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内外有别,双轨并行
秘密演练的硝烟味似乎还萦绕在鼻尖,那山谷中“惊雷弹”的轰鸣和“玄甲弩”破甲的锐响,依旧在我脑海中回荡。回到新野县衙后院的书房,独坐灯下,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演练的成功,验证了我的练兵思路和格物工坊的技术方向是正确的。那支完全由我掌控的亲卫队,其展现出的战斗力,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一支真正“王牌”的潜力。无论是战术素养、协同能力,还是新式武器的威力,都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常规精锐部队的范畴。
这让我欣喜,更让我警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份力量,是我在这乱世安身立命、图谋未来的根本,但也可能成为招致杀身之祸的根源。一旦泄露出去,不仅曹操会视我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就连看似“仁厚”的刘表、以及虎视眈眈的蔡瑁等人,也绝不会容忍在他们的卧榻之侧,出现这样一支不受控制的、拥有可怕杀伤力的武装。甚至,就连现在名义上依附的主公刘备……虽然我相信他的仁德,但他毕竟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若知晓我私下锻造如此“奇技淫巧”的利器,并组建完全独立于他掌控的私军,心中会作何感想?是否会因此产生疑虑和隔阂?
这其中的风险,我必须仔细权衡。我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能将自己和所有追随者的身家性命,完全寄托在刘备集团这艘看似安全、实则前途未卜的大船上。
我需要刘备这面“皇叔”的旗帜作为掩护,需要借助他的名望来吸引人才、积蓄力量。但同时,我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绝对可靠的底牌。这支亲卫队,以及格物工坊所代表的科技力量,就是我的底牌,轻易不能示人。
如何平衡这一切?如何在公开层面辅佐刘备,展现价值,赢得信任,同时又能在秘密层面,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我的核心力量?
这是一个极其微妙且充满挑战的难题。
思虑良久,我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八个字:“内外有别,双轨并行”。
这,或许是当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策略。
看着这八个字,我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但此事关系重大,绝非我一人可以决断。我需要一个能够完全信任、并且有足够智慧理解我深层意图的人来共同商议。
元直,徐庶,无疑是最佳人选。
我派亲信去请元直深夜前来密议。
很快,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元直的身影出现在灯火阑珊处。他神色如常,但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想必他也猜到,我深夜相邀,必有要事。
待他坐定,屏退左右,我将写着那八个字的纸推到他面前。
“元直,今日演练观感如何?”我先开口问道。
徐庶沉吟片刻,郑重道:“震撼!子明练兵之法,器械之利,实乃庶生平仅见。若此法推行全军,假以时日,主公麾下将成一支无敌之师。”
我摇了摇头,直视着他的眼睛:“元直,你我相交莫逆,有些话,我不必讳言。此法、此器,威力巨大,但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若公之于众,你觉得,会是福是祸?”
徐庶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我的顾虑。他眉头微蹙,思索片刻,道:“子明所虑极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让曹操知晓,必不惜一切代价毁之。荆州蔡瑁等人,亦会视我等为肘腋之患。纵使主公仁厚,也难保其麾下诸将不起异心……此事,确需慎之又慎。”
“正是如此。”我指着纸上的八个字,“所以,我意,行‘内外有别,双轨并行’之策。”
接着,我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向他阐述:
“对刘备主公及其麾下诸将,此为‘外轨’。我们当继续推广基础的练兵之法,如队列操练、军纪整肃、基础战术配合等,这些足以提升部队整体的战斗力,以应对眼前的威胁,也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武器装备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常规的改进型,例如更坚固的复合盾牌、更锋利的制式刀枪,这些可以交由公开的工匠营制作,提升战力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如此,既能展现我们的能力和辅佐之心,让主公和众将感受到切实的益处,也能将功劳归于主公领导有方,众将用心,不至于让我个人太过显眼。”
“而‘内轨’,则专指我们的核心力量,即今日元直所见的亲卫队,以及格物工坊。”我的声音压得更低,“这部分力量,必须绝对保密,独立运行。训练方面,要持续进行更高级别的战术演练,如小队渗透、情报侦察、特种作战等,更要加强思想建设,确保他们绝对忠于我个人。武器装备方面,玄甲弩、惊雷弹等新式武器,只能由格物工坊秘密生产,严格控制数量和流向,只装备于核心亲卫,绝不能流入外轨部队,更不能让外人知晓。这支力量,将是我们真正的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动用。”
徐庶静静地听着,眼中精光闪烁。待我说完,他抚掌赞叹道:“子明此策,深谋远虑,内外兼顾,实乃万全之策!‘外轨’以固本培元,安主公之心,结众人之力;‘内轨’以锻钢铸魂,藏锋蓄锐,以为将来破局之基。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妙哉!”
但他随即又提出了关键问题:“此策虽妙,然执行起来,却有诸多难处。其一,内外资源如何分配?内轨所需耗费巨大,若过于倾斜,恐引人注目。其二,人员甄选与保密如何确保?内轨将士需绝对可靠,一旦泄密,后果不堪设想。其三,如何向主公解释外轨练兵效果与内轨的差距?若差距过大,难免引人生疑。”
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反复思考的。
我沉声道:“元直所言极是。资源方面,格物工坊的投入,我会通过糜氏商路秘密输送,尽量不占用新野的公共钱粮。人员甄选,必须慎之又慎,除了石秀严格把关,还需借助锦瑟的玄镜台进行暗中审查,确保身家清白,忠诚可靠。至于练兵效果的差距……”
我顿了顿,继续道:“外轨的基础训练,足以应付寻常战事,提升整体战斗力已是显而易见。至于内轨的‘奇效’,对外可解释为精锐选拔、特殊训练的结果,将重点放在士兵的个人素质和勇武上,淡化武器和战法的特殊性。且内轨轻易不动,一旦动用,必是雷霆一击,力求速战速决,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暴露的机会。”
徐庶缓缓点头:“如此,或可瞒天过海。只是,子明需时刻谨记,此乃行险之举,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我明白。”我郑重地看着他,“此事,便需要元直与我同心协力,共同谋划,谨慎推行。外轨练兵之事,还需元直多多费心,在主公和众将面前周旋;内轨之事,则由我与石秀、锦瑟秘密主持。”
徐庶起身,对着我深深一揖:“主公(他已然改口,以示君臣之分)但有所命,庶必效死力!”
我连忙扶起他:“元直不必如此。你我名为君臣,实为知己。有你相助,我如虎添翼,心中大定!”
与元直一番深谈,将“双轨并行”的策略彻底敲定,我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虽然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了荆棘和迷雾,但至少,我已经明确了方向,并找到了那条最适合自己,也最有可能通往成功的路径。
刘备的旗帜,我暂时还需要高举。但旗帜之下,属于我陆昭的根基,必须牢牢扎下,悄然生长。直到有一天,这根基足够深厚,能够支撑起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夜色已深,窗外的虫鸣也渐渐稀疏。我将那张写着“内外有别,双轨并行”的纸条,小心地投入灯火中,看着它化为灰烬。
秘密,必须永远是秘密。
而我,将带着这个秘密,在这乱世的棋盘上,继续小心翼翼地,落子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