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黄文金抢渡遇险 赵知县河滩设伏
夜色如墨,淮河两岸的紧张气氛愈发浓烈。心中不安的萧有和带着精锐部队,埋伏在淮河岸边的要道上,他们屏息凝视,等待着清军的到来。与此同时,张禹爵的骑兵部队在固始与清军激战正酣,赖汉英的燧发火枪营也已配合杨辅清向罗山进发。
萧有和的埋伏部队在夜色中悄然布置,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将火枪手和弓箭手隐藏在暗处,只待清军踏入陷阱。夜深人静,突然,远处传来马蹄声和嘈杂的人声,清军的先头部队终于出现了。他们举着火把,沿着河岸缓缓前行,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放!”萧有和一声令下,火枪和弓箭齐发,清军瞬间陷入一片混乱。火光中,清军士兵纷纷中弹落马,惨叫声此起彼伏。清军将领惊慌失措,试图组织反击,但萧有和的部队早已占据有利地形,一轮又一轮的攻击让清军难以招架。
就在清军陷入混乱之际,萧有和的骑兵部队从侧翼杀出,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清军阵中。清军阵脚大乱,士兵们纷纷溃散。经过一番激战,清军先头部队被击溃,余部仓皇逃窜。
与此同时,在固始,张禹爵的骑兵部队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张禹爵身先士卒,率领骑兵如旋风般冲入敌阵,长刀所到之处,清军士兵纷纷倒下。他的骑兵部队训练有素,进退有序,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清军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撤退。
而在罗山方向,杨辅清和赖汉英的部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利用夜色掩护,悄然接近罗山,然后发动突袭。清军在睡梦中被惊醒,仓促应战,很快就被击溃。杨辅清的部队迅速占领了罗山,为大部队的渡河行动扫清了侧翼威胁。
随着天边渐渐泛白,淮河两岸的战斗仍在继续。萧有和的部队在击退清军先头部队后,迅速整理阵型,准备迎接可能的后续攻击。按说捻太联军出师告捷,看上去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萧有和应该可以放心,可是萧有和却是愈发惴惴不安。起初他只当是要应对清军更大规模的进攻。
很快萧有和就知道自己错了。原来是捻太联军主力的渡河行动出现了重大纰漏,捻太联军在淮河浣庄段的活动痕迹被河道衙门的记名把总萧杰发现,并向知县献上半渡而击的策略。而赵铭深知,息县地处要冲,一旦被捻匪长毛联军突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按照萧杰的建议,在淮河浣庄河心滩设下埋伏,给来犯的捻匪长毛一个沉重的打击。
就这样,得到知县支持的萧杰,迅速行动起来。他仔细勘察了河心滩周围的地形,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萧杰现在的麾下有两营绿营,加上知县招募的一千民壮共计两千兵勇。他将麾下兵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隐蔽在淮河浣庄段的芦苇荡中,一部分埋伏在淮河北岸的河堤后面,还有一部分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以此实现自己的这个半渡而击的计划。
赵铭和萧杰的计划非常周密,他们利用了捻太联军急于渡河的心理,设下了重重陷阱。他们知道,捻太联军如果强行渡河,必然会陷入他们的埋伏之中。而一旦捻太联军陷入混乱,赵铭和萧杰的部队就可以趁机发动攻击,将其一举击溃。
在准备过程中,赵铭和萧杰还特别注意了保密工作。他们知道,一旦捻太联军察觉到他们的计划,整个埋伏就会失败。因此,他们严格控制了消息的泄露,只有少数核心人员知晓整个计划。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河岸的巡逻,防止捻太联军提前发现他们的布置。
随着准备工作的完成,赵铭和萧杰的部队已经严阵以待。
“赵大人,一切都已布置妥当,只等捻匪长毛上钩。”萧杰这样自信的向赵铭汇报了准备情况。
赵铭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萧把总,此战关系重大,咱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你一定要小心行事,不可大意。”
“赵大人放心,下官定当全力以赴。”萧杰坚定地说道。
而捻太联军方面,他们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赵铭和萧杰的计划。他们依然按照自己的计划,准备在淮河浣庄段抢渡淮河。他们不知道,一场精心布置的埋伏正在等待着他们。
这场渡河之战,注定是一场生死较量。赵铭和萧杰的部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捻太联军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究竟谁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同治五年四月初八,残月如钩,淮河水面泛着幽蓝的冷光。堵王黄文金身披玄铁锁子甲,腰间悬着两把斩马刀,站在岸边注视着正在搭建浮桥的太平军将士。夜风裹挟着潮湿的水汽扑面而来,他下意识握紧刀柄,望着对岸影影绰绰的芦苇荡,心中涌起一丝不安。
"王爷,浮桥已搭建完毕!"副将林正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黄文金回头望去,只见数十艘木船用铁链相连,横亘在湍急的河面上,数百名士兵正踩着晃动的木板,将粗大的木桩钉入河心滩的沙石底。
突然,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夜空。了望塔上的哨兵高声喊道:"报!对岸发现清军伏兵!"话音未落,芦苇荡中骤然亮起无数火把,如同一条燃烧的赤蛇蜿蜒而出。黄文金瞳孔骤缩,厉声下令:"停止架桥!全军备战!"
淮河两岸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太平军将士们纷纷拔出兵器,箭矢上弦,却见河心滩上游突然传来隆隆声响。借着月光,黄文金惊恐地看到无数装满火油的木筏顺流而下,如同一头头狂暴的巨兽,直撞向尚未完工的浮桥。
"不好!清妖要用火船!"林正国大喊。黄文金不及多想,纵身跃上一匹战马,挥舞长刀吼道:"随本王冲过去!抢在火船断桥之前夺下河岸!"数百太平军将士齐声呐喊,踏着没膝的河水向对岸冲去。
就在这时,对岸突然响起震天动地的炮声。萧把总站在河堤高处,手中令旗猛地一挥,息县搬来的十门红衣大炮同时轰鸣。炮弹呼啸着落入河中,激起数丈高的水柱。这还不算,萧杰的绿营还配备了抬枪,火光闪动间,抬枪射出的弹丸如雨点打到了太平军的人群中,惨叫声此起彼伏。黄文金的战马被气浪掀翻,他一个翻滚起身,抹了把脸上的血水,发现身边随他冲过河的将士已死伤大半。
"王爷!河南岸似有清妖包抄!"亲卫的喊声让黄文金心头一沉。他抬头望去,只见东南方尘土飞扬,隐隐绰绰大量的火把正呈扇形展开,不知道有多少清妖在呐喊逼近。更糟的是,芦苇荡里埋伏的清妖,已经对过河的自己形成合围之势,一旦火船烧断浮桥自己就回不去了。
赵铭站在息县城墙上,望着河面上混乱的战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身旁的师爷忍不住赞叹:"大人神机妙算!半渡而击,这长毛此番插翅也难逃了!"
赵铭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盯着正在指挥反击的黄文金,沉声道:"堵王黄文金久经沙场,不可轻敌。传令下去,让萧把总集中炮火轰击浮桥,务必将长毛困在河岸上!"
此时的黄文金已杀红了眼。他挥舞着斩马刀,连斩三名清军,身上却也多处负伤。看着不断倒下的弟兄,他心中涌起一股绝望。突然,他瞥见河心滩一处暗礁后藏着几艘小船,顿时心生一计。
"林正国!带人跟我走!"黄文金大喊一声,带领将士向暗礁方向突围。清军显然没料到太平军会突然改变方向,一时措手不及。黄文金等人趁机抢上小船,拼命向对岸划去。
然而,就在小船即将靠岸时,一支利箭破空而来,正中黄文金左肩。他闷哼一声,险些栽入河中,却仍死死咬住牙关,奋力将手中的刀掷向岸边的清军。林正国见状,高呼:"保护王爷!"带领将士们舍命厮杀。
岸上的萧把总见黄文金负伤,眼中闪过一丝狂喜,立即下令:"活捉堵王,重重有赏!"清军顿时如潮水般涌来。黄文金望着渐渐合围的清军,心中万念俱灰。他突然大笑起来,笑声中带着无尽的悲凉:"天亡我也!"说罢,他猛地拔出插在肩头的箭,将箭尖对准自己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