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磕头
第280章磕头
姜宁本打算上完坟了去趟西边的。
去找五行之源。
可三爷爷死的太是时候,上坟时还好好的,吃了两块羊肉呢,晚上就咽了气,搞的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姜宁还要跑一趟冀城,面请冀城老家的族亲。
要是别的事情,自然不用请。
还不够被人嫌弃的。
但三爷爷过世,算是北安姜家的家族大事。
双方已经建立交流,邀请族亲来参加葬礼到也说的过去。
三爷爷辈分大,但面子大小和辈分没有直接的关系。
跟金钱和权力有关。
两位堂伯都没信心能请来人。
所以才会让姜宁亲自跑一趟。
吃过晚饭七点出发,姜宁当然不是一个人去的。
还有大堂伯姜有仁和二哥堂姜磊。
姜宁让司机把大奔给送过来,三人开大奔连夜上路。
七百多公里路,凌晨三点到冀城。
随便找了个宾馆睡了三小时,六点半起来去了村上。
祖地的族亲们对姜宁还是比较热情的,来过好几次,去年修缮宗祠还给捐了十万,又是给捐赠果树苗,又是出钱给年过七十的小辈全身体检什么的。
面子大大的有。
先去了族长家,说了说事情。
族长和族老们商量了下,决定以宗族名义前往悼奠。
于是吃了一顿早饭。
族长准备了下,就带了三个代表跟着姜宁驱车出发。
路过县城时买了下悼奠物品。
到北安时,已经晚上七点了。
献过花圈祭品,在殡葬公司吃了晚饭。
把人送到酒店住下,才算是消停。
姜宁舟车劳顿,被特许回家睡了一觉。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才去了殡葬公司。
没他什么事干,就穿上孝衣跟他哥和几个堂哥拄着丧棒跪门口给人磕头。
跪了一阵,姜勇和姜品被叫去干活的。
姜存文和姜存武实在跪不住,尿遁去厕所。
姜伟这时才问姜宁:“你们前天晚上住宾馆谁出的钱?”
姜宁道:“你这不是问的废话嘛,跟我一起出去,你们哪个买过单?”
姜伟道:“那不一样,咱们是咱们,这次是给他们那边办事,算是公事,让去买东西回来也不给报销,这事做的不地道。”
姜泽附议:“这话没错,公是公私是私,上坟用的羊你还问我们要钱呢,平时一起吃喝花销也就算了,白事用的东西让我们去买也不给钱,这哪能行,我也买了一千多块了。”
姜宁掏掏耳朵:“别给我说,不想听这些破事。”
“人来了,磕头。”
姜华招呼一声,哥几个连忙给人磕头。
“姜老板!”
忽听有人招呼。
姜宁连忙抬头,竟是一位高中老同学。
多少有点懵圈:“你咋来了?”
老同学说:“我是亲戚,你三奶奶是我姑奶奶。”
“呃!”
姜宁无话可说,只能往里让:“进去坐吧!”
老同学却不急进去,笑眯眯打量他:“你这么大个老板,也跪这里给人磕头啊?”
姜宁那个无语:“你都知道是我三爷爷还废话。”
老同学哈哈笑:“再给我磕一个。”
姜宁脸黑,若非是个女同学。
他绝逼要起来抓住胖揍一顿。
……
亚的斯亚贝巴。
姜宁忙着给亲戚磕头时,张跃东飞到了埃塞俄比亚。
他是一个人过来的,七月十五上完坟,第二天就飞到了羊城,从羊城飞过来,第一次到黑人国度,从里到外都是一股陌生感,老实说比较忐忑。
那些老黑怎么看都不像好人。
好在同行的老乡还不少。
跟着出了机场,四下打量了一阵。
总算看到了前来接机的儿子。
张玉龙不是一个人来的,孙洋也来了。
还有两个白人,是陪着过来的雇佣兵。
张跃东走过去,等着儿子和他打招呼。
结果……
张玉龙却没有招呼他的意思。
孙洋机灵,看他直直走到了近前,想必应该就是了,连忙招呼了一声:“叔叔好。”
“好好……”
张跃东应了声,看向儿子问:“在非洲咋样?”
张玉龙很应付:“就那样。”
张跃东觉的跟儿子没法沟通,只能先按下。
又看了看旁边几个白人。
孙洋连忙介绍:“叔叔我也是北安人,负责矿区的农业,今年三月份过来的,这几位是矿山上的安保人员,负责人让他们跟过来接你。”
张跃东笑着说:“麻烦你们。”
孙洋嘴里说不麻烦,又用英语给两个雇佣兵说了几句。
两个老美唧哩呱啦,伸出手。
张跃东听不懂,但动作还是能理解的。
跟两个老美握了下,说了几句麻烦了。
两个老美也听不懂,联洋给翻译。
说了几句,先去吃午饭。
飞基加利的航班在下午三点,还有四个小时呢。
孙洋别看比张玉龙小了几岁,但人可比张玉龙机灵的多的,领着大伙吃了顿午饭,在机场附近转了转,逛了逛免税商店,什么也没买。
下午三点,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去了基加利。
一个小时出头落地,出了机场租了一辆面包车。
直奔边境。
一路上检查站不少,离边境越近,检查站也就越多。
甚至还有士兵巡逻。
透着一股子紧张的味道。
跃东东问孙洋:“卢旺达也不安稳吗?”
孙洋说道:“卢旺达算是治安好的,这里是边境,对面太乱了,所以有军队巡逻,等会过了边境,到了刚果金地界,那才叫个乱。”
张跃东忍不住紧张起来:“不会有事情吧?”
孙洋笑道:“叔叔放心,不会有事的,过了边境有我们的人来接应,老板交待了,海蛇老大亲自过来接应,政府军也派了人随行保护,不会有问题。”
“海蛇老大?”
“就是矿山的安保头子,外号叫海蛇,我们都叫他外号。”
“听说有特种兵?”
“海蛇就是个退役海豹,以前还是海豹的教官。”
“美国人好不好打交道?”
“很好打交道。”
孙洋说道:“老外都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
聊了一路,两个多小时到了边境。
一番折腾,有惊无险的过了边防关卡。
一支车队等在外面。
海蛇带着十个白人佣兵,还有几十个小黑。
个个核枪实弹,张跃东哪里见过这个。
看着心里就不安稳。
孙洋介绍了下。
海蛇早就接到老板交待,知道来的老板家里的张辈。
也是张玉龙的父亲,很热情。
握了下手,孙洋给翻译交流几句。
重新上车出发。
张跃东上了一辆普拉多后座,孙洋在旁边陪着。
海蛇坐副驾驶,开车的也是白人佣兵。
张玉龙没上来,坐了别的车。
没走多远,路上停了一溜的武装皮卡。
好几百人士兵站在路边夹道欢迎。
海蛇降下车窗招呼一声,这支武装部队就迅速上车出发。
从前后将车队护在中间。
张跃东看着皮卡上的火箭炮,直咂舌:“这是政府军队?”
孙洋点头:“是的,高官卡库勒派过来接应的。”
张跃东挺狐疑:“姜宁的面子这么大?”
孙洋嘿嘿笑道:“老板的面子大着呢,听说老板给卡库勒那个老黑打电话了,要是你在这里出了问题,就扒了那个家伙的皮,卡库勒怕车队被袭击,就派了几百人过来保护。”
张跃东惊的不要不要的。
不出来不知道。
原来外甥在外面混的这么牛。
但很快就顾不上吃惊了。
因为车队走没多久,就碰到了两伙部族武装在交火。
打的噼里啪啦,隔老远就能听到枪声。
张跃东只看的心惊胆战。
生在太平社会,哪见过这个。
不过看到政府军过来后,两支交火的部族武装很有默契的停火让开道路,本就惹不起政府军,车队里面还有卡索托金矿的人,就更惹不起。
等车队过去后,才继续开战。
听着来路重新响起枪声。
张跃东感觉世界被打开,不出来亲自看看。
还真想象不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老家四海升平。
到了非洲,却仿佛回到了战乱的年代。
姜宁那小子十八岁跑来非洲,能混到现在。
都不敢想象到底经历了什么。
普通人来到这地方,要没有罩着。
只怕是一天都活不下去。
路太难走,坑坑洼洼的,车跑不起来。
走了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城市。
没有进城,直接去矿山。
张跃东坐在车里打量着,感觉这一省首府还不如老家的县城。
路上随处可见难民,那些难民的眼睛都是绿的。
要不是有军队保护,张跃东觉的那些难民会扑上来。
途中还看到大片难民营。
听了孙洋介绍,才知道是联合国建立的难民营。
救助那些遭受战乱催残,无家可归的难民。
但难民太多了,联合国根本就救助不过来。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是到了矿区。
天早就黑透了。
政府军一直护送到矿区,才掉头离开。
矿区负责人领着一票人迎接,握了寒暄了半天。
张跃东被安排在姜宁的房子住下,周同也来了。
陪着吃饭熟悉环境。
张跃东一边吃着饭,一边说:“条件还不错嘛!”
周同笑道:“我们刚来那会条件很差,还住的平房,这些房子都是后来建的,这里什么都缺,钢筋水泥沙子都是外面运来的,费了好大劲。”
张跃东问:“你们在这干的咋样?”
周同说道:“挺好,除了条件艰苦些,出去不方便,其他都挺好。”
张跃东问:“回过家吗?”
孙洋接上:“暂时还不打算回去,最近麦子收完了,又种了些菜,再过两月,刚果金就到了雨季,雨季天天下雨没事干,到时再回去。”
“明年还来不?”
“肯定来,老家找工作太难。”
“姜宁给你们开多少钱工资?”
“一个月三千美元。”
“少不少?”
“不少了,按照现在的汇率,一个月2w1,吃喝什么都给管,矿业公司一个月还给我们补贴一千美元的生活补助,过节也会发点过节费,算下来一个月四千多美元了。”
张跃东问了问两人情况。
才问起了儿子。
张玉龙回来就不见人了,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父子关系搞成这样。
张跃东也只能忍着,跟别人打听情况。
吃过晚饭,孙洋和周同没有多留。
很快就离开了。
张跃东洗了澡,一路舟车劳顿也累了。
就早早睡觉了。
第二天起来后,在孙洋和周同陪同下,先去参观了一下矿区。
矿山设备已经到了,正在改扩建。
没什么好看的。
又去看了看难民营,参观了孙洋和周同种的菜。
矿山条件还行,就是太封闭。
乱面太乱,想出去太不方便。
最后去参观小黑们打靶,见到了儿子。
张玉龙本来在休假,海蛇让他陪他爸。
结果这小子不想见老爹。
跑来和小黑们打靶。
张跃东问:“这是打的真枪?”
孙洋嘴快答道:“都是真枪,原本矿区只有四十几个雇佣兵,安保力量不是太够,老板让海蛇招募了三百多个小黑训练,都是按照海豹的标准训练的。”
张跃东暗暗吸着气,世界原来是如此精彩。
看了一阵,也有点手痒。
于是问道:“我能不能试试?”
“可以啊!”
孙洋殷勤的道:“叔跟我来,我给你要把枪打两枪。”
张跃东跟过去。
孙洋也有自己的枪,矿山上不缺武器装备,姜宁给弄了好多,都是顺的美军装备,孙洋自己也收藏了一支步枪一支手枪,但没回去取,要了一支m16让张跃东打靶。
张跃东第一次摸枪,还不太会弄。
孙洋已经是熟手了,在一边指导。
开了几枪,感觉挺刺激。
打完一个弹匣,还意犹未尽。
想和儿子说几句话,张玉龙却避的远远的。
……
姜宁一直搞不明白,人死了为什么非要等五天才下葬。
那些穿着现代服饰的道士神神叨叨的,怎么看都像是骗子。
偶尔出来吹吹唢呐,拿着个小破本子用北安方言念几段听不懂的祭文之类的,据说三个道士五天能挣好几千块,殡葬公司还要给人家提成,神棍确实是个很不错的职业。
比打工强多了。
第四天开的追悼会,随分子吃席。
订了二十桌席,竟然坐不下。
姜家人只能等加席,让亲戚先吃。
姜宁等的蛋疼,问姜勇:“怎么不多预留几桌?”
“老子们订的,我也不清楚。”
“扯鸡儿蛋呢,你都四十岁的人了怎么什么也不知道,是不知道还是不好说?多订几桌几千块钱能死?姜家的事情让魏涛一个外人拿主意,草,我们都是死人是不是?”
“……”
姜勇麻了,他没想到姜宁会骂他。
这么多人,脸往哪放啊!
魏涛刚好路过,赶紧拐个弯避开。
姜伟姜泽几个也有点懵,连忙把姜宁拉到外面。
会被人笑话的。
老实说这几天哥几个都挺憋闷的,本来吧,这是姜家的事情,三爷爷的身后事怎么操办也该是姜家人商量着办,但好多事情却是姜有义的女婿魏涛在拿主意。
这边毕竟隔了一个爷爷。
有些话不好说。
姜爸哥三也只能装糊涂。
小辈们就更不能说。
这次姜宁也是忍无可忍,谁家办酒席不得多订几桌,亲戚来了却坐不下,十个人的桌子挤了十二个人,这丢的可不是一家人的脸,而是所有姜家人的脸。
更别说还有冀城和西疆族亲。
人家会怎么看?
冀城的人可是姜宁请过来的。
面子搭上,该花的钱也花了。
事情办成这样,姜宁实在是压不住火。
长辈他不能骂,但骂兄弟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事儿办的……”
“真是没法说。”
姜泽几个连连叹气,也是一肚子牢骚。
“不吃了,气都气饱了。”
姜宁丢下一句,开车离开了。
姜伟望望姜泽,姜泽也瞅他。
两人其实也想走了,但姜宁可以任性。
他们不能任性。
姜宁不爽了可以骂姜勇,席都不吃就跑了。
他们不行,没有任性的实力。
姜宁的火气也就三分钟,到了农场就不想这些闹心事了。
工人们已经吃过饭,只剩些残羹剩菜。
这个点家里已经吃过了。
姜宁吃了些工人的剩菜,才回了别墅。
冯雪正在厨房收拾,冯雨在带娃。
看到他还惊讶:“你怎么回来了?”
姜宁道:“席订的少了,坐不下。”
冯雨更惊讶了:“怎么会坐不下,没多订几桌吗?”
姜宁道:“那两家子小气巴啦的,就订了二十桌,十个人的桌子挤十二个人,丢人丢到姥姥家了,我骂了姜勇一顿就回来了。”
冯雨哭笑不得:“人家都四十岁了,你还骂人家。”
姜宁接过女儿亲了两口,道:“四十岁咋了,他要是二十岁我还不骂他,四十岁的人了没点主见,姜家的事情,让魏涛一个外人拿主意,窝囊废,我不骂他才怪。”
下午没去殡葬公司。
晚上也没过去,之前每天晚上要守夜。
今晚不想去了,还守个屁啊!
快九点的时候。
姜爸打来电话:“明天出殡不要忘了?”
“嗯嗯嗯!”
姜宁嗯了几声,也没和他爸多说。
姜爸也没说他任性胡为,就只是提醒他明早参加出殡。
席不吃没问题。
不守夜也没有问题。
但出殡可不能不去,姜有信也是担心儿子不晓事。
所以才特意打电话提醒。
凌晨四点起来,坐着考斯特到了殡葬公司。
大家跟没事人拟的,该干嘛干嘛。
按北安的传统,太阳出来前必须下葬。
姜宁也不懂是什么道理,凑个人头就是了。
以前还有孝子抬棺,现在全部现代化。
那玩意除了姜宁谁抬的动啊!
棺材下面放个架子,上面装四个轮子。
直接从灵堂推出来,随车吊吊了上去。
简单方便省事。
准备就绪五点出发,天还没亮呢!
送葬的能有上百人,大大小小三十多辆车。
浩浩荡荡开往乡下。
到了坟地,刚好天亮了。
灵车直接开了进去,忙碌了半天,把寿房下到早就挖好的长方型大坑里,就在姜宁爷爷旁边,男人们一人一把铁锹铲土回填,女人们跪了一地哭的稀里哗啦。
姜宁看的想笑,生前不尽孝。
人死了哭的一个比一个伤心。
有什么用?
好在他懂分寸,没有真个笑出来。
特意留意了下二姑,还真哭出了眼泪。
姜宁暗暗称奇,都是好演员。
忙活半天,铲了一个大土堆。
太阳也出来了,大伙都累的气喘吁吁。
收拾一番,才打道回府。
考斯特把人送到殡葬公司后,姜宁没吃饭。
直接回了农场。
冀城的族亲也跟着去了农场,参观了一下。
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族长趁机哭穷:“小祖,老家的日子不好过啊,能不能给搞点产业?”
姜宁问:“你们有什么想法?”
族长道:“我们那地少,而且大多是山地,能干的不多,我合计了一下,只能种点果树啥的,但果子下来不太好卖,小祖能不能给找找渠道?”
姜宁问:“你们能拿出多少地来?”
族长道:“村上总共两千多亩地,加上山地能有五千亩。”
姜宁道:“那就多种点苹果树吧,苗子我给你们,果子下来了让农场帮着联系销路。”
族长惊喜万分,要不是场合不对。
真想给磕一个。
这次亲自过来,给足了北安分支面子。
就为这事来的。
目前来看,结果还算是不错。
这位小祖很好说话。
果树苗子可不便宜,品质好的就更贵。
之前厚着脸皮要了一些,但太少。
要是搞个上千亩的果园,苗子就得几百万。
吃过饭午,冀城族亲先回了冀城。
西疆的堂伯两家也要回西疆,姜宁跟着送了送。
还给准备了一堆农场的特产。
姜爸姜妈明天也要去澳洲了。
晚上家人聚餐,大大小小十口人,刚好坐一桌。
张玉兰让冯雪坐她旁边,说了好多话。
冯雪脸有点红,也不知道姜妈给她说的啥。
晚上睡觉,问了问冯雨。
冯雨才说:“妈让姐早点要个孩子。”
姜宁就问:“姐是怎么想的?”
冯雨道:“姐说明年了再要,等她生甜甜刚好三岁上幼儿园,我也能腾出手,和她带孩子了,回头你带姐去医院做一下检查,看看有没有问题。”
姜宁自然答应,不过这事不着急。
他得先去一趟西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