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边骑精锐的去留

第254章 边骑精锐的去留

第254章边骑精锐的去留

议事厅中。

廉颇的五位心腹将校,以那位须发花白的李老将军为首,身形笔挺地端坐着,但眉宇间那难以掩饰的憔悴与忧虑,却暴露了他们内心的不安。

一方面,是他们追随了一生的主帅廉颇,遇刺身亡,让他们悲痛万分,复仇之心炽烈!

另一方面,则是失去了廉颇这根擎天柱之后,他们这些背井离乡、追随而来的边骑精锐……该何去何从?

赵国,他们的故国……

客观而言,自从当年廉颇不满赵王临阵换将的昏聩之举,怒而起兵攻打接替自己帅位的乐乘,犯下了‘同室操戈’的大忌,流亡至魏国起……他们,就已经很难再回去了。

而主观上,他们这些追随廉颇左右的骄兵悍将,也根本不屑于、更不愿意低头回去!

那跟卑躬屈膝地承认自己当初跟随将军的决定是“错误”的,又有什么区别?!

直到如今,他们依旧坚信,错的不是廉颇将军,而是那个昏聩无能的赵王!是那个腐朽不堪的赵国朝堂!

若是连这点坚持自身信念、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和傲骨都没有,又拿什么凝聚军魂?!

那么,留在魏国呢?

说实话,客居大梁的这几年,他们也算是彻底看清了。

当初之所以选择投奔魏国,主要是奔着信陵君来的。

结果呢?人是来了,却发现……如今这位魏王,其心胸之狭隘、猜忌之深重,简直比他们那位老东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连信陵君这等国之柱石,他都猜忌不敢重用,几番起复又几番罢黜,又怎么可能去重用这帮桀骜不驯的‘外人’?!

但……来都来了。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下家之前,他们也确实没什么更好的地方可去。

至于投奔秦国?那更是绝无可能!

这支边骑精锐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长平之战他们的父兄、子侄、袍泽……被枭首、被坑杀!那血海深仇,早已深入骨髓,无可化解!

让他们去投奔屠杀了他们父兄袍泽的秦国?

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以前,有廉颇这棵大树撑着,他们在魏国的处境虽然微妙,但至少还有个主心骨,不至于任人揉捏。

可现在,廉颇也“寄”了……他们这群无根的浮萍,处境只会变得更加艰难!更加危险!

到底该何去何从?

这个困扰了他们数年、始终没能想透的难题,指望他们在这短短几天就能搞清楚,实在有点不现实。

于是,在一番徒劳的争论、苦思冥想之后,这些久经沙场、习惯了冲锋陷阵、却不擅长长远谋划的将校们,在意识到自己的脑子确实转不过来的时候。

便自然而然的,将目光移向了边骑精锐当前的外置大脑——秦时墨钰!

“其实,诸位将军该去往何方,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各位自己,以及麾下的兄弟们,之后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秦时墨钰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语气温和,不带有丝毫诱导性:

“倘若诸位将军戎马半生,已心生倦意,想要寻一处安稳之地,

那么,以诸位的实力,无论是留在魏国,还是前往更加富庶、且近十年来应该不会再有太大战祸之忧的齐国,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信无论是魏王还是齐王,都不会介意多花一笔钱,让自己的谈判桌上多个筹码。”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却听的几位将校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苦涩与……不甘。

颐养天年?听起来似乎很美好。

但……就连看起来最年长的李老将军,也不过是四十多岁将近五十的年纪,正是一个将领经验、体力、心智都处于巅峰的黄金年龄!

其余几位将校更是只有三四十岁!

他们能成就军魂,且到现在还能维持住自身实力,没有因为近几年的安逸与迷惘而有所滑落……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们的想法了!

他们是战士!是职业军人!是精锐中的精锐!

换句话说,除了手中刀枪以外,他们都快忘了如何耕种了.

他们只能战斗!只能战死!而不是窝囊的死在哪个角落!!

“如果……不愿呢?”

李老将军沉默片刻,再次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秦时墨钰,

“敢问统领,若我等不愿就此沉寂,这另一条路……又该如何走?”

秦时墨钰抿了口茶,微微摇头:

“当今七国,最好的去处自然是秦,但诸位及其麾下将士,肯定都不会去。

至于其余六国。

只能说大差不差,一个比一个烂!

否则,又岂会被强秦逼到如今这般田地?”

几位将领闻言,脸上皆是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他们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就是因为都烂透了,看不到真正的希望,他们才如此纠结啊!

就好比,面前摆着六坨大的,让选一坨吃……这有谁能不懵的?!

李老将军站起身,亲自为秦时墨钰添了杯热茶,姿态放得很低,再次诚恳地请教:

“统领高瞻远瞩,洞悉天下大势,还请不吝赐教,为我等指一条……或许不那么平坦,但至少能走得下去的明路!”

只能说,人老成精,活得久了,见得多了,李老将军自然是清楚这些聪明人的某些‘通病’。

在遇到这种牵扯重大、没什么好结果、甚至可能要担责任的抉择时,他们往往都喜欢先把自己摘个干干净净。

然后等你再三追问,才会‘勉为其难’地、用一种“这可是你自己非要问的”语气,说出他心中所想。

即是为了装逼,也是为了不担责任。

秦时墨钰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缓缓开口:

“七国中,既然最强的不能选,那依我看,不妨选最弱的燕、韩!”

虽然秦时墨钰很想将这支精骑收入麾下,但他却死死压住,没有表露出一丝一毫这个意向,只是以最客观的角度去为他们剖析。

诸将听到他这番言论皆是一愣,随即面露思索,侧耳倾听。

“选强国的好处,是军功相对好拿,但强国对麾下兵将的掌控力度必然更高!毕竟这就是强的基础!

以诸位‘外来者’的身份,以及所拥有的力量……到了齐、楚这等稍强的国家,不仅享受不到去强秦的诸多待遇和便利,在暗中还被他们用各种手段分化、瓦解、逐步蚕食!

那不妨选择一个……对诸位掌控力度最弱的!”

“燕、韩两国,国力孱弱,自保尚且艰难。非但没有能力、更没有胆量去试图掌控、分化诸位。

而只要诸位能紧紧抱在一起,拧成一股绳!那么,无论身处何地,都没有谁能轻易动得了各位!

这便是选择弱国的第一个好处——自主权!”

“其二,”

秦时墨钰伸出第二根手指:

“齐、楚两国,皆有自己的强军!魏国也有魏武卒!诸位对他们虽然重要,但却不够重要!

可反观燕、韩两国,国内武备松弛,军队战力孱弱,正急需强援来对抗他国的威胁!

只要诸位肯去,所能得到的礼遇、重视程度、以及能够获取的资源倾斜,必然会是最高等级的!

这便是第二个好处——重视度与资源!”

“还有其三,”

秦时墨钰继续说道:

“弱国的掌控力弱。这意味着,如果将来诸位待得不舒服了,或者有了更好的去处,想要离开,也会相对简单许多。

这便是第三个好处——灵活性!”

“当然……”

在将利弊分析透彻之后,秦时墨钰再次端起了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我之所言,皆是基于当前局势的一些浅见,给诸位将军做个参考而已。具体如何去选,还是要看诸位自己的意愿。”

说完,秦时墨钰便不再言语,轻轻品茶,独留下厅内神态各异,内心正在进行激烈挣扎与权衡的诸将。

恰在此时,荆轲的身影出现在了议事厅门口。

秦时墨钰像是掐准了时间一般,放下茶杯,轻笑着起身告辞,将空间留给这几位,自行探讨自己的想法。

“统领大人,我听师妹说,您支持边骑精锐前往卫国?”

荆轲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虽说他身为卫墨统领,与秦时墨钰这位身兼韩墨、魏墨两地的统领,算是平级。

但他已被秦时墨钰的远见和能力所折服,再加上秦时墨钰拿着六指黑侠的信物,自号六指琴魔。

在荆轲眼中,妥妥的下一任墨家钜子,所以他一般都是用尊称的。

“卫国之围,其根本症结,不在这边骑精锐身上,而在合纵之事能否达成。”

秦时墨钰并没有直接回答荆轲的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

“我之前费尽心力,将罗网在魏国的势力连根拔除,却还是没能阻止罗网对信陵君与廉颇将军的刺杀。这对合纵大计是沉重的打击!却也是一个转机!”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罗网这一次做得太过火了!这反而将魏王以及其他那些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六国君臣给吓到了!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强秦和罗网的死亡威胁!””

“接下来,只要我们能拔除潜藏在魏国朝堂上、替罗网和秦国通风报信的内奸!再推举出一位能够让各方都信服的将领!那么,合纵抗秦之事,便可以拿到朝堂上议一议了!”

荆轲似懂非懂,却也大概明白了秦时墨钰话里的意思。

是的!如果‘合纵抗秦’能够成功!哪怕只是初步达成意向!

那么,强秦必然要将主要的兵力与注意力,都投入到应对这个联盟上!

到那个时候,濮阳之围自然也就不解自解了!

纵使那支赵边骑精锐真的前往卫国驰援,他们所要面对的,也绝不再是之前那种九死一生、甚至十死无生的绝境!

但……若是合纵成不了……

不!不可能!

有大统领在此运筹帷幄!合纵之事,一定能成!轻易能成的呀!

荆轲那颗因为师妹的请求和兄弟的安危而纠结不已的心,在听完了大统领这番‘高屋建瓴’的战略分析之后,瞬间变得无比敞亮!

只剩下对大统领那如同高山仰止般的崇敬与绝对的……信任!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同时穿越:诸天的我各个都是人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同时穿越:诸天的我各个都是人才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4章 边骑精锐的去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