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179章暴风雨前的平静
且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西境边军的两大主将,尉迟睿与马奇,虽然都是出身于世家,却还是有很大不同。
尉迟睿是军中宿将、老将,来自于一个小世族。
他一路从小卒做起,身经百余战,受创不知凡几,最终成长到而今的高度。
这样的名将,即便是当初司马氏当权的时候,也没有替换掉他,而是选择了拉拢。
所谓“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发于州郡”,他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之一!
而这一次,犬戎卒入寇,西军中抗击的主力,也就是尉迟睿军团。
而至于另一位主将马奇,则是出身于大世族。
他的崛起,一定程度上自有他本身的才能在内,却也与其所在的门阀马氏有关。
其身边的心腹偏将、校尉等,也同样大多数是高门子弟出身。
至于其他的寒门子弟,则根本入不了这个军中权力小圈子。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的是,这一次犬戎入寇,马奇军团明显呈现出消极防御、保存实力的姿态,坐看周边的三座大小城池被攻破,数千民众被掳掠。
尽管马奇不停地上疏解释,说什么敌寇势大、唯有避敌锋芒之类的。
但他麾下的两万余边军,与尉迟睿军团的表现确实差得太多了,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马奇的表现,正如大周王朝中其他门阀世家一样,是数千年下来绵延的积弊了。
只是,作为边军集团,要想对其进行处理,必须要慎之又慎、徐徐图之。
且自古宣到来之后,需要要做的事情太多,优先次序也必须要有所衡量。
故此,在此之前,他也只是尽可能地以恩赏威压等,暂时稳住马奇及其心腹,保证他们不当场叛乱就可。
而眼见强如司马氏、羯族等都已经覆灭。
马奇即便心中再忌惮,也不敢在国内局势平衡的情况下,公然撕破脸皮,直接带兵谋反。
而眼下,时机也终于成熟,到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不过。
在此之前,古宣还做了另外一件大事。
他亲率两万禁军精锐,赶往西部边境处,且在以“大同会”成员为核心的地方官员协助下,沿途补给数次,并征召了一定数量的民夫。
最终。
历经一个月驰援,他们赶到了目的地,及时地援助到尉迟睿军团,对抗犬戎族此次入寇的三万余控弦之士。
在路途中,古宣早已以周王的名义,给尉迟睿去了一封机密信件。
信中,他谈了许多,首要的便是试图包夹犬戎大军的军情,其次还有对尉迟睿及其心腹等家族的优待,等等。
所谓“将强强一窝,将熊熊一窝”。
原本说来,禁军系统的战力,并不比边军要高,甚至很多时候还被人们视为花架子。
然而。
当今的禁军统帅乃是古宣,再加上“大同会”的洗礼,而今的禁军几乎是脱胎换骨一般,战力绝对惊世!
即便是经历了长期奔袭,很是疲累,但禁军还是迅速完成了对犬戎大军后路的包夹。
只可惜。
犬戎族早早就做了抢一把就撤的准备,并没有如南方门阀所希冀的那般,深入中原腹地大肆掳掠。
故此。
古宣与尉迟睿两大军团,在极力夹击的情况下,也只是吃掉了犬戎族殿后的三千骑兵。
虽然说,也可以说是不小的收获了,但还是没有达成最大的军事目的。
然而。
经此一役,犬戎族入寇的危局,也终于算是得到了平息。
以南戎王为首的犬戎人,颇有些惊弓之鸟之态,短时间之内,是不大可能再寇边了。
此战之后。
古宣下令杀牛宰羊,并打开府库,犒赏两大军团的士卒,至于军功赏罚,也自不用说。
而他也与尉迟睿这名西军老将进行了密切会晤,议定了许多事情。
且说,这些事传开之后,最惊慌的人,莫过于另一位西军主将马奇了。
而随着古宣率领大获全胜、战意高昂的禁军精锐,打出象征当今周王的大纛,向着马奇的西军军团靠近,此人的惊慌一日比一日更甚。
心中有鬼,是马奇心中惊慌的主要原因。
他所在的马氏门阀中,诸多族人都恶行不少。
便是他自己也谈不上多光彩,更何况此次犬戎入寇,他选择了保存实力,坐视民众被戕害。
偏偏,对上而今的周王陛下,他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更特别的是,军中首重军功!
以马奇为首的这一路西军高层,在选择了畏战不出的情况下,就已经引发了一些底层士卒的不满,他们可是有亲属被犬戎所杀。
故此。
面对着携大胜而归的近两万名禁军精锐,马奇及其心腹偏将校尉等,越发感觉底气不足,且军心似有不稳了。
尤其是,在最近的一年多以来。
古宣借武学培训的名义,在马奇军团中安插了不少的沙子,也就是“大同会”成员,许多都是中层军官。
尽管他们长期受到了马奇及其心腹的排挤,被各种形式的边缘化。
但要说真的被解职,甚至被杀掉,马奇等人还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而等到了眼前这种局面时,古宣这种潜移默化的掺沙子行动,终究还是起到了成效。
相当一部分的底层士卒,都了解了“大同会”的纲领,也明白了大周王朝内所发生的诸多事情,包括科举选材、分田土,等等。
他们也终于明白了,到底是谁真正对他们好,又是谁想一直压榨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马奇即便是想起兵造反,也远远没有当初那么容易了。
最终。
当古宣亲自身穿甲胄、骑着战马,率众来到马奇军团驻扎的城池之下时。
这种紧张的气氛,已然到达了一个顶点。
马奇领着十数名心腹偏将、校尉等,看着城下那随风猎猎的周王大纛,也看到了当先一骑的雄壮身影。
单凭那股难以形容、却又真实存在的盖世气场。
包括马奇在内的所有将士都知晓,那必定是当今的周王陛下!
以君王至尊,率数百官僮侍卫等,力挽狂澜,覆灭权臣家族司马氏的周王陛下!
以盖世的胆魄与神伟,擒杀司马氏余孽成洛,并扫灭为祸数十年的北境羯族!
以雄视古今的气魄,推行新政,打破门阀世族的统治!
还包括而今,亲率禁军精锐,抵御犬戎大军入侵,保境安民!
一时之间,马奇不禁微微苦笑、。
对上这样的一代周王,他就算是能够彻底掌控手上的这两万余边军,又能如何呢?
更何况,而今的他,根本谈不上彻底掌控,或许勉强有个数千心腹将卒,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这时。
城墙上,一个以黑袍遮面的神秘文士,在马奇的耳边低语。
“将军,下定决心吧,我们答应给的,一分都不会少。”
显然,这位黑袍文士虽然身份神秘,却得到了马奇的许可,否则不可能接近到他这个主将的身边。
此人正是南方门阀的说客,以“封马奇为镇北王”等诸多利好为饵,蛊惑马奇在军中发动大清洗,欲杀尽“大同会”将卒,彻底投靠门阀世族这一方。
只是,这些日子以来,马奇始终没有真正答应他。
等到眼下这一刻,不管是马奇,还是这位黑袍文士,都知晓已经来到了最终的抉择关头了。
“我已知晓,先生先下去吧,我最后再与将士们商议一次。”
马奇转过头,神情有些淡漠,眸光却带着些许复杂,看着这名说客。
黑袍文士微不可察的轻叹一口气,向后退去,直至退出了马奇的视线。
孰料,数息之后,惊变徒生!
就在马奇召集心腹偏将、校尉等,作最后一次决策小会的时候。
从城池的某一处,竟然有吱吱作响的弓弦声音传来,而后两支床弩激射而出,目标就是城下的周王陛下!
“是谁?!”
如此惊变,让马奇都不由失色,当即怒吼出来。
当着这么多士卒的面,开启床弩要射向当今陛下,这是赤裸裸的谋逆。
且城下的禁军精锐,亦同样愤怒大吼,同时随着铿铿铿的声音,数十个精铁盾牌严整地竖起,挡在了古宣的面前。
事实上。
面对这整个大周王朝内装备堪称最精锐的禁军,这种明面行刺的床弩根本没有可能奏效,除非是偷袭。
当的一声!
一支床弩洞穿了足足三层精铁盾牌,造成了三四名禁军士卒的伤亡。
另外一只床弩,则竟然是被古宣亲自以大戟震开,插在了其身侧的土地上,没入了半米之多。
床弩之威,可见一斑,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恐怖的远程武器之一。
但周王陛下的一击之威,也同样震撼到了城上城下的所有士卒。
以一己之力,轻松震开能洞穿数匹铁骑、三四层精铁盾牌的床弩吗,这是何等的武力!
而后。
“马奇,你真的要犯上作乱吗?”
从古宣的口中,一声喝问如雷贯耳,声浪席卷城池上下,全城俱震,万众心神俱撼。
他这是全力催动了大周神王诀,意在立威。
显然,古宣之所以如此问,也是隐约看到了城墙上略有些蹊跷,否则早已是下令攻城了。
而城墙之上。
因那莫名射出的床弩,而心中惊怒到了极致的马奇反应倒也不慢。
他第一时间派出得力的亲卫,将那几位偷放床弩的凶手擒拿过来,果然就是先前那位黑袍文士!
这些日子以来,他以重金为饵,早已收买了数名负责床弩的士卒。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自然也是居心叵测,为的就是逼得马奇公然与周王陛下决裂,彻底走上造反之路,从而为南方门阀争取更好的时机。
当看到此人的这一刻,马奇与其心腹偏将等的愤恨,自然不言而喻,早有人痛殴此人。
但当此之时,马奇却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苦笑一声,前有盖世绝伦的周王陛下,后有阴谋迭出的门阀世家,他的前路可谓步步危机!
而也就是在这一刻,他终究还是做出了最后的抉择。
“当今陛下神武非凡,大势不可违,我欲降服,尔等意下如何?”
马奇眸光炯炯,望着眼前的众多心腹偏将、校尉等。
在这一刻,他终究是爆发出了身为一名积年宿将的威势,以及上位者的威压。
虽然远远不能够与古宣这位周王相比,却也算得上是非同凡俗了。
在这种威压下,一众偏将、校尉等面面相觑,却最终大多数都是俯首,“愿听将军号令。”
而那名黑袍文士闻听此言,不禁跳将起来,怒骂道:“愚蠢!一群蠢货,荣华富贵不享,非要……”
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却早已在马奇的示意下,被人痛殴几拳,连牙齿都掉落了几颗。
若不是众人都知道,此人必然是要留到周王陛下面前受审,恐怕早已被愤恨不已的将卒们斩杀了。
而后。
马奇亲自走到城垛之前,朝下方大声喊道。
“陛下,我等马上出城参见!”
“还望陛下恕罪,先前是有小人擅自动用床弩。”
在万军之中,马奇的吼声显得有些声嘶力竭,却终究还是被许多士卒所听到,也平息他们内心的躁动不安。
“终究还是不需要与同胞们持戈相向啊!”
这是大多数士卒的心声,尤其是马奇这一边的边军。
一刻钟之后。
袒露这上半身,还裹着一支不知从何处寻来的荆棘在背上,马奇率领着麾下的十数名校尉出城,来到古宣面前跪降。
而城墙之上,他最得力、最心腹的偏将,还在率人维持着秩序,确保无人再暴走。
最终。
西境的这一路边军集团,也最终彻底地归于古宣这位周王的麾下。
在马奇前往帝都、成为武学副山长的同时。
其出身的马氏家族也因为他的这一明智举动,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赦免及优待,当然那些作恶多端的族人还是必然被明正典刑。
由此,整个大周王朝的北境所有军事力量,都彻彻底底地掌控于古宣的手中!
他也可以如同在禁军系统中一样,在所有边军中,推行“大同会”纲领。
与此同时。
前往南北交界处、防备南方门阀袭扰的兵部侍郎那一路,也最终击退了敌军。
自此。
整个北境的外患得以暂时解除,而新政则轰轰烈烈地继续推行。
足足一年的时间内,南北双方都没有再启战端,但双方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