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要讨论如何卖,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面子问题。
因为我要谈的不是卖普通的商品,而是人本身。
我们生下来就是卖的,这一点首先要达成共识。
如果你不同意这个说法,这篇文章就不要看了。
我很尊敬的老先生季羡林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曾经有这样的对话发生:杨澜:你(当年)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中国,到底是什么驱使你回国呢?季教授:钱多。
他接着解释说,当时一个副教授五十元,一个正教授八十元。
而当时一石谷只两元钱,薪水和物价实在很悬殊,因此他选择了回国。
季先生的回答实在是太可爱了,看到这个对话,我甚至忘了他到处挂名当主编的那不可爱的一面,乐出了声。
因为很明显,季羡林先生的回答不大像是杨澜期待的答案,而看这些波大无脑的主持人尴尬的面孔是我人生的乐趣之一。
如果你和我对季羡林先生一样尊重的话,那就可以解决在出卖自己时的面子问题了——你看,季羡林都可以为了较高的收入而奔走,何况你我呢。
这样一来,我和报纸杂志的编辑探讨稿酬多寡时再不会感到害羞了。
其实,在我看来,选择一个收入比较多的活计实在正常不过,如果有人因为非理想主义的理由而选择了薪水较少的工作,那只能有两个原因:一,该工作比较轻松;二,他脑子有水。
现在要进入本文的主题了,我想谈的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很轰动的事,在报纸上,关于这件事的新闻标题是《顾晓鸣教授担任IBM品牌代言人》。
顾晓鸣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经主编过《中华智慧蕴乐大典》、《网络词典》和《网址导航》等书,也写过跟历史有关的文章,比如《我走路还是路走我》等等。
说实话,看到《我走路还是路走我》这个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王朔笔下那个“作家”
宝康的《我想说我不能说但我还是要说》。
我知道这样的类比对顾晓鸣教授不大尊重,不过没关系,我本来对他也不大尊重,如果有人不高兴,就不高兴好了,我本来就不是为了让别人高兴而生的。
而顾晓鸣教授总是能做出惊人之举,说出非常之语,并且他的话总是带有“名言”
的色彩,比如:“相对于西方学者,我们的自信在于:我们的外文比他们好,他们的中文绝对没有我们好”
这话听着实在顺耳,总算总结出了“我们”
比西方学者强的地方了,虽然我并不相信什么“绝对。
但即使不绝对,大致上也是不错的。
我都敢说,大多数西方学者的中文不会比中国普通的中学生更好——其实我更盼望的是西方学者的中文都超过他们的母语,那才叫真好。
虽然有人说顾晓鸣“没有学问”
,是“花瓶教授”
,但我没有听过他的课,就不大相信这些话。
能够做教授,并且是复旦的教授,再没什么学问,至少也该比一般人强吧。
其实,有一阵,我对顾晓鸣教授是非常景仰的,比如,他精通四门外语,这“绝对”
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但就此说他的外语水平超越了西方学者,我就将信将疑,凑合听吧。
所以,这次IBM和顾晓鸣教授签约,把他做了ThinkpadX系列笔记本电脑的品牌代言人是非常有眼光的举动。
因为顾晓鸣教授和我们通常所见的代言人比起来,实在是有学问得多,对于IBM的市场定位来说,选些花瓶般的美女靓仔来做代言人也的确不太合适,因为喜欢美女靓仔的追星族的消费能力远不是成年人的对手,他们无福消受IBM那些价格上“高端”
的产品。
据说,IBM这一系列产品的广告主题是“世界最具创新思维者的选择”
,在这一点上,顾晓鸣教授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因为他的脚踏进过非常多的领域,什么热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除了他的本行历史外,他还分外关心足球和网络。
而且,顾晓鸣教授还有特异功能,他曾经说过:“我不看《读书》杂志,我觉得那上面充满了偏激和不宽容”
我又敢说了,这种能不看就知道的本领全世界估计只有顾教授一个人有,如果谁发现其他人也有这个本事,求您告诉我一声,让我再崇拜一把。
光有本事也不算什么,顾晓鸣教授还特别善于宣传自己,《外滩画报》的记者写道:“记者原本计划上门去采访,结果顾晓鸣却冒着酷暑自己赶到报社来了。
和他在IBM广告上含而不露的沉稳形象有所不同,面前的顾晓鸣斜靠在椅子上,一双手随着语调用力挥舞,情绪激昂”
这种敢于抛头露面,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也不是随便什么教授都有的,我惟一感到不舒服的一点就是,他居然还真的是历史系的教授。
如果顾晓鸣教授肯于屈尊听听我的意见,我一定会劝他做个专职的社会活动家,前途会更光明。
因为即使要卖,也该名正言顺地卖。
如此卖法,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应该有所损失——当然,这也是我猜的,作不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