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格物工坊,秘火锻锋
新野校场上的操练进行得如火如荼,军容日渐严整,这只是我计划中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真正关乎未来胜负手、能让我在这乱世中拥有独特优势的底牌,正悄然隐藏在新野城外一处极其隐秘的所在——我称之为“格物工坊”的地方。
今日,趁着夜色,我以巡查防务为名,避开了所有不必要的耳目,在石秀的亲自护送下,秘密前往了这座工坊。
格物工坊的位置,是经过我反复勘察、精心挑选的。它远离人烟,地势隐蔽,周围被茂密的树林和丘陵环绕,只有一条曲折难行的小路可以抵达。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一切,都处于玄镜台最严密的监控和保护之下。
锦瑟(貂蝉)亲自负责此地的安保规划。外围数十里,都布有玄镜台的暗哨,任何风吹草动都难以逃脱他们的耳目。通往工坊的唯一路径上,更是设置了多重隐秘的警戒线和陷阱。而工坊内部,除了石秀带领的一支绝对忠诚、精锐的护卫小队日夜驻守外,所有参与核心工作的工匠,都是经过玄镜台反复、细致的背景审查和忠诚度评估,并且立下了最严苛的血誓,他们的家人也都在我们的“保护”之下。
这里,是我陆昭最核心的秘密,是我试图撬动这个时代杠杆的支点。其保密级别,甚至高于玄镜台自身的许多行动。因为我知道,一旦这里的秘密泄露,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抵达工坊时,夜已深沉。工坊并非想象中灯火通明、炉火熊熊的景象,为了隐蔽,大部分工作都在白天或者经过特殊遮光的室内进行。此刻,只有几间核心的试验室和库房还亮着微弱的油灯光芒。
石秀引着我,穿过几道伪装巧妙的暗门,进入了工坊的核心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木材、金属、油脂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硫磺硝石混合的气味。几位须发皆白、神情专注的老工匠,以及一些我亲自挑选、培养的年轻学徒,见到我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
“主公。”石秀低声禀报,“您吩咐的几项,都有了些眉目。”
我点点头,示意他们不必多礼,直接进入正题。“先看强弩。”
我们来到一间专门测试武器的房间。房间的尽头,立着几具用厚木板和多层皮革模拟的靶子,甚至还有几块从战场上收集来的、破损的曹军铁甲残片。
几名精壮的护卫抬上了一具与众不同的弩。这具弩比寻常军弩要大上一圈,弩臂并非单一材料,而是由多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材,以及在关键受力部位巧妙嵌入的少量强化金属部件复合而成。弩弦也非普通麻绳或兽筋,而是用多种纤维混合编织,韧性极强。最引人注目的,是弩身后部那个结构略显复杂的黄铜绞盘上弦装置。
“主公请看,”一位老工匠指着那绞盘解释道,“此乃依照主公所授之法改进的‘省力绞盘’,相较于寻常需数人合力或用腰力蹬开的强弩,此弩只需一人,便可较为轻松地上弦,速度快了不止一倍,且对士卒体力消耗更小。”
我点了点头,示意他们演示。
一名护卫上前,熟练地转动绞盘手柄,只听一阵细密的机括咬合声,粗壮的弩弦被缓缓拉开,直至扣入机牙。整个过程,他虽然也用了些力气,但远比寻常强弩上弦要轻松得多。
随后,他装上了一支特制的弩箭。这弩箭的箭头并非寻常的锥形或柳叶形,而是呈三棱锥状,通体由精铁打造,表面经过特殊淬火处理,泛着幽冷的蓝光。箭头后方,连接着坚硬的木杆,尾羽也经过精确的配重和修饰。
“此乃‘破甲锥’,”另一位工匠解释道,“专为破甲所制,箭头坚硬,穿透力极强。”
护卫举起强弩,瞄准了远处那块悬挂着的曹军铁甲残片。那是一块胸甲的碎片,虽然残破,但其厚度和坚韧度,足以抵御寻常弓弩在五十步外的射击。
“放!”随着我一声令下。
“嘣!”一声沉闷而有力的弦响!
那支破甲锥箭如同离弦的黑色闪电,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瞬息而至!
“噗嗤!”一声令人牙酸的闷响!
弩箭准确地命中了铁甲残片!肉眼可见,那坚硬的铁甲,竟被直接洞穿!箭头深深地扎入了后面的厚木靶之中,箭杆兀自颤抖不休!
周围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声。石秀的眼中也闪过一丝震撼。
我走上前去,仔细查看。铁甲上的破口边缘光滑,足见箭头之锐利,穿透力之强。五十步距离,能有如此威力,足以对曹军引以为傲的重装步兵和披甲骑兵构成致命威胁!
“很好!”我难掩心中的激动,“此弩,便定名为‘玄甲弩’!必须严格控制,作为我亲卫的核心装备。产量如何?”
老工匠面露难色:“回主公,此弩结构复杂,用料考究,尤其是弩臂复合工艺与绞盘机括,非经验丰富之良匠不能为。目前一月,倾尽全力,恐也难得三五具……”
我皱了皱眉,随即舒展开来:“无妨,精益求精,不必强求数量。每一具都要确保万无一失。此弩的图纸、工艺,列为最高机密,参与制造者,必须隔离管理,绝不可外泄分毫!”
“喏!”众人肃然领命。
接着,我们又去看另一项试验品——连发弩。
眼前这具连发弩,结构更为精巧,弩臂上方有一个可以容纳十支短箭的箭匣,通过一套复杂的联动扳机机构,理论上可以实现快速的连续发射。
一名年轻的学徒小心翼翼地演示起来。他扳动机括,箭匣中的弩箭依次落下,射向近处的草靶。速度确实比单发弩快得多,眨眼间便射出了五六支箭。
但我敏锐地注意到,射出的箭矢散布极大,准头堪忧。而且在连续发射过程中,似乎有两次出现了轻微的卡壳现象,动作并不流畅。演示完毕后,那学徒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操作也颇为费力。
“主公,”负责此项的工匠有些惭愧地说道,“此‘连弩’尚在摸索之中,结构复杂,机件易损,且准头、射程、威力皆不如玄甲弩。保养亦是极为繁琐,稍有不慎便会失灵。依小人之见,目前……尚不堪实用。”
我点了点头,这与我的预料相符。诸葛连弩名声虽大,但其真实效用和技术门槛,在缺乏精密加工能力的时代背景下,必然存在诸多限制。“不必气馁。此物思路甚好,继续钻研改进,不必急于求成。重点放在简化结构、提高可靠性和威力上。暂时封存,作为技术储备。”
“喏!”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间更加戒备森严的独立院落。这里,弥漫着一股更为刺鼻的硫磺和硝石气味。这里进行的是黑火药的应用试验。
我从一开始,就给这项研究定下了严格的底线:绝不以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目标。我深知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的恐怖后果,也明白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控制能力,贸然追求火药武器的威力,弊大于利,极易失控。
因此,研究方向被严格限定在辅助应用上。
一名带着面罩的匠人,向我展示了两种最新的成果。
第一种是改进型的信号弹。利用不同比例的金属粉末(主要是铜粉、铁粉等易得金属)和特定添加剂,可以在白天发出不同颜色的浓烟(红、黄、白),或者在夜晚发出异常明亮、持续时间更长的光信号。这对于山地、密林或者夜间作战时的通讯联络,将具有极大的价值。
第二种,则是我命名为“惊雷弹”的东西。这是一种用厚油纸和黏土包裹的、拳头大小的黑火药包,引信也经过改良,可以控制大致的延迟时间。其装药量经过反复试验,被精确控制在只能产生巨大声响和短暂强光的范围内,破片杀伤力被降到最低。
“此物引燃后,声如惊雷,光如闪电,”匠人解释道,“猝然用于敌阵,可惊吓敌军人马,扰乱其阵型,或可作为特定时机(如总攻、撤退)的统一信号。”
我拿起一枚惊雷弹,掂量了一下,又仔细询问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得到基本可靠的答复后,我指示他们在远处的空旷地带试验了一枚。
引信点燃,抛出。片刻之后,“轰!”一声巨响!虽然隔着一段距离,那声音依然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同时爆发出一团耀眼的白光,在夜色中格外醒目。爆炸过后,地面上只有一个浅浅的小坑,周围散落着一些纸片和泥土碎屑,并未见到什么有威胁的破片。
“很好。”我满意地点头,“信号弹优先保障通讯需求,颜色和亮度再做优化。惊雷弹严格控制威力,只求声光效果,绝不可越线!所有火药的配方、制作工艺,以及成品,都要分开储存,严格管理,由石秀你亲自负责,任何人不得擅动!”
“属下明白!”石秀沉声应道,眼中充满了对这神秘力量的敬畏。
巡查完毕,各项成果虽各有参差,但总体进展令人欣慰。玄甲弩的成功,意味着我的核心卫队将拥有一项克敌制胜的利器。连发弩虽未成熟,却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信号弹和惊雷弹的实用化,则能极大地提升我军在战场上的通讯效率和制造混乱的能力。
这些,都是独立于刘备集团之外,完全由我掌控的核心力量。它们是我安身立命、图谋未来的本钱。
离开工坊时,夜色更深了。回望那片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基地,我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技术突破带来的力量增长的兴奋,也有对这秘密一旦暴露可能引发滔天巨祸的深深忧虑。
我再次叮嘱石秀:“看好这里,比看好我的性命还要紧!”
“主公放心!石秀在,工坊在!”石秀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融入了茫茫夜色之中。
格物工坊的秘密炉火,正在为我锻造着足以改变时代的锋芒。但这火焰,也必须被小心翼翼地控制在炉膛之内,绝不能让它提前燎原,否则,第一个被烧毁的,可能就是我自己。
这,就是科技的双刃剑。而我,必须握紧剑柄,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