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定制

第336章 定制

第336章定制

江淼在阿海的带领下,来到另一个种植室的观察窗口前。

透过窗口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和上一个种植室截然不同的特殊植物。

上一个种植室内的帝王莲,是一种均衡型的人造农作物,同时也是水生植物。

而这个种植室内的植物,就是一种半水生植物。

其基因母本同样是睡莲科植物,更加确切一点,就是来自东亚本土的莲属植物。

帝王莲的叶片贴着水面,而这种名为通天莲的人造植物,其叶片距离地面可以达到两三米,单片叶片的面积可以达到两三个平方米,其支撑叶片的主杆,就和树木一样。

通天莲被插入了一部分榕树和水稻的基因,因此可以扎根在水里。

其叶片一般就四到五片左右,叶片表面和帝王莲差不多,也是密布厚度达到三四厘米的海绵结构细胞,这些海绵结构细胞内,含有超级叶绿体。

比起帝王莲,通天莲进入成熟期之后,并不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因为江淼对其进行了特异化改造,让通天莲只分泌油脂,不产生淀粉和蛋白质。

阿海在一旁汇报着情况:“目前这些通天莲的气根,每天可以产生大量的植物油脂,亩产大概在每天16公斤左右。”

江淼看到通天莲叶片底部垂下的气根,大概有筷子粗,实验室使用塑料软管连接这些气根,然后源源不断接收通天莲叶片每天合成的植物油脂。

由于植物油脂的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主要构成元素就是碳、氢、氧。

因此进入成熟期的通天莲,只需要水和二氧化碳,就可以源源不断在叶片之中合成植物油。

现在这些通天莲还没有进入成熟期,按照江淼在其基因序列之中的设计,通天莲需要六个月的生长周期,才可以进入成熟期,其生命周期大概在10年左右。

一旦进入成熟期,每亩通天莲每天大概可以生产30公斤左右的植物油,每年可以生产植物油12吨左右。

这是一种解决燃料的高效方案。

目前赛里斯内部的燃油消耗量,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燃油车和燃油船舶、飞机,才导致燃油消耗居高不下。

比如去年2028年。

全国消耗掉各类非生物衍生的燃油总量,差不多就是4.2亿吨,其中汽油1.62亿吨、柴油2.05亿吨、煤油4052万吨、船舶重油1977万吨。

这还是生物柴油强势崛起的情况下,才让普通汽油柴油失去了继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去年全国一共生产了5749万吨生物柴油,其原材料就是废弃的植物油脂、榨油厂直销的转基因大豆油。

如果不是遇到全球粮食危机,去年国内的生物柴油产能,还可以再增加两三千万吨。

而有了通天莲之后,如果国内需要将绝大部分石油煤炭的提炼燃油替代掉,即替代4.2亿吨石化燃油的规模来计算。

全国只需要开辟3500万亩室内耕地,每年就可以生产大约4.5亿吨生物柴油。

当然,这是以种植区在热带和亚热带来估算的,如果是在温带和亚寒带,那种植规模要翻倍才可以。

但这个种植规模对于此时的赛里斯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哪怕陆地没有种植空间,也可以考虑在海面布置浮岛种植区。

比如海陆丰集团在南海各个群岛的浅海区,布置的那些大型浮岛,如果改造一下,完全可以作为通天莲的种植基地。

通天莲的亩产经济价值还不错,目前国内的燃油价格,经过好几次冲击之后,无论是化石燃油,还是生物柴油,每吨零售价都在4500华元左右。

而作为生物柴油原材料的转基因大豆油,每吨采购价格一直维持在2700元左右。

如果通天莲油的出售价格也是每吨2700元,那一亩通天莲每年就可以产生3.24万元的经济价值。

这个亩产价值还可以,扣除各项成本之后,大概每亩可以盈利两万块钱左右。

其实大力推广生物柴油,也有利于全球大气层的碳平衡。

只要将通天莲从空气之中抽取的二氧化碳,以燃油燃烧的方式,再次排放到大气层之中,那就可以保证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

江淼继续向下一个种植室走过去。

他一共创造了5种全新的人造植物,分别是帝王莲、通天莲,以及接下来要去考察的伞木蔗、伞木瓜、伞木豆。

从名字来看,就知道接下来这三种人造植物的特点了。

伞木蔗,就是在木蔗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其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糖液,每年每亩可以产生大约15吨左右的蔗糖。

伞木瓜,则是在木瓜、南瓜、栗子、菠萝蜜等植物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出来的人造植物,其可以结出富含淀粉的木瓜,每年每亩可以生产大约15吨左右的淀粉。

伞木豆,则是豆科植物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人造植物,其特点是可以结出富含蛋白质的果实,每年每亩可以生产出8吨左右的蛋白粉。

这就是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厉害之处。

怪不得有些人会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怪诞的时代,这里有落后的社会制度,也有宛若神明的科技,这何尝不是一种赛博朋克。

江淼研发这些人造植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比如外太空的开拓,就需要用到这种技术。

江淼心心念念的金星开拓计划中,这些人造植物就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金星大气层气体总质量是地球大气层的93倍。

其表面附近大气密度约是地球的50倍,表面气压约为地球的93倍。其中二氧化碳约占96.5%、氮气约占3.5%。

也就是说,金星大气层之中,有几乎取之不尽的二氧化碳。

不过要通过植物固碳,金星大气层或者地表,还缺乏另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水,或者说含氢化合物。

由于金星远古时代出现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失控,导致金星表面的液态水早已蒸发殆尽,并逃逸到了外太空,变成了太阳系的星尘。

因此如果要大规模开发金星。

必须解决水资源的供应问题。

目前科学界主要有三个方案,分别是:星尘收集、金星地壳深层开采、小行星运输。

星尘收集方案,就是一个聊胜于无的方案,哪怕是氢氦粒子浓度比较高的太阳风,每平方米的收集器,每年也收集不到几毫克氢氦粒子。

金星地壳深层开采方案,这个方案是距离比较适合,也可以获得大量含氢化合物的方案。

唯一的麻烦,就是这个方案必须进入气压极高,还含有大量硫酸气体的金星地表,而且金星地表的地质活动非常频繁,增加了建设采矿基地的难度。

最后的小行星开采方案,同样可以获得大量含氢化合物,但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时间成本。

目前含冰比较高的小行星,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之中,要将含冰小行星从小行星带推到金星轨道,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

甚至还不如去更近的水星上开采含氢化合物。

毕竟水星的极地阴影区域,存在永久性的冰层。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要在金星开启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必须就地解决建筑材料的供应问题。

因此他的想法,并不是使用含氢材料作为建材,而是要采用单纯的碳材料,比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

毕竟金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太多了,哪怕是建几百个天空之城,都没有办法显著降低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其实如果不考虑重力,木星也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当然,这个木星并不是指木星本星,而是指木星的那些天然卫星,因为这些天然卫星上面,含有大量的水资源、甲烷、二氧化碳之类,可以作为碳基生物生存的原材料。

金星最大的优势,就是其重力和地球非常接近,可以让人类在上面长期定居。

江淼看过科研事业部和蓝鲸航天的技术攻关列表,上面就有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抽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材料,提炼出碳单质,进而合成出各种碳材料的科研项目。

只是单纯的碳材料,也只能勉强在金星大气层上层使用,根本进入不了其地表。

没有办法,金星地表的气压太高了,而且温度还非常高,同时含有大量腐蚀性气体,这妥妥的地狱环境。

单纯的碳材料,进入这种环境之中,很快就会被腐蚀。

除非可以让金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到比地球大气层还低,让其失去超强保温能力,不然很难在金星地表使用碳材料。

哪怕是碳纤维、碳纳米管之类的材料,可以耐受两三千摄氏度的高温,仍然扛不住金星地表的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摧残。

看了剩下的三种人造植物之后。

江淼并没有离开,而是吩咐了阿海一些注意事项。

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

目前对于超级叶绿体的基因工程改造,其实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主要出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吸收波段上。

一般情况下,植物只能利用一小部分可见光,江淼通过基因工程的改造,让超级叶绿体可以吸收全部的可见光波段,加上叠层结构和特殊光能储存机制,才将人造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14.3%的上限。

如果要继续增强。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植物无法吸收的红外光,也纳入植物可以吸收的光谱范围内。

毕竟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其能量占比达到了50%左右,比可见光的43%还高。

如果植物的叶绿体可以吸收红外光,那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率就有可能提升到30%左右,这也代表植物的各种产出,可以再次翻倍。

至于植物利用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设想,是否是异想天开,其实这个设想是有可能完成的。

江淼调阅过全球的科研数据库,知道一些藻类在近红外光下,也能进行某种程度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含有特殊的捕光天线复合物叶绿素f,可以吸收近红外光,但这与一般植物的光合作用机制有所不同。

因此他接下来,就要研究藻类的光合作用机制,将其缝合到人造植物的体系之中。

当天晚上。

江淼回到了总部这边。

陪家人吃了晚饭,他和书雅带着女儿在新乡这边的街道上散步。

“人造植物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吗?”书雅非常惊讶。

江淼背着女儿,看着日落西山的残阳:“这是无排异器官的衍生技术,在无排异器官研发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人造植物技术没有什么难度了。”

听到丈夫的轻描淡写,书雅笑着吐槽起来:“这个没有难度,是相对于你来说,如果是其他人,估计没有十年八载的埋头研究,也没有办法搞定。”

“你那边的研究如何?”

“我这个月完成了火腿发酵菌种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的4种主要火腿,共计15种火腿发酵有益菌,都完成了菌种人工培育和量产,至于如何调配菌种种类,我没有深入研究,交给了其他研究员去做。”

书雅稍微一出手,也是其他研究员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种发酵食品的特种菌种,对于她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公司有需要,书雅并不介意亲自出手。

“哦?看来以后我们要实现火腿自由了。”江淼开玩笑起来。

书雅薅了一把路边的狗尾巴草:“那还用说,以前发酵火腿要看天吃饭,几乎是赌博行为,这可不是现代农业的模式。”

这其实就是海陆丰集团一直以来在推动的事情,那就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科学化、农业机械化。

传统火腿是典型的非标产品。

而现代化比较好的火腿品种,其风味发酵情况并不理想,为了工业化生产,舍弃了很多东西。

因此海陆丰集团的商业研究中心,才特地立项了“金腿”项目,专门请求书雅出手搞定那些特种发酵菌。

在完成了最难的那一部分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只需要交给科研事业部和商业研究中心就可以了。

不知不觉,一家三口来到了盐町村的烟墩山饲料厂附近。

这个工厂虽然还维持着生产,但是主要工作已经转移到了科研方面。

“咦?老板!”

江淼转过头看向不远处,发现是饲料事业部的经理方易:“老方,这么晚才下班?”

方易解释道:“刚刚开了一个会,我顺便在厂里吃晚饭,这就要下班了。”

“原来如此。”江淼知道公司并不倡导加班,因为公司现在的日常加班费,就是正常工作时段的3倍,节假日是5倍。

因此公司宁可多招聘一些员工,也不愿意让员工加班。

他和方易聊了一会,对方就告辞了,毕竟看到老板娘也在一旁,方易可没有想当电灯泡的想法。

江淼也看时间差不多了,便背着女儿往回走。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看到了一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我看到了一切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6章 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