第175章 密谋?
第175章密谋?
常氏家族所犯的灭门大案,显然只是诸多黑暗之一。
因在这之后,又爆发出了两起几乎震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同样与门阀有密切关系。
第一起,乃是谋害钦差大臣命案。
此案的发生地,乃是地处南部的温间府。
大周王朝的南部地区,向来都是诸门阀世家的老巢,大地主、大官绅数不胜数。
强如当年的权臣家族司马氏,都要与这些家族联姻,并让渡了大量利益,最终才得以拿住大权,进而险些篡夺大位成功。
虽然司马氏已经覆灭。
但他们所留下的余害却依旧,也就是南方的世族势力比之前还更昌盛。
而温间府,更是这些势力老巢中的老巢,很多时候,连官府都不敢轻易得罪地方的大家族。
而朝廷钦差大臣被谋害,就发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十年前,温间府发生水灾,中央朝廷下令赈灾,并下发了相当数量的赈灾银。
且紧随其后的是。
帝都中一位候补御史张正清,也被选为钦差大臣,前往温间府监督查处赈灾银的落实情况。
时值权臣家族司马氏激烈争夺大权的时候,而张正清屡次弹劾司马氏,已经被视为眼中钉。
故此,他被远远地赶到南方,其中几乎可以认定,就是司马氏的运作。
张正清虽出身于一个小世族,却素来清正廉明,嫉恶如仇。
他抵达地方之后,发现温间知府赵德远与当地的两家大世族——李、严两家世族合谋,私吞赈灾银八万余两。
赵德远及其同谋们重金行贿,却遭拒绝。
于是,他们暗中买通张正清的随从。
三日后,张正清巡察途中遇“山匪劫杀“,中毒箭身亡,并伪造袭杀现场。
赵德远上报“暴毙“,匆匆将尸身入殓。
前来处理后事的张正清幼弟察觉蹊跷,翻检遗物,在兄长靴底夹层寻得半页血书,上书“赈灾有鬼“四字。
且他还察觉棺内渗出黑血,于是重金请来邻县仵作,剖腹验出鸠毒。
这本是一件板上钉钉的谋害钦差凶案!
然而。
就在这关键的时期,司马家族成功地篡夺大权,将当时的周王废黜。
而后的连续一年之内,司马家清除异己,导致朝野动荡,连刑部都换了一两批官员。
也就是趁着当权者无心顾及地方太多的这种混乱时期。
温间知府赵德远与其同谋者,也就是李、严两家大世族,重金买通了司马尚的亲叔父,当时的柱国将军。
最终,将这起凶案压了下去。
反观作为遇害者一方的张正清家属,被灭口的灭口,被威胁的威胁,终究是不敢再发声了,否则必将遭致灭门之祸。
不过。
张正清的幼子一直没有忘却父亲被谋害的事实,也一直秘密保存着血书、仵作验尸结果等当初的罪证。
而其母亲去世之前,也一直告诫他,要为父亲家人伸冤。
而这一次河内郡常氏家族灭门大罪爆发,并被周王陛下古宣连根拔起、暴露于邸报之后。
张正清幼子终究还是看到一线希望。
他冒死秘密来到帝都,在禁军军营面前跪地求告。
显然。
他或许也是受到了高人指点,知晓而今的禁军系统,乃是周王陛下的直系力量。
很快,张正清幼子被南园禁军严密地保护了起来,没有让他被赵德远及其同谋们派来的死士灭口。
在古宣的亲自介入下,禁军中派出精锐士卒监督,刑部受命彻查。
最终,一场耸人听闻的大案终究水落石出!
经查,张正清的随从供词矛盾,漏洞百出,而所谓的“山匪”,实为时任温间府知府赵德远及其同谋们所派的死士。
而十年过去之后。
赵德远早已致仕,回到临府的家乡,顺顺当当地做他赵氏门阀的族长。
而与他同谋的李、严两家大世族,这些年来,更是发展鼎盛,佃户、家丁等势力胜过往昔。
然而。
罪证确凿,难以抵赖!
且不止如此。
赵、李、严三大家族的其他罪恶也被一一翻出。
除了谋害钦差大臣之外,他们的杀人行凶、暴力垄断、强抢民女等等诸多恶行,简直集齐了门阀世族的罪恶种类!
古宣雷霆一怒,派出了禁军精锐,分为三路,每路三百名士卒,随同保护办案。
每一路禁军士卒虽然只有三百,却都是全副武装,个个都足以以一当十。
在这种绝对的武力压制下,赵、李、严三大家族的所谓家丁不堪一击,反而增加了他们的罪证。
最终。
这三大家族被明正典刑、抄家灭族!
其中,或许有那么一些人是没有亲自作恶的,但同样享受了其凶恶族人所带来的福利,也谈不上有多冤枉。
……
第二起大案,则是青商卖国大案。
这件案子,其实也是古宣从北境归来之后,一直盯着的案件。
青州,乃是大周王朝内,靠近西北边疆的一个大郡。
所谓的青商,乃是青州商帮的简称。
具体说来,则是青州之内,以何、王、马、谷等八大家族为代表的商帮团体。
数十年来,大周王朝因种种原因,在与北境羯族的战场上失利,故而想要靠封锁来疲敝羯族。
然而。
封锁,自然带来暴利。
就是在这种暴利的诱惑下,青商八大家族靠贿赂边军将卒的方式,以钱开路,向羯族走私粮食、盐铁等。
他们自然而然地,是赚的盆满钵满!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短视的边军将卒,也收获颇丰。
在他们看来,赚钱嘛,不寒碜,且羯族这种几万人的仆从小部族,哪里值得什么重视呢?
这么多年来,大周王朝平定了多少个小部族,从来都是这片大地上的霸主般存在,犯不上担心。
而大周王朝这边,却因为这些人的卖国行径,导致封锁策略告于失败。
羯族也正是在他们的这种“通融”下,获得了极为珍贵且缺失的物质,得以日益发展壮大,最终成长为一个恐怖的庞然大物!
若是在另一种未来中,羯族最终侵占中原,逆夺了政权之后,青商未必不会被其为皇商,享受更多难以想象的优惠。
可以说,在这些家族的眼里,根本就只有自己家族的利益!
为了自家利益,他们可以出卖同为人族的同胞,可以出卖祖国,只为换取自家的荣华富贵与长盛不衰!
当初。
古宣在亲赴北境,平定羯族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察觉到了异样。
只不过,那时的他,离开帝都太久,十分有必要早日回去。
故此,才没有留下来彻查此事。
但古宣也终究还是留下了后手,命几名得力的心腹暗中查处此事。
且青商八大家族也的确不是凡俗之辈。
他们在古宣接手北境边军的那一刻起,就敏锐地选择了收手,并重金贿赂了边军中一些说得上话的将领,为他们遮掩曾经的罪行。
也正因为如此。
在这种种原因之下,青商八大家族的各种罪证才最终被古宣的心腹们收集大半。
而这期间,他们不知经历了多少险恶的斗争、搏杀,乃至于暗害!
古宣所留下的六名心腹中,有两位就惨遭杀害,还有一位重伤。
但他们终究还是将收集到的罪证带回到了帝都,尽管经历了九死一生,却终究大体上完成了这一重任!
收到消息之后的古宣,在重重褒奖、抚恤了这几位有功之臣之后,也立刻展开了雷霆一击!
为防止北境边军中跟的堕落将卒走漏风声。
古宣假借王室祭拜青州境内的泰始山的理由,派出千余人的祭山队伍,其中实则藏有便装的五百名禁军士卒。
更有禁军参谋团中,精通律法、寒门子弟出身的参谋,以作此次查案的钦差。
钦差抵达之后,以古宣的金牌及秘旨为号,从北境督抚手下又要来五百亲卫,最终将青商八大家族一网打尽。
这八大家族虽然都势力雄厚,各自养着数百上千的好手作为护卫。
但在精锐的禁军士卒及边军亲卫面前,他们终究还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挡不住一两下的军阵突击。
而钦差大臣早已掌握这些人大发国难财的罪证,根本没有丝毫的手下留情。
不管是八大家族的子弟,还是其凶悍的护卫们,当场斩杀了一大半。
至于剩余的一些家族族长、核心族老等,则被重枷锁拿,作为罪证,押送回京。
而这一过程中。
竟然还有一些牵连其中的边军将卒想要掩盖罪行,意图在途中将八大家族中人灭口。
一番交手后,互有损伤,而在古宣训导下的禁军终究是更精锐许多,而边军将卒心中有鬼,战力打了折扣,未能成功。
在帝都,青商八大家族被明正典刑。
其通敌卖国的罪行,也被以邸报的方式,昭告天下!
而至于后续,对那些牵连其中的北境边军处理,则是由姜不识、北境督抚等继续按照军法处置。
……
常氏灭族大案、温间府谋害钦差大案、青商八大家族通敌卖国大案,这三件大案一处,整个大周王朝都为之震惊!
后世的人们,将这三桩案子,合称为“神武周王三大案”!
事实上。
这三件案子之所以影响力如此深重,除了其本身的内情严重、耸人听闻之外,还与邸报对其的披露有关。
且不止如此。
在古宣这位周王陛下的授意下,邸报中还对案件进行了更深一步的阐述,主要就是让更多的民众知晓门阀世家的真面目。
“只有背叛利益集团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集团的集团。”
在雄文的最后,还加上了这样一句话,以用来驳斥某些人举出世族中的某些大善人、大知识分子等以作的辩护。
毫无疑问。
邸报中所刊登出的这几篇雄文,震惊了整个朝野!
整个大周王朝内,几乎大部分的门阀世家,更是如被激起了防御姿态的凶兽。
他们在震动、敌视、警惕之余,都视这几期邸报为水火,想发设法、施展各种手段不让底层民众看到,甚至直接毁去,尤其是一些偏远州郡。
但在帝都及几座大城池的市井中,这几期邸报最终还是流传了开来。
并且随着国内各种流通,慢慢地,连偏远地方的一些民众都知晓了这三期答案,还隐约听说了有关的评述。
一时之间。
整个国度内的民众之中,都掀起了一场对门阀世家的讨论。
原来,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竟然是这样的真面目!
他们居然如此猖狂地灭人满门、胆大包天至公然谋害钦差大臣,甚至为了一己之私,资助戕害同胞的异族!
事实上。
底层民众们虽然文化程度有限,连识字的也并不是很多。
但他们并不傻,而是一直都看得清楚,也始终有一些反抗的起义。
而他们的反抗,之所以没有能够形成较大规模。
一是因为,在这片大地上,门阀世家的实力的确强大,且组织力度明显要高。
二是因为,这些年来,底层民众一直缺少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路线,也形成不了一个牢固的组织团体。
而古宣到来之后的种种举措,就是为了第二点原因而来。
“大同会”理念在禁军、武学中的秘密传播,就是为了创立一个全新而有效的纲领。
禁军系统的清理与全面整治,就是武力保障之外,还要形成一个可靠的团队。
而随着三件大案的爆发、邸报的披露,王朝内的诸多门阀世家,终究还是彻底警惕了起来!
……
帝都中。
某间密室内,昏暗的灯火下,几个身影正在谋划着什么,又像是在感叹。
“今上的图谋,已经很明显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
“难不成,就坐看他的屠刀落下来吗?!”
“我意亦如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有理……为子孙计,我等唯有豁出去了!”
一番细致的密谋之后,这些人终究是达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
这一日,正值太后的五十岁寿辰。
尽管当今的周王陛下自覆灭司马氏以来,一直励精图治,推崇简朴,但太后生日,自然还是要庆祝一番的。
而最重要的,乃是周王陛下必须要亲自到场。
故此。
这一日上午,周王陛下终究还是要从城郊的禁军大营,回归王宫了。
而这,也终究还是给了那些密谋者难得的机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