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朱元璋要召见沈玉儿母子!朱熈的天
第184章朱元璋要召见沈玉儿母子!朱熈的天赋!
此刻!
对于整个大明而言,攻破元都这一战果的出现,与之朱应正面击溃十万北元铁骑相比,那是完全不逞多让的胜果,足可激励大明子民之心,成为了最大的振奋。
破元都。
踏元庭。
尤其是对于新生的大明天下,以及那些在元庭执掌的时代饱受苦难的大明子民而言,这一消息必然带着前所未有的鼓舞。
元庭!
自一百多年前,他们入主中原之后,便在这片属于华夏汉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属于他们的腐朽王朝。
虽说这个王朝的寿命短暂。
但对于华夏汉人来说,这却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
在元庭的统治下,汉人曾经遭受了种种不公与压迫,尊严被肆意践踏,甚至于汉人成婚,初夜都要献给元贵族。
直至大明的出现。
朱元璋的横空出世,率领着无数汉家子弟奋起反抗,逐鹿天下,最终推翻了元庭的残暴统治,重塑了汉家王朝。
毫无疑问!
朱元璋是整个华夏的英雄!
但元之存在,始终如同一把高悬在所有汉家百姓头上的利剑,时刻威胁着。
如今!
元都被大明北伐之军成功攻破,北元在长城内最后的一座城池被彻底拔除。
这一重大胜果之下,不仅意味着北元在华夏大地上将再无立足之地,更标志着他们彻底失去了王朝之名。
从此以后,北元将重新回归为游牧部落,他们对大明的威胁也将极大的降低。
此刻!
面对满朝大臣那此起彼伏的恭贺之声,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老脸上也不禁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破元都,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与他内心深处的宏伟预期相比,却仍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他心之所想,乃是彻底瓦解北元,让“元”这个曾经给汉家百姓带来无尽痛苦的王朝政权彻底消失。
他要让原本以北元之名凝聚在一起的草原部落分崩离析,分裂为数个相互独立,彼此争斗的政权
毕竟,一个大一统的北元与诸多分离的部落相比,其对大明的威胁强弱可谓是显而易见。
一旦北元分裂,各个部落之间必然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相互争斗,自顾不暇,自然也就无法对大明构成太大的威胁。
这,就是北伐真正目的所在。
“诸卿。”朱元璋缓缓开口,苍老而带着威严的声音在奉天大殿内响彻。
瞬间。
大殿内原本热烈的恭维之声立刻戛然而止。
所有大臣纷纷露出恭敬之色,目光全部都投向龙椅之上的朱元璋。
“元都虽破,北元未灭。”
朱元璋神情严肃,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仍然严肃的说道:“北伐之军还需稳固战果,继续动兵。”
“在破元都之前,咱就已经下了旨意,大军继续北上。”
“此战,若不能让北元彻底分崩离析,便称不上是真正的大胜。”
“唯有北元之名不复存在,北疆不再是一统之态,此方为大胜。”
朱元璋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这是在满朝文武宣告他北伐想要的胜果是什么。
“兵部给咱密切关注北疆战果,有任何情况立刻就告诉咱。”
朱元璋紧接着补充道,目光看向了唐铎。
“臣领旨。”
唐铎闻言,立刻从朝列中站出,捧起朝笏,恭敬领旨。
“父皇。”
这时,朱向前走了几步,转过身来,一脸严肃的对着朱元璋说道:“最迟还有三个月时间就要入冬了。”
“也就是说,我北伐之军也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如若三个月内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儿臣提议,让北伐大军撤回。”
“北疆多风雪,更是酷寒之地,一旦深入北疆,恐全军覆没。”
“此事还需慎重考虑。”
朱标说这些话时,表情严肃,眼中透出深深的忧虑。
他深知北疆的恶劣环境,也清楚北方之寒冷,也明白大军贸然深入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朱元璋听后,脸上露出了几分思虑之色。
短暂的沉思过后,朱元璋缓缓点了点头,说道:“太子所言极是。”
“三个月,便让北伐大军再行动三个月。”
“北伐大军必须在雪盖大漠之前,安全撤回大明境内。”
“只待北伐功成,咱必重赏。”
朱元璋大声道,充满了对北伐大军的信任与期望。
“此战,是哪一位将军率先攻破了元都啊?”
朱元璋话锋一转,将目光投向朝堂上的唐铎,开口问道。
“启奏皇上。”
唐铎连忙上前一步,恭敬的回答道:“此次攻破元都之战,冠军侯朱应率先破城,杀入元都。”
“随后,他更是一鼓作气,攻入元皇宫,亲手斩杀了北元太尉蛮子。”
“此战,不仅仅是取得了攻破元都的战果,更是擒下了元都内无数的贵族。”
“自郭英大将军传回的奏报,此战俘获北元贵族超六万余众,如今已经全部贬为奴籍。”
“而这些贵族的家财也尽数抄没,将会分批运送回朝。”
唐铎说话时,条理清晰,根本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言语间,也是将朱应首破元都的战果禀告了出来。
“又是朱应。”
“不错。”
朱元璋笑着夸赞了一句。
但现在都没有任何意外了,因为朱应如若不立战功,那反倒是奇怪了。
“此番在北元所获,必可增长国库。”朱标则是笑着道。
此番北伐之战。
虽说是一场对国力的巨大消耗,但如若战而胜之,凭借从战败国获得的丰厚资源,同样也可以充盈国库,弥补亏空损耗。
这一次,元帝在逃窜时根本不敢声张,虽然带走了皇宫内不少的财宝,但元都城毕竟是北元的都城所在,贵族云集,其家产之丰厚可想而知。
仅仅是抄没这些贵族的财产,或许就足以让大明获得一笔可观的财富。
而且。
这还没有包括从北元得到的战马、牛羊等重要物资。
如果将这些全部统计下来,大明这一战绝对不会有太大的亏损,甚至可能会有所盈余。
“赵勉。”朱元璋略作思忖,直接开口道。
“臣在。”赵勉听到皇帝召唤,立刻站了出来,整了整衣冠,恭敬的行了一礼。
“立刻让户部派遣善于计算的官吏前往北疆,一定要将此战所得全部详细统计出来。”
“无论是金银财帛,还是牛羊战马,这一切都给咱清清楚楚的统计出来。”
朱元璋神情严肃,表现出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
“还有,兵部给咱警告北伐军中的将领,咱赐予的恩赏才是他们应得的。”
“如若咱没有赐予,这些征战所得都是要充入国库的。”
“谁要是胆敢贪墨,咱绝对不会放过他。”
朱元璋说到最后,语气变得极为严厉,一双老眼之中闪烁着冷意。
他深知人性,在战争期间,一些将领可能会经不起诱惑,私自侵吞战利品。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大明的利益,也会严重影响军队。
因此,他必须要提前敲响警钟,以儆效尤。
大战之后,国库消耗极大。
各地的维持与发展都迫切需要大量的钱财。
各种民生所需,如修建水利设施、救济灾民等;军队所需,如购置兵器,粮草等,甚至是官员的俸禄所需,每一项开支都如同流水一般。
或许几个人的开销算不得什么,但整个大明天下的开支却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朝廷的肩头。
所以此番得到的财帛,必须要重视对待,以弥补国库。
“臣领旨。”
赵勉与唐铎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之色。
“启奏皇上。”
这时!
吕本站了出来,神情恭敬道:“今日,臣自礼部主客司传来了奏报。”
“高丽国王派使臣,恳请大明发兵剿灭其高丽的叛军。”
“并且言明,倘若我大明愿意出兵援助,他日高丽将永臣大明。”
吕本说这些话时,语气平稳禀告。
此事。
必须是要等着朱元璋的批阅的。
听到这,朱元璋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冷笑一声:“高丽国,一个蛮夷小国,想得倒是挺美。”
“以前向北元纳贡称臣,甚至还要动兵援助北元,抵御我大明征伐辽东。”
“如若不是吾大明将士悍勇,率先拿下了辽东,他高丽只怕还真的是要与我大明为敌。”
“这一仇,咱还没有找他高丽算账,他高丽王竟然还敢来请求吾大明救他?”
朱元璋的话语中充满了嘲讽之意,他对高丽这个小国的反复无常感到极为不满。
在他看来,高丽这种见风使舵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如今北元弱了。
如今大明强了,他高丽要灭了,竟然就要向大明纳贡称臣?还要大明出兵援助?
想的倒是挺美!
“皇上所言极是。”
吕本连忙附和道:“据主客司上奏,如今高丽国内的乱象加剧,高丽王的军队已经被昔日其大将军李成桂打得节节败退,甚至是兵临其王城所在。”
“或许再过不久,高丽就将迎来改朝换代。”
“而且,李成桂敬畏吾大明,他麾下官吏通过主客司言明了对皇上的敬畏之心,对大明的敬畏之心。”
“他言明待得其国内战乱结束后,必会派遣使臣入大明朝贡。”
吕本进一步补充了高丽国内的局势,让朱元璋对这高丽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太子。”
朱元璋将目光转向朱标,直接问道:“对于高丽的情况,你如何看?”
这些年,虽然大明将一切的重心都放在了帝国内部,主要针对的是北元,致力于夺回故土,光复汉家疆土。
但在大明庞大的版图下,周边也存在着许多小国与大明相邻。
在大明的威势下,有的小国敬畏大明,主动称臣,不时纳贡,以表示对大明的忠诚,也有的小国不自量力,妄图与大明为敌,甚至在边境陈兵,挑衅大明的权威。
只不过,对于这些小国而言,他们不过是大明身上的小患,如若真的动兵,收拾起来也并非难事。
而北元,才是属于大明真正的大患,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安全。
“父皇。”
朱标略作思索,十分自信的说道:“儿臣觉得,让高丽去内斗吧。”
“这李成桂是个聪明人,知道未来要怎样与我大明相处。”
“此番北伐成功之后,北元再无法与我大明形成鼎立之势。”
“如若李成桂胆敢招惹我大明,那就让他知道什么是大明天威。”
朱标说这些话时,脸上带着一种大国储君的自信,颇有帝王之霸气。
而听着朱标这一番话,朱元璋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动容之色,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标儿说的没错,此话已经有了帝王之气。”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欣慰与喜悦,他对朱标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朱标已经完全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谋略的储君,具备了治理天下的能力,更有对外的能力。
听着朱元璋的夸赞,朝堂上的群臣自然是毫无意外。
毕竟如今这一朝的皇帝父子之间关系融洽,根本不是历朝历代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当今皇上对太子极为信任,根本不担心太子会篡位夺权。
因为在皇帝看来,未来的一切反正都是太子朱标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太子铺路,帮助他更好地继承皇位,治理天下。
“不过父皇。”
朱标话锋一转,笑着看着朱元璋道:“再有三个多月便是年关将近了,而明年则是有着一件大事需要我朝廷全力操办啊。”
朱标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期待,似乎已经对这件大事充满了憧憬。
“是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感慨道:“不知不觉三年的恩科又到了。”
“不知这一次会不会给咱大明带来多少人才。”
朱元璋的脸上同样也露出了期待的神情,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每一次恩科,都是大明选拔人才的重要机会,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恩科,为国家招揽到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大明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
“父皇,我大明人杰地灵,无数人才涌现,此番恩科也断然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朱标笑着说道,语气笃定。
他知道在大明这片广袤的疆土之上,隐藏着无数的英才,只等待着一个机会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效力。
恩科,便是途径。
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温和的说道:“此番恩科准备仍交给太子主管,礼部全力配合。”
仍然。
朱元璋充满了对朱标的信任,他将如此重要的恩科交给朱标,自然是毫无担心什么。。
“儿臣领旨。”朱标立刻应道。
“臣领旨。”吕本也是当即领命,礼部在恩科中的重要职责,他自然是当仁不让。
恩科会试,这可是为大明甄选官员的重要途径,自然是极为重要的。
自大明立国后,除了第一次恩科是朱元璋亲自来主持的,后续的恩科都是由朱标来主持。
这也是为朱标培养属于他的班底,毕竟恩科之后,经过朱标亲自主持选拔出来的官员,都是太子门生。
这些人日后也会为朱标全心效力,成为他统治天下的得力助手。
“对了。”
朱元璋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有关于朱应的战功,兵部可都记下了?”
“回皇上。”唐铎连忙回应道:“冠军侯战功皆已记录在册。”
“而且不仅仅是冠军侯,凡出征北伐有功将士,指挥佥事之上的将领,战功皆已经记录在册,只待北伐功成,皇上便可依功而赏。”
唐铎说话时,条理清晰,滴水不漏。
“如此甚好。”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笑,点了点头。
对于唐铎执掌的兵部,如此严谨态度,他感到非常满意。
兵部如此,恩赏记录。
这样才能保证将士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激励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随后,朱元璋面带几分沉思,似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冠军侯在此次北伐之中立下战功无数,他的妻儿已入应天许久了,太子曾召见过一次,咱也该见见了。”
朱元璋缓缓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关切:“云奇,朝议散去后,你去传咱的口谕,你带朱应妻儿入宫觐见。”
“咱,赐宴恩赏。”
这自然也是表达对朱应的看重。
“奴婢领旨。”
云奇听到皇帝的吩咐,立刻上前一步,恭敬的应道。
……
朱府!
“娘,来抓我啊。”
“娘……”
在朱府宽敞的庭院内。
朱应已经出征了近九个月了。
当初离别时,朱熈才几个月大,如今已经一岁多了。
起初只能蹒跚学步,现在都可以欢快的跑起来了。
他穿着一身精致的白灰色华服,朱熈继承了父亲与母亲的优良基因,生得十分可爱,那粉嫩的小脸如同熟透的苹果,让人忍不住想要捏上一把。
可以预见,以后他肯定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俊俏小哥。
当然。
相比于他父亲朱应身上那股武将的悍勇之气,这朱熈则是偏向几分文人的气质,他的眼神中透着灵动与聪慧,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熈儿,你就是屁股痒痒了。”
沈玉儿跟在儿子身后,脸上带着几分无奈的笑容。
“一天到晚捣乱个不停。”
沈玉儿轻声嗔怪道,但那语气中却满是宠溺。
以前她还不理解什么叫做一岁两岁狗都嫌,现在沈玉儿算是彻底明白了。
这小家伙的精力仿佛永远都用不完,整天在家里上蹿下跳,一刻也不得安宁,真的是到了狗都嫌弃的年龄!
这时!
林福迎面走来,直接就一把将小朱熈给抱了起来,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这已经是他无数次做过的事情。
“林阿翁。”
小朱熈一看到抱着自己的林福,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充满了纯真与喜悦。
“你回来了。”
朱熈兴奋的说道:“有没有给我带东西吃?”
说着,朱熈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期待。
“我家小少爷要东西吃,老奴肯定是要带啊。”
林福笑着说道,看着自己的小少爷,笑容都格外温暖,眼中满是对小朱熈的疼爱。
随后。
林福直接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米团子,香味扑鼻。
“还是林阿翁最好。”朱熈高兴的接过米团子,立刻讨好的说道。
“少夫人。”
林福抱着小朱熈,转身面向沈玉儿。
他腰背微弯,行了一礼,即便被朱应夫妇视作长辈,但他的礼数却分毫未减。
沈玉儿看着在林福怀中扭动的儿子:“林伯,你说我是不是要找一个先生教导熈儿识文断字了?”
林福低头看向怀中眨着大眼睛的朱熈,然后道:“小少爷才一岁多,还太小了点吧?”
“他虽然小,但我怎么感觉他比三四岁的孩子都闹腾。”
“一天精力无限。”
沈玉儿无奈的摇头,忽又凑近压低声音,眼中泛起几分光彩:“而且这小家伙也的确很聪明,我在书房时,他趴在案边玩耍,竟然记住了十几个字,还能念出来!”
朱熈像是听懂了夸赞,突然挣脱林福的怀抱,跌跌撞撞跑到石桌旁,胖乎乎的手指点着沈玉儿留下的字帖,含糊不清的念道:“天……地……人!”
“小少爷竟然这么厉害?”林福一脸惊讶的看着,完全没有想到:“他才一岁三个月大啊!竟然就识字了?”
毕竟。
一岁就能认字,这的确是非常少见的。
而这。
毫无疑问。
正是当初面板加持在朱熈身上的天赋带来的影响,当初朱熈出生后,随机天赋就落下了一个【政】。
政。
包含很多。
其中识文断字自然是在其中,唯有能够识文断字方可处置政务。
如今朱熈这么快就认字了,便是天赋的展现。
沈玉儿蹲下身,抚着自己儿子的头:“我还试了几次,换了不同的字教他,他真的都记住了。”
说着。
沈玉儿抬头望向林福,目光中满是期待:“林伯,你说是不是该请先生了?”
听到这。
林福思索一刻,也是当即点头,眼中也满是对朱熈的欣慰:“如此看来,的确是要给小少爷找先生教导他认字了。”
“这般天赋,可不能耽误。”
闻言。
“那林伯,你费点心,看看有没有学问好的先生。”沈玉儿当即道,随后俏脸上也露出了一抹淡笑:“省得他这一天光知道淘气。”
林福想了想,眼前一亮,忽然道:“少夫人,我倒是觉得如果小少爷真的对学文有天赋,那就给他多找几位老师。”
“经史子集、礼法政学,各请擅长的夫子,到时候再看小少爷更偏向哪门学问。”
“如果小少爷真的有天赋,那我们朱家就真的要出一个未来的状元了。”林福高兴的道。
“好主意!”沈玉儿拍手笑道,直接赞同:“反正林伯你去找吧,只要合适,我们府里重金聘请。”
“好。”
林福刚应下。
忽听急促的脚步声快速跑来。
一名府外值守的护卫快步而来,当即躬身一拜:“夫人!林管家!府…府外来了禁卫军,全部都是红披风,似乎是皇宫来的,不知道是有什么事,要传见夫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