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为了薪水拼了
第278章为了薪水拼了
面试还算顺利的通过了。
曹金虎骑着电摩往出走,走的慢悠悠。
来时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走的时候却不想快快出去。
仙灵农场刚建场时,开放过一段时间。
后来破事太多,直接封闭了,闲杂人等就不让进了。
难得进来一次,怎能不好好瞅瞅。
这次招的保镖有点麻烦,面试只是第一关,听说后面还有考试和测试什么的,最后姜老板要亲自把关,完了还要送到外面去学习培训个一年多。
麻烦是真麻烦。
但为了一万美金起步的薪水,再麻烦也得拼了。
稍微有点遗憾的是,这次进来没能见到姜老板。
姜老板渐渐成了北安的传说,农场建立四年了,北安就这么大,口口相传下,北安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姜老板的,即使姜宁从来不脱离群众,经常去夜市撸串喝啤酒。
但能见到他的也只是少部分。
就算碰到了也未必能认出来。
翻过一天。
姜宁和老杨去了趟七泽,县里已经准备好。
开了好几个会,见了见七泽给推荐的人员。
搞了一个开工奠基仪多,安排了一下工作。
在七泽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才回北安。
姜爸姜妈也回来了。
今年要大上坟,西疆二爷爷家那边要来人。
寒假放了不到半个月假,姜爸姜妈七月中旬就去了澳洲,这次回来,给大孙女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幼儿园嘛就是玩,到也无所谓。
晚上聚了一下,顺便讨论了下上坟的事情。
三爷爷那边的两位堂伯也被邀请过来。
距离七月十五还有三天,明天西疆二爷爷那一支的人到北安。
这事一直是大伯在联系,父辈们见过那边的人。
姜泽和姜伟也有些印象。
但姜华和姜宁哥俩就没啥印象了。
安排接待,这可是头等大事。
参观路线要安排上。
吃的喝的要安排好。
还不能住酒店,得让住家里。
幸好房子足够,姜宁的两套房子一直空着。
姜爸姜妈的房子也能让出来。
姜泽和姜伟也都有房子,也能让出来。
总之,即要让西疆族亲看到北安的族亲日子过的好,后辈们有出息,又不能太过刻意搞的画虎不成反类犬让人笑话,姜宁听的脑袋胀,万恶的人情世故……
转眼到第二天。
姜宁上午去了一趟市里,大老板召见。
中午赶了回来,陪长辈们去挑羊。
姜泽和姜伟也跟着。
每年上坟都要献牲,以往很随便,随便是个羊就行。
今年意义不同,长辈们要亲自挑。
还要给二爷爷那边的两位堂伯一人挑一只。
总不能从西疆捎两活羊过来……
在草场看半天,大伯相中了一头养了四年的大公羊。
草场这样的羊不多,因为老羊不好吃。
大多数羊半成年的时候,就被宰杀吃肉了。
能养三四年的,都是留着上坟祭祖献牲用。
大伯相中之后,就让儿子们去抓。
姜宁没动,两个堂哥和他哥扑了出去。
三人围追堵截,可结果……
草场的羊吃的膘肥体壮,虽然运动能力远不如青羊,但也不是那么好抓,哥三跑的气喘吁吁,气都快跑断了也没抓住羊,老子们纷纷笑话。
“连个羊都抓不住。”
“几十年饭白吃了。”
姜宁呵呵直乐,李富民等人也难得看热闹。
最后姜宁亲自出马,把羊抓回来。
李富民做上了记号,又把羊放了。
等到十五那天,再抓住拉到坟上宰杀。
二伯很快也相中了一只,同样抓住做上了记号。
姜爸就比较随便了,随便挑了只,让儿子抓了标记。
最后给西疆的两位堂伯精挑细选了两只个头最大的,同样抓住做好标记,三爷爷家的两个堂伯也一人捉了一只,总共准备七只羊。
父辈们一人献一只。
姜宁没忘问哥哥们要钱:“给钱,一只羊两千。”
姜伟瞬间不好:“你怎么好意思要钱?”
姜宁挑眉:“废话,怎么不好意思要,给你们吃掉的是给你们吃的,这是给先人们送的心意,你要不给钱,心意算我的还是算大伯二伯的?”
长辈们更看重这个,都纷纷点头:“这个钱得给。”
姜伟和姜泽没办法,于是一人给转了两千。
三爷爷家的大堂哥姜勇和二堂哥姜磊也一人转了两千。
姜宁愉快的收下了,一点没不好意思。
一通折腾,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
大伯打了一个电话,打完说:“已经过了市里,再有半个小时就到。”
二伯就说:“那也快了,去高速口子等吧!”
大伙都没意见,于是驱车去了高速西出口。
都没开车,十几号人呢。
坐考斯特过去。
把车停在北安西的高速出口,大伙下车等。
姜伟还问姜泽:“我记得十几年前二爷爷还还来过北安,你有印象没?”
“有一点!”
姜宁有点印象,但不多。
毕竟时间太久远了。
而且那会他在上学,也不刻意关注这种事。
聊了一阵,大伯手机又响了。
接完电话,就看到两辆车出了收费站道闸。
两辆七座商务。
挂的西疆牌照,应该就是了。
要说离的太远,其实坐火车最好。
但回老家,不可能空着手来,总得带东西。
坐火车就很不方便,开车方便些。
大伙一起行注目礼,大伯招招手。
两辆车开过来停在旁边,车刚停稳车门就很快打来。
下来六男五女,总共十一人。
父辈们围着打招呼,姜宁弟兄六个站后面看着。
等父辈们打过招呼。
大伯才给子侄介绍,大伯姜宏志,二伯姜宏远。
还有大伯母二伯母。
二爷爷就两个儿子,没女儿,名字起的非常有寓意。
宏志宏远,志存高远嘛!
两人已经退休,岁数比三爷爷家两位堂伯还大,姜宏志只比姜宁二姑小了一个月,这边是有字辈,那边字辈不一样,包括两个堂哥也不是单字。
而是双字。
两位堂伯都是独生子女。
大堂哥姜存文。
二堂哥姜存武。
两人的媳妇也来了,都是四十岁出头。
大伯给介绍完子侄,又给西疆的族亲介绍了一下子侄:“姜勇和姜勇,还有姜泽大哥二哥应该还记的,这个是老二家的姜伟,那个是老三的姜华。”
两位堂哥笑着点头,十几年前来过北安的。
还有印象。
只是当十几年岁的少年,如今也三十多了。
大伯又指了下姜宁:“那是姜宁,你们07年来的时候他才十岁。”
姜宁赶忙招呼:“大伯父好,二伯父好。”
两位堂伯笑着点头,好生打量了几眼。
有些印象,十几年不见,早就认不出来了。
也介绍了一下子孙,后面三个年轻人,最大的姜明,二十三岁,姜存文儿子,另一个叫姜凯,姜存武儿子,十七八的大姑娘叫姜明月,姜存武女儿。
三人懵逼的挨个给姜宁几个叔叔问好。
这是真叔,没出五服的族亲。
姜宁当长辈已经习惯了,心安理得的当起长辈。
介绍完了两边的人。
姜宏志才问了一声:“有仁,三叔三婶身体怎么样了?”
三爷爷家的大堂伯姜有仁道:“去年还挺好,过完年就不太行了。”
姜宏志笑着说:“三叔三婶都活到八十多了,算是高寿了。”
大伙纷纷点头,的确是高寿。
姜宁爷爷奶奶六十多岁就过世了,他作为最小的孙子对爷爷奶奶都没什么印象。
西疆的二爷爷二奶奶据说十几年前也没了。
当时西疆打来电话,大伯二伯姜爸几个还专程去过。
姜宏远也问了一下:“大姐二姐身体都还好吧?”
大伯姜有礼接了句:“都好着呢,咱们先去酒店吧,安顿下来了再说。”
于是纷纷上车,把人让考斯特上。
路上忆古思今。
姜泽和姜伟哥俩则被大伯安排当机司,开着西疆来的两车跟后面。
重新启程。
姜宏志问了下:“这是姜宁农场的车吧?”
姜有礼点着头:“是的,人多了坐这车还挺方便的。”
姜宏志和姜宏远就开始夸姜宁有出息,小的时候看着就是个有本事的云云。
虽然十几年没回过老家,但两边的情况大体都知道。
这一代姜宁出息了,大伯自然会给那边说。
不可能瞒着什么也不说。
到了小区,把人送到八号楼安顿下来。
正好门对门住两家。
大伙也没多留,说了几句就下楼。
从西疆过来一千多公里,路上就跑了两天。
开车肯定很累,得让族亲们休息一下。
五点半的时候,把人接到了新城酒店。
还把三爷爷三奶奶请了过来。
三爷爷三奶奶已经不良于行,很少出门了。
日常家族聚会都不出来。
但这次西疆来了人,还是过来了。
姜宏志和姜宏远领着儿孙们,早早的下楼在楼下迎。
这可是亲叔叔和亲婶婶。
大姑和小姑两家也来了,二姑一家不见人。
姜宏志和姜宏远挺诧异,但也没好问。
上楼坐了两个包厢,总共五十多号人。
一个爷爷开枝散叶,五代就繁衍了这么多。
就这还没来全。
姜宁总算见到了大表哥,就挺惊奇的:“哎哟,周总总算肯出来见人了。”
周爱国脸皮子抽搐:“好好说话,别阴阳怪气。”
姜宁可来劲了:“我没在好好说话吗?周总贵人事忙,我想见你一面都挺不容易,见你比见欧盟主席还难,人家主席我约一下就能见到人,见你可就费劲了。”
周爱国脸黑了,没理他。
自个找个位子坐了。
长辈们就当没听到。
小辈们的恩恩怨怨,他们不掺合。
长辈们陪着三爷爷三奶奶坐了一个二十多人的桌子。
姜宁弟兄们坐了旁边的一桌。
孙子辈在旁边包厢,冯雨和冯雪带着女儿也在这桌。
姜宁同代老小,他女儿自然也是。
小家伙人多就高兴,拿着个虾片跑到姜明旁边,好奇的看他。
姜明也好奇的看她,一岁多的小布点。
按辈分竟然是妹妹。
婶婶和自己都是同龄人,辈分这个东西真奇妙。
但还不能叫乱。
离的远就算了,但五服都没出呢!
冯雨看女儿对姜明好奇,就招呼女儿:“甜甜,叫哥哥。”
小家伙给妈妈面子,奶声奶气叫了声:“嘚嘚。”
姜明瞬间就被萌化,伸手想摸下她的胸蛋。
小家伙却不给面子,不让摸。
往后退了两步,转身跑去找妈妈。
主桌,饭吃到一半。
姜宏志才小声问了下姜有礼:“有礼,二姐家里有事吗?”
姜有礼犹豫了一下,才给小声说了说:“郭友平进去了,二姐一家很少出门。”
姜宏志挺吃惊:“怎么回事?”
姜有礼道:“北安前任父母官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干了三年抓了两百多人,郭友平干的民生工程出了大问题,撞枪口上了。”
姜宏志惊讶的不行,问:“没想想办法吗?”
姜有礼道:“没有办法,之前那位原则性太强,姜宁给说情都没用,今年辞职了,本来要升,人家不干了,直接裸辞了,走的时候北安十万人从城里排到火车站送行。”
姜宏志更惊讶:“现在还有这样的人?”
姜有礼唏嘘道:“不是亲眼见过,谁也不相信这年代还有这样的人。”
姜宏志也唏嘘:“友平太可惜了,都正科了吧?”
姜有礼点头道:“确实可惜,好不容易上了乡镇一把手。”
姜宏志道:“那我们明天去看看二姐。”
这顿饭吃了两个半小时,快八点半才结束。
把人送回小区休息,各回各的家。
翌日。
两家人精神抖擞的开始走亲。
先去看了三爷爷三奶奶,两位老人本来住着一院租来的平房,为免被人笑话,连夜转移到了姜有义家,姜宏志和姜宏远给二老买了一堆老年滋补品。
有用没用暂且不说。
这分心意是足足的。
看完长辈,又去看了下姜宁大姑。
这是堂姐,同样是长姐。
一上午才走了两家,中午没在大姑家吃饭,人太多了坐都坐不下,姜爸哥三和三爷爷家的两位堂伯也陪着,早早就安排好了,中午在农场吃饭。
食堂包厢坐了一桌,剩下的跟工人们对付一顿。
吃过午饭,也不休息了。
先去参观农场,考斯特拉着转了一圈。
人太多坐不下,又叫了辆面包车。
转了一圈,还去草场看了看准备的羊。
大伯让子侄们把给西疆族亲的羊抓来,让两个堂哥亲自过目,为免丢人现眼,没让几个不中用的献丑,也不好直接使唤农场工人,就让姜宁去抓羊。
姜宁把羊抓来,让两人看了眼就放了。
姜宏志挺诧异:“北安也有黑头羊吗?”
姜有礼道:“北安没黑头羊,姜宁这小子贪嘴,专门让人去西疆买的黑头羊。”
姜宏志恍然了,问:“北安的羊价怎么样?”
姜有礼道:“三十块钱上下。”
姜宏志点着头:“都差不多。”
姜宏远问了声:“这里养了多少头牛?”
“一千多。”
“挺多的。”
“不算多,这里的牛和羊都是姜宁那小子养了自己吃的,不卖。”
姜宏志和姜宏远互相望了望,其他人也互相望了望。
一千多头牛好几千只羊,不卖钱。
养着自己吃肉。
感觉像是天方夜谭,老家的族亲竟是如此豪横……
姜宏志道:“我们昨天从高速上过来,看到那边还有大片林子,也是农场吗?”
姜有礼道:“是另一个农场,姜宁和县里合作搞的,那边主要是牧场,专门养牛,养了九十多万头牛,比这个农场要大多了,能有十个大。”
“九十多万头?”
“对,那边的牛多。”
“咝!”
大伙直吸凉气,九十多万头牛是什么概念?
一头牛算一万……
不敢算了。
看完一场,没急着去看二场。
先去看了姜宁二姑,二姑强打着精神招待。
见了远方兄弟,哭的稀里哗啦的。
坐了一阵,去了小姑家。
小姑已经备好晚饭等着,眼看不吃不行了。
就在小姑家吃了顿晚饭。
三十多号人分成几拨轮流上桌吃,姜宁哥几个还被大伯找机会赶走,饭都不给吃,自个下馆子去,第二天参观二场,继续走亲戚,同时准备上坟的东西。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
北安人都忙着祭祖,农场专门放了一天假。
本来不放假的,但工人都要上坟,干脆给放一天假。
于是形成惯例,多了个假日。
姜家也在上坟,浩浩荡荡的,去了十辆车。
才斯特坐不下,又开了两辆面包,还是坐不下。
又征用了新城酒店的两辆商务车,依旧坐不下。
姜宁开着570拉着老婆孩子,姜伟和姜泽苦逼的开着货车拉着东西,六点就起来早早出发了,姜勇和姜磊以及姜华也跟着货车先上去,提前摆桌子凳子。
姜爸本来也想上去帮忙。
大伯没让上去,就让子侄干。
三十几的人了,不能还啥都指望老子。
只有姜宁搞了特殊,跟着大部队一起出发。
570在前带路。
冯雨在副驾驶感慨:“可真热闹。”
姜宁点头:“是挺热闹,这样的活动十年也遇不到一次。”
冯雨好奇:“听说你二爷爷要迁回来?”
姜宁惊讶:“你从哪听来的,我怎么没听说?”
冯雨就道:“刚才在小区集合时听到西疆来的两个大伯和你大伯商量呢,好像是说你二爷爷想要落叶归根,但以前忙没顾上,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想把坟给迁回来入祖坟。”
姜宁道:“不知道,这种事我管不着。”
冯雨说:“我听大伯说又要修坟。”
姜宁就挺费解:“还怎么修,咱家的坟还不够气派?”
冯雨说:“我也不太清楚,就听了几句。”
姜甜甜扒着座椅站中间,好奇的看着爸爸开车。
冯雪坐中间扶着她,防止摔出去。
“爸爸……”
小家伙扒拉了一下姜宁肩膀。
“哎,宝贝乖乖的。”
姜宁回应了下,左手扶着方向盘。
腾出右手捉住女儿小手。
小家伙抽回手,扒着扶手箱想爬到前面来。
冯雨连忙阻止:“甜甜乖啊,不调皮,和雪妈坐后面。”
小家伙却不听话了,非要爬到前面来。
冯雨只好将她抱了过来,放腿上。
小家伙不安分,看着中控台上的按键。
好奇的不得了,伸着小手就想按。
“乖乖的,不能捣蛋啊!”
冯雨连忙拦着,可不敢让她乱按。
小家伙不听妈妈的,非要按。
被挡急了,就啊啊啊的冲着妈妈抗议。
半个多小时到坟上,后勤队已经摆好桌子凳子。
姜伟等人六点出发,不到七点到坟院,忙活三个小时,把桌子凳子从车上搬了下来提前摆好,灶台现成的,一口大锅架上面,水已经烧开。
农场来了一辆水车,保障今天的用水。
吃的喝的已经摆在了桌子上。
还有各种祭品,也拿下了摆在祭台上。
大部队来了后,又拿出各自准备的纸钱和祭品,1.5mx2m的祭台都快摆不下了,专门用方砖砌的烧纸钱的2mx2m的火坑也被各种纸钱堆满。
除了纸钱,还有各种衣服和物品。
比如法拉利什么的。
还有别墅房子。
也不知道阴曹地府要不要考驾照,法拉利送下去先人们上哪去加油。
七只羊已经卸下来,用绳子栓在车上。
今天人来的比较齐,大大小小有六十多口。
二姑一家子也来了,除了二表哥这种实在来不了的。
只要还能动的,都来了。
三爷爷三奶奶自然也被请了上来。
坟地的松树已经郁郁葱葱了,长到了大腿粗十六七米高。
长成了一片三十多亩地的松树林,从外面都看不到坟院。
太阳被挡住了,桌子凳子就摆在松树之间。
到是不用再搭遮阳棚了,省了许多事。
西疆族亲见了,都无不惊讶。
十几年前来老家时,坟地还荒草丛生,破破烂烂的。
几座孤零零的坟头,看着就寒酸。
没想到十几年没来,彻底大变样。
松树都长这么高了。
九点出发,九点半到了坟地。
忙碌一阵,就开始献牲。
所有人跪在坟头下,围了有三层。
多数人都蹲着,怕弄脏裤子。
姜宏志和姜宏远结结实实的双膝跪地,回头看到孙子在蹲着没跪,还瞪了好几眼,最上面睡着的可是他亲爷爷和亲奶奶,十多年没回老家祭祖。
怎能不心诚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