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回光返照
第235章回光返照
宛如死前回光返照一般,以避暑的名义避过元山帝国围困燕京的兵锋,移驾南疆京畿金岭的合正帝。
似乎被逼到绝境后,舍弃了心中的一切幻想,反而大觉大悟恢复了刚即位时的魄力。
在燕京被破的当日就下罪己诏,将明宋国势急转直下的罪过,全都怪在了自己的身上。
说自己是,
‘凉德藐躬,上千天咎,无德失政,陷于此难。
以致万姓颠沛流离,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又评价朝廷里的大员们,
‘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日昃不食,坐以待旦。
是以过尽在朕躬,非百官之咎也!’。
一下子便将朝廷本来越来越涣散的人心,重新聚拢了起来。
毕竟皇帝都说了千错万错都是他的错,大臣都是好大臣。
杀人不过点地,君父的态度诚恳至此,做臣子的还能怎地。
而等到迁都的纲常维续住后,合正帝又下了第二个诏书。
将在金岭京畿巡狩的嫡长子魁王封为太子。
‘以正国本,澄清天下”。
并以此为代价,兵不血刃的顺利把魁王‘行在’所掌握的力量,归纳进了朝廷正统的体系中。
然后他施展霹雳手段,三下诏书,将其余在南国代天巡狩的儿子召进金岭。
结果巡狩闽圳的怀王稍有推诿,便被自己‘行在’里的太监拿出东厂腰牌,皇帝密诏,秘密擒拿。
直接押送去了老子的面前,被‘圈’了起来,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出来。
如此一番施为之后,明宋北国竟然变得政治清明了许多。
再见上合正帝下了那么狠的罪己诏,青史之上必定遗臭万年,再要脸也没什么意义了。
于是直接拿出了国库加自己内库的银子,堂而皇之的狂买元山帝国运来的相对廉价的精米。
再加上丢掉了北疆的负担,明宋南国新一季粮食下来来,粮荒自行缓解了大半。
朝廷有了海量余粮实打实的赈灾,民心也挽回了许多。
短短两三个月的功夫。
南缰一京、五行省,除了自古以来便常年动荡的西粤海,其余地盘的‘真乱民’竟都自动自觉的回了家。
朝廷也就有了余地,将从北方带过来的最后一点精兵强将,散出去震慑地方。
把那些假借灾民名义四处游荡,烧杀劫掠,大发亡国财的‘毒疮’都给挖干净。
因此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的张贵浑身一个激灵,瞬间回过神来。
厉声下令道:
“似有明宋强军逼近,汝等速去列阵相迎!”
他身后的‘真龙甲一兵团’一众将官虽然毫无察觉,但皇命之下岂敢轻忽。
齐齐拱手应命,口中呼,“是。”
转身散开。
一个个化身金石巨人,朝自己率领的军士狂奔而去。
一时三刻过后,大蜇镇外万马奔腾。
不知几千骑骑着屁股乃是蛇尾,脑袋长成独角龙首模样异兽的骑兵,停住冲锋,怼在了镇外。
镇子里。
运转体内诸般神丛,施展出不完全的原初能力‘黑神爆烈兵主诸成法’,化身丈八金人的张贵,
目光扫来扫去的查了一会子数,心中想到,
“来的竟然是成建制的明宋镇国兵种‘花龙骑’!
而且这数量,我的天,最大编制的‘千将花龙骑’也不过,两千四百零一名。
可这伙骑兵怎么看也不止两千多人,感觉应该是三支‘千将花龙骑’的联军。
那就是七千两百零三。
哼哼,当初元山大军冲破雁寒关,兵犯明宋燕京京畿的前也不过剿灭了九支‘千将花龙骑’。
而这种体量的兵锋相争就已经算是,一番‘国战’的胜负手了。
现在却有三支‘千将花龙骑’出来剿我。
看来明宋的合正帝已经觉悟到国运系于南疆之后,这鱼龙机关大战船作为震慑性兵器的重要性了。”
这样的话,此战便不是一场可有可无的遭遇战,而是场非打不可的气运之争了!”
于是他对陪在身旁的桑鬼道:
“老桑鬼,此战非同小可。
碍于我的超凡之力所限,你现在还只是千石尸士,只能布出千人战阵的‘金兵行’。
所以还是由我来统御全局吧。”
“是。”桑鬼恭敬答道。
张贵不再废话,心念转动,自然而然接过了‘真龙甲一兵团’,在神秘领域的指挥权。
瞬间本来是十支千人‘金兵行’的战阵,混为一体,变成了一支‘万人大阵’!
而作为石尸士天生自带的特殊战阵‘金兵行’,作用便是,
“发动时诸多石尸士心意链接,力量归一,杀敌陷阵百战不殆,强悍之极”。
而千人力量归一,又怎么能跟万人归一相比,气势陡然暴增数倍不止!
对面的花龙骑似有感应,前阵异兽嘶鸣,竟有后退之势。
好在骑士们训练有素,轻提缰绳,手抚龙颈,很快便安抚好了自己的坐骑。
可即便如此也让指挥这三支‘千将花龙骑’的统帅苗武尚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要知道所谓‘帅’职其实并非常设。
乃是为了完成某项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将多支顶级编制部队混编在一起,为了统一管理临时设置的职位。
所以听起来牛叉满级,‘帅’大于‘将’。
但其实对麾下部队除了本部兵将外,余者的精锐程度根本就不清楚,就更别说指挥的时候如臂使指了。
比如苗武尚,本职就只是‘千将花龙骑’的龙骑大将而已,管着自己的二千四百零一员花龙骑兵。
只不过是因为入伍的资历老,统兵的经验足,再加上祖宗是入籍明宋‘京兵黄册’的开国悍卒,根红苗正。
所以这次才会挂‘帅’出行。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不觉得自己是升了官,而是顶了个大缸!
谨慎的很。
但辅佐老苗的那位年轻气盛又心怀正义,对借着明宋亡国危机大肆劫掠的贼兵,深恶痛绝的左大将贺鸿蓁。
却对主帅的按兵不动颇为不满,
“苗帅,那些贼子看来是怕了咱们的骑兵阵仗。
不可能出镇子跟咱们在空旷处,当面锣对面鼓的分个胜负,我呸,这些贼兵怎么可能是花龙骑的对手。
就算躲在镇子里,也必然会被咱们一鼓作气的杀个精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