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幼年期子房的狡黠
第261章幼年期子房的狡黠
夜,已深。
商会据点的书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当秦时墨钰信步踏入时。
张良正聚精会神地审阅着卷宗,暖黄的灯火勾勒出他年轻而专注的侧影。
案几上,竹简堆叠。
秦时墨钰并未打扰,只是走到一旁,随手拿起几份已经处理完毕的卷宗翻阅。
“统领大人?”
或许是翻动卷宗的细微声响惊动了他,,被高高叠起的竹简遮挡了视线的张良,猛地抬起头。
当看清来人是秦时墨钰时,他放下手中的笔,便要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坐。”
秦时墨钰随手将他按住,目光仍停留在手中那份关于魏庸倒台后、部分空缺官员的拟补名单:
“做得很好。对各项事物的回应,皆是条理清晰,应对得当,思虑周全。纵使由我亲自来批阅这些,恐怕也不会比子房你做得更好了。”
张良闻声,却并未居功自傲,反而叹了口气:
“统领大人过誉了。良真正坐在这个位置上,方才深切体会到统领平日之不易。纵使良已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案上却还是积压了如此多的卷宗未能及时审阅。”
所谓算无遗策,看似潇洒。
可这背后,不过是比旁人掌握了更多的情报罢了。
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背后,就是永远都批阅不完的卷宗。
多批阅一卷情报,多掌握一份信息,多做出一次部署.或许不会让你多一分胜算,却能减少一分失败的可能。
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
很多时候,最高端的博弈,最后比拼的往往并非奇谋妙计,而是谁更能‘熬’。
大家数值、操作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看谁先体力不支,谁先操作变形,出现失误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一点上,其实群侠才是几个墨钰中,理论上最强的存在。
论体力,他有蛰龙睡丹功+九阳神功+亘古不灭‘大日真意’。
论算力,他有识海天赋·‘百官超算’,算力碾压其他墨钰!
可惜,群侠墨钰无意争霸,把算力全都投入到了对功法的解析和演算中。
“对了,这个给你。”
秦时墨钰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笑眯眯地从怀中掏出一卷锦帛绘制的图卷,随手塞到了张良的手中。
“这份‘奇门图’,颇有些门道,你若有闲暇,不妨研究一二。便算作对你此番扳倒魏庸,以及这段时日辛劳的一点犒劳吧。”
秦时墨钰笑眯眯的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塞到张良手中。
他之所以能大事小事一把抓,还能有时间去做别的,风后奇门真是帮了大忙了!
让他对信息的解析、归纳与推演速度,快了十倍不止!
“多谢统领厚赐。”
因秦时墨钰说得轻松随意,张良并未意识到他手中这份帛书有多珍贵,拱手谢过之后,就随意的塞进了袖口中,
“此次能顺利除去魏庸这国贼,全赖统领运筹帷幄,洞烛先机。良不过是依计行事,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朱亥将军是统领大人亲自请出山的,扳倒魏庸的关键证据,亦是统领大人交予我的,我所做的,仅仅是将证据转交给了御史大夫景宴而已。”
“子房,你还是这般过谦。”
秦时墨钰失笑摇头,
“另外,你我之间,不必如此生分。你跟着他们起什么哄?如往常那般,称我墨兄便是。”
张良却摇了摇头,神色肃然:
“韩兄曾有言,法者,首重威严,为上者亦然。将无威则兵易骄,主无威则臣好犯上!不可不察也。”
“你啊你……真是……”
秦时墨钰无奈地指了指他,故作抱怨道,
“居然还教育上我来了!罢了罢了,随你吧,你爱怎么称呼,便怎么称呼。”
嘴上虽这般说着,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这可是张良啊!
未来的大汉谋圣!
能得此等人物认可,以‘主上’之礼相待,哪怕只是暂时的,那滋味,也是相当美妙的。
紧接着,两人又自然而然地聊到了秦军。
“秦军此番来势汹汹,远非往昔可比。单凭魏国,怕是难防,非合纵不可破。”张良脸色凝重。
“子房所言极是。但合纵之事,并非易事。如今列国各怀心思,单凭言语游说,绝难促成。”
秦时墨钰点点头,目光变得锐利几分,
“必须打!狠狠地打!以打促谈!只有先在正面战场上,打出几场漂亮的胜仗!让列国看到胜利的可能性!才能真正坚定他们合纵抗秦的决心!然后再由合适人提出合纵,其余列国才会跟上!”
张良闻言,眼中亦是闪过一丝明悟,若有所思:
“原来如此……所以,统领大人除了命良来魏国稳定内局之外,还特意嘱咐了韩兄,让他密切关注赵国动向。”
“然也。”
秦时墨钰走到那副巨大的舆图前,“百余年来,合纵抗秦之势,其关键枢纽,始终在三晋之地。子房且看……”
他伸指点了点秦军所在的位置,又点了点魏都大梁与赵都邯郸:
“秦军先锋大将蒙武,率军三万于酸枣。但主将蒙骜,却带着十余万秦军主力,屯兵西河一带,按兵观望。”
秦时墨钰的指尖在地图上勾勒出几条可能的进军路线:
“这个位置,极其微妙!
向南,可随时策应蒙武所部,合兵一处,强攻魏都大梁;
沿黄河水道向北,再转入漳水,则可顺流而下,水陆并进,直取赵都邯郸!
最不济,亦可挥师向东,轻取已是囊中之物的卫国濮阳,占据中原要地,进一步压缩三晋的战略空间!”
只能说老将不愧是老将,不仅在军团指挥上有着强大的统帅能力,在战略上,更有着毒辣的眼光!
若信陵君还在,魏国是个硬茬子,他换个软柿子捏就是了。
除非韩、赵、魏、楚、燕、卫六国能真正摒弃前嫌,合纵击秦。
否则,无论战局如何演变,他最多是赚多赚少而已。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即便六国最终成功合纵,也仅仅是在初期取得了一些小便宜,很快便被蒙骜率军击溃。
之后,蒙骜更是顺手就灭卫,设东郡。
若非是因为蒙骜年事已高,寿元将尽。
这一场真是奔着灭国大战打的!
但在这个世界,秦时墨钰说不好
毕竟,天人境宗师是真能做到百岁而不衰的!
原本应该早就寄了的王齮,如今还活得好好的呢。
蒙骜但凡能再撑个五六年,都用不着王翦发育起来,六国提前就得打出GG。
张良凝视着这份在他看来极为细致的舆图,也是看出了这一次危机非同小可,面色沉重。
“秦军势大,可恨列国朝堂衮衮诸公,却依旧鼠目寸光,腐朽不堪!非但不能同心御敌,反而……甚至还在此时互相攻伐!”
他伸出手指,在舆图最北边的燕国之上,重重地点了点,
“良接到消息,燕王昏聩,竟欲趁火打劫,派遣老将剧辛为主帅,起兵大举伐赵,赵国派遣庞煖抵抗。如今,两国大军已在边境对峙,胜负尚在未料之中。”
“哦?剧辛伐赵?”
秦时墨钰闻言,抬起头,脸上忽然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子房,你我何不以此为注,赌上一把?就赌此战,最终谁胜谁负,如何?”
张良看着自家统领脸上那明显是‘不怀好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不由得苦笑道:
“统领大人智计过人,目光如炬,早已洞悉全局。良愚钝,岂敢与统领对赌?还请统领莫要再拿良寻开心了。”
只能说,不愧是未来能称‘谋圣’的人,果然没那么好骗。
秦时墨钰见他不上当,故作无趣地咂了咂嘴,目光也随之落在了舆图上燕赵两国交界的区域:
“说起来,这剧辛也算是有些来头。早年亦曾是赵将,侍奉过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沙丘宫变之后,心灰意冷,远走燕国。在燕国主持变法,颇有成效,使燕国国力大增,也算是法家中人,《剧子》一书颇有不少独到之处,对老本家赵国更是了解。”
“至于那庞煖……虽说兵法韬略自成一家,但似乎从未有过独立统帅大军的经验,且年近八十高龄,啧”
他话未说完,却见张良一直盯着他,脸上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
秦时墨钰话音一顿,挑眉看向他:“子房何故发笑?”
张良笑道:“良在想,统领方才分析剧辛与庞煖二人优劣长短,言语之间,似乎更看好剧辛?既然如此……”
张良略作停顿,眼中闪过一丝慧黠:“那良,便赌赵国必胜!”
“哦?却是为何?”秦时墨钰饶有兴致地追问。
“呵呵,”张良微微一笑:
“剧辛与庞煖二人究竟孰强孰弱,良实不知也。
赵、燕两国如今实力对比如何,统领大人掌握的情报,必然远胜于良。
然,以良对统领秉性的浅薄了解,您是从不肯吃亏的。
方才那番分析,看似句句在理,实则……却是在有意无意地引诱良选择燕国。
既然如此,反其道而行之,赵国,必胜无疑!”
“……啧!”秦时墨钰闻言,再次咋舌,无奈地摇了摇头,
“子房果然聪慧敏锐,心思剔透。跟你这种聪明人说话……真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