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是系里分配的,编写《交通运输统计学》讲义编写《交通运输统计学》讲义的任务分配给我和吕慧晨同学共同完成。

辅导老师是姚老师。

姚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对我们两个说,“任务共同完成,你们两个由吕慧晨同学牵头,有什么事情吕慧晨同学多出面,多张罗。

编写讲义没有主次之分,这一点你们两个必须明确”

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吕慧晨倒是表现得很“谦虚”

,向姚老师表示让我牵头;姚老师说这是系里定的,不能更改。

之后,吕慧晨对我说,“事我张罗,文章你写”

我:“行!

你让我怎么写,我就怎么写”

我们两个合作的很好,很愉快。

说句实话,吕慧晨除了笛子吹得好,俄文比我厉害,对课程的理解我们两个可以说不相上下,写作能力并不比我(有些不谦虚)强。

让他牵头,我想主要是我在团内背着“批评”

的处分。

虽然我们班团支部讨论一致通过,学校团委尚没有批复。

另外,我的绰号дypb大概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

姚老师把吕慧晨和我找到教研室,具体布置编写《交通运输统计学》讲义的内容、编写步骤、时间安排……。

他说,“大量的工作是到交通运输部门做调查研究。

我们省是一个交通运输特别达的省份。

铁路运输方面,我们有沈阳、锦州两个铁路局;海运方面,我们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大连不冻港;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哈大公路纵贯全省;特别是厂内运输,我们有鞍山、本溪钢铁厂与矿山,抚顺、阜新煤矿,都有庞大的运输系统。

这些地方的交通运输统计工作都有较好的基础,丰富的经验;我们要在他们的实践基础上,编写出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统计学》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的讲义你们可以参考;铁道部、交通部的统计制度、省统计局的交通运输统计制度都可以作为参考。

同时,要到图书馆搜集一切能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吕慧晨:“我们两个的水平还能够过中国人民大学?还能够比国家的统计制度水平高?”

姚老师:“我们怎么会比人家的水平还高?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

以前的学术成果你们两个要认真学习,布置你们下去调查研究,接触实践,是增加对交通运输统计的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领会他人的教学成果,理解国家的统计制度。

你们两个编写的讲义不能照抄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运输企业的现实情况,加以补充、完善、提高,要有大跃进的精神。

系里之所以选你们两个来编写交通运输统计学讲义,是考虑你们两个有这个能力。

当然,也是对你们的考试。

不要辜负系里和老师的期望,一定要编写出能够上课堂的好讲义”

吕慧晨到省统计局开来几封介绍信,作为我们两个出去调查的“通关印鉴。

姚老师说使用省统计局的介绍信,容易引起被调查单位的重视,更具有合法性。

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大连。

我和吕慧晨都很兴奋。

吕慧晨家住台安,那里不通火车台安同学到沈阳来上学都是坐汽车;坐火车对于吕慧晨来说,也是新鲜事。

对于我来说,向往大海,一直是童年的梦想踏上南去的火车,满脑子都是翻腾的大海;一霎间,在中学时画的蓝色大海中游走的红色大鲸鱼,又如幻影般呈现在眼前。

我们两个是晚上的火车。

一路上,火车沿线基本是黑洞洞,很少见到灯光。

火车每到一个火车站,站台上的电灯都是在火车进站前几分钟才点亮,火车开动之后,立即关灯。

唯独到了鞍山火车站,不仅站台上灯光明亮,鞍钢厂区、市区街道也是灯火辉煌。

我不免感叹一声,“啊呀!

这是什么地方?”

一个乘客:“钢都”

吕慧晨:“看起来,鞍山不缺电”

那个乘客:“那当然。

大炼钢铁吗!

完成18oo万吨的钢产量计划,不得靠鞍钢工人老大哥吗!

哪里没有电,这里也不能没电”

到大连港务局联系完了工作之后,我们两个急不可耐地去看大海。

最近的是海港港池。

港池里的海水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我们两个站在港池边向水底探望,一条七、八十厘米的黛色大鱼,顺着港池边自由自在地遨游,仿佛这里就是它的家。

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唉!

快看!

鱼”

吕慧晨:“啊呀!

这是我头一回看见这么大的海里的活鱼”

我:“若是有一条大鲸鱼养在港池里该有多好啊”

吕慧晨:“你呀,满脑子都是幻想”

我们两个来到老虎滩。

眼前是一望无涯的深蓝色的海水,远处天水相连,天海相连的海平面无比平直。

不免让我想起密山的兴凯湖。

一样的辽阔无边,不一样的蓝蓝的海水显得这样沉重,黄酒般的湖水却显得那样轻飘;一个是用笔尺无法画直的海平面直线,一个是企图冲破水面张力的臌胀的弧线湖面。

老虎滩的沙滩显得有些粗糙,不如兴凯湖岸边湖沙那样细腻、柔软、洁净。

都说海水是咸的,我想大概初到海边的人,都不免要用手蘸点海水尝一尝;我也不例外。

我尝了一口,又咸又涩,不如兴凯湖水那样可以饮用,为人解渴。

吕慧晨望着大海,没有说话。

我见他,下意识的把两只手举到右侧嘴边,合并的双唇啜成吹笛子的形态。

在他那硕大额头下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显示出他已经是成曲在胸。

不识简谱的他,竟然在他的心中响起了(我想,一定是)赞赏大海的笛声。

虽然我没有听到笛声,但是无声的旋律却吹动了我的心弦。

我冲他举起大拇指,说了一声,“妙”

他会心的笑了。

我们两个情不自禁高声呼喊,“大海”

青泥洼桥附近,有很多饭馆,本来我们应该去海鲜馆吃点海鲜,不知道为什么却进到一家面馆。

一人吃了一碗苞米面面条。

有一句话叫味同嚼蜡,我们吃的面条如果说是如同吃刨花(木片)一般,绝没有夸张。

大连满街都是苞米面面食,只不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食品加工设备加工精度不够;口号是粗粮细作,结果,细粮不细,粗粮还是很粗当然,那个时侯,粮食的营养成分损失的没有现在这样严重。

坐火车到达夜晚灯火辉煌的鞍山,是在早晨车站广场上有一个为旅客介绍住宿旅店的亭子,市服务公司的人员在这里专门为来鞍山办公事的人员安排住宿。

由于我们的介绍信是省统计局的,服务公司把我们介绍到鞍山旅社(当时是除了宾馆以外的规格较高的旅店)。

服务公司的同志告诉我们:“你们两个走出广场右侧就是,不远”

我们两个走到鞍山旅社门口,恰巧有一个人面容憔悴、眼睛略带红丝(显然是刚刚下夜班的工人)从北面虹桥方向走过来,吕慧晨客气地问道,“同志!

鞍山旅社在哪?”

“你瞎呀”

那个人头也没抬,夹着饭盒,径直向南走去。

我们两个被这不知所以然的回答,弄得晕头转向。

我四下里看了一圈,眼睛还好使。

猛然一抬头,我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可不瞎咋的”

吕慧晨抬头,也看到了鞍山旅社四个大字的匾牌耀然大门之上。

安排好住处,按照省统计局的吩咐,我们先到鞍山市统计局找工业科送我们去鞍钢。

鞍山市统计局负责交通运输统计有一男一女,那个男同志自告奋勇,陪我们去鞍钢。

他领着我俩在市委附近的一个有轨电车站,上了电车,穿过市府广场、五一路,来到和平桥站下了车。

我们走到鞍钢和平桥门岗,吕慧晨拿出省统计局给鞍钢开的介绍信,门卫拒绝我们入厂。

市统计局的男同志:“他们是省统计局到鞍钢运输部了解情况的。

有省里的介绍信”

门卫:“你是哪里的?”

男同志:“我是市统计局的”

门卫:“省里的同志不知道进厂必须到公司接待处换介绍信,你,怎么也不知道?”

市统计局的男同志嬉皮笑脸地说,“省里的干部来了,还用得着换介绍信!

让我们进去吧?”

门卫:“行,到接待处去换介绍信”

“我们先回去?”

市统计局那个男同志瞪着一双核桃般的大眼睛,带笑不笑,问我们两个。

吕慧晨看看我,又看一看大门里的宏大的厂区,不知道该说什么。

下午,我们两个又到了统计局。

那个做交通统计的女同志接待了我们。

她问道:“怎么样?资料和情况都搜集全了吗?”

吕慧晨:“那位男同志呢?”

女同志:“和你们一起走了,还没有回来呀”

吕慧晨把上午去鞍钢的经过跟那个女同志说了一遍。

女同志自言自语,“原来是这样……”

她若有所思,然后说道,“这样吧,你们两个先看一看运输部的报表和报表说明,明天再说”

吕慧晨:“可以,那就麻烦你了”

我们两个仔细地看了运输部的年报、季报,以及报表说明。

往笔记本上记录了一些指标数字。

鞍山给我们留下了不太愉快的印象。

我们问路的那个(从外表观察)钢都工人也许只是无数工人中的几十万分之一,市统计局的那位干部,也许只是几十分之一。

这次感受不能用“可见一斑”

去定论,只能是“窥豹一斑”

了。

不过,此种现象如此高密度的出现,实在容易造成误会。

去锦州,恰恰出现了一幕与鞍山有着鲜明对比的情节。

也是早晨下火车,照例还是问路,也是一个工人模样的路人。

我们问他,去锦州铁路局怎么走。

从我们问路的地点到铁路局确实要有三次转折;那个同志不厌其烦地解释着,同时一直把我们送到能够看见锦州铁路局的大门和办公楼,他才又顺着原路回去。

我感叹这个锦州人的热情,吕慧晨说,“好人还是有的”

提到好人,让我想起了在大连黑石礁海滩上的情景。

早晨不少人在赶海,海边上,不知道有什么好东西,人们顺着涨潮落潮的海水边缘,不断地哈下腰,拾些什么。

我和吕慧晨也在沙滩上拣一些小蛤喇。

一个小女孩,手提一个小筐,筐里多半是蛤喇。

我俩好心好意地走到她身边,我说,“来,小孩,给你”

我俩把拾到的蛤喇准备往她的小筐里放,小女孩急地把筐藏到身后。

瞪着一双不屑理睬的黑眼睛,说了一句,“死的”

我:“死的?怎么知道是死的?”

小女孩:“活的?能给我”

吕慧晨仔细看着手中的几个蛤喇,看不出来是死是活,扬起胳膊,把蛤喇撇向大海。

我掂量掂量手蛤喇,不像空壳;于是,我找了一块小石头,把蛤喇放到大石头上,砸开,流出鲜血。

吕慧晨哈下腰仔细看着砸碎的蛤喇,拿起石块扒拉扒拉,肯定的说,“活的!

有血有肉”

他抬起头,寻找那个女孩,已经不见踪影。

“怎么说是死的?”

他自言自语。

我问吕慧晨:“大连黑石礁海滩上的那个小女孩,怎么看咱俩?”

吕慧晨:“真是……啊?”

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她为什么会把我们看成是不可信任的人呢?当然,那个时侯雷锋还没有出现。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观念经过“五四运动”

,以及之后几十年的不断革命,在那个时代已经没有(或很少有)什么控制力了。

编写《交通运输统计学》讲义开始了。

我们两个钻进图书馆几天,搜集了图书馆里能够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整理了跑过的一些交通运输单位收集到的资料和笔记。

虽然通过到铁路、公路、海运和大企业看了看,也只是对交通运输统计实践有了一些蜻蜓点水一般的认识,不过编写讲义倒是信心十足。

先要确定编写的思想、观点、理论基础和方法。

我们一致赞成以“多快好省”

的总路线为我们编写这个讲义的主导思想,充分体现总路线的精神。

确立实事求是,与现行统计制度相适应、又有理论指导的前瞻性的观点。

理论基础当然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到编写方法,吕慧晨说,“分两大部分编写,第一部分是概论,第二部分是具体的统计内容和统计方法。

关键是写好第一部分,把我们两个的编写思想、观点都体现在这里。

你看怎么样?”

我:“应该!

要有新意。

还要把多快好省相关的统计指标分类排队,归纳整理出来。

关键问题是以什么作为我们讲义的主线――灵魂性质的东西”

吕慧晨:“李老师一次在快下课的时候提了一句‘经济方程式’,我觉得挺有意思,可不可以作为讲义之中方法论的灵魂?”

我:“可以考虑,我对‘经济方程式’也十分感兴趣。

只是老师没有讲透,我也思考过”

吕慧晨:“思考到了什么程度,我听听”

我:“方程是数学范畴,反映的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数量(恒等)关系。

我理解,经济方程式是可以表达经济现象展变化的数量关系的,它应该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或形式。

与化学方程式一样,它反映的是客观事实,是用数量表示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事实。

比如‘周转量=运量x运距’,它可以反映各种运输工具从一个地方把一定数量的货物(旅客)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工作量。

也就是运输业的工作量可以用‘周转量=运量x运距’这个经济方程式加以表达”

吕慧晨:“周转量在交通运输统计中是一个核心指标,周转量方程式也应该是交通运输统计中的基本方程式。

行了!

经济方程式就是我们编写讲义的主线”

我:“对,周转量方程式就是基本方程式。

以它为基础,配上其它指标,可以演化出多、快、好、省一系列的方程式。

比如,在周转量方程式中,等号两端乘以价格指标(周转量x价格=运量x运距x价格)就成为运输业产值。

如果在等号两端除以时间指标,(周转量÷时间=运量x运距÷时间)就成为运输业效率指标”

吕慧晨:“把多、快、好、省的数量方面科学的反映出来,以方程式为核心,就是我们两个编写讲义的特点”

我:“好,打破旧框框,敢于创新,符合大跃进精神”

吕慧晨:“你善于标新竖异,思路开阔,概论就由你来写;我写‘多和‘省’,等你写完概论,我写完好、省再说”

“就这么定”

我没有推辞,毫不客气地接受了吕慧晨的安排。

我们两个在毕业前,完成了讲义的编辑任务。

缺少航空、管道等运输统计内容是一个缺憾,因为,那个时侯,民航和管道运输还没有展起来。

整个讲义里具体写些什么内容,编了多少章节,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毫无印象。

肯定是及格了。

老师给了什么样的评语,不知道。

能不能上课堂,成为教材,不得而知。

(2o1o年12月24日17:22:57)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统计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统计师
上一章下一章

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