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科技树的生长
柳如眉带领的格物院,俨然成了整个金沙城最繁忙、也最神秘的地方。
萧鸿咬着牙,消耗了海量刚刚到账的支持点数,从系统商城里具现化了几台关键的精密车床、铣床的设计图纸,甚至还有少量特殊合金材料的样品。
格物院的匠师们,就像一群打了鸡血的疯子。
在柳如眉的亲自指导下,他们对照着那些天书般的图纸,再结合从古代文献中艰难解析出来的部分冶炼和铸造技术,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仿制和改进。
枯燥,乏味,失败了无数次。
但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能让他们欣喜若狂。
数月后的一天,柳如眉带着满身的油污和一脸难以掩饰的亢奋,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萧鸿的书房。
她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闪烁着暗沉金属光泽的钢锭。
“夫君!成了!我们成功了!”她声音都有些发颤,那块不起眼的钢锭在她手中,仿佛重若千钧。
“这是我们用新法子冶炼出来的合金钢,强度……强度比以前最好的精铁,还要高出三倍不止!”
萧鸿接过那块沉甸甸的钢锭,入手冰凉,质感却异常坚硬。
他知道,这块小小的钢锭,意味着金沙城的工业体系,迈出了多么坚实的一步。
紧接着,好消息接踵而至。
高标号水泥烧制成功,为城防建设和道路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利用新提炼的纯碱和石英砂,第一批现代平板玻璃,也从简陋的窑炉中颤巍巍地诞生。虽然表面还有些许气泡,平整度也差强人意,但其透光性和强度,已经远远甩开了蒙着兽皮或薄木片的窗户。
甚至,在萧鸿提供的简易化工流程图的指导下,格物院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一座用陶土和铅板临时搭建起来的简陋装置,成功地制取出了第一批浓硫酸。
那股刺鼻难闻的气味,却像凯旋的号角,宣告着金沙城拥有了最基础的化学工业能力。
电力的应用,也从最初的照明,开始逐渐扩展到工厂。
格物院制造出的第一批简易电动机,虽然笨重粗糙,效率也不高,但当它们“嗡嗡”作响,带动着车床旋转、锻锤起落时,那远超人力的效率,让所有亲眼目睹的工匠都惊掉了下巴。
军事方面,林清霞指挥的军队,装备也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利用新生产的合金钢,兵工厂开始尝试制造更轻便、更耐用,同时精度也更高的栓动步枪。
火炮的设计也得到了改进,虽然暂时还造不出真正的后膛炮,但新型的前装滑膛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有了显着的提升。
金沙城,这颗在沙漠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正以一种让所有周边势力都感到瞠目结舌、甚至不寒而栗的速度,疯狂地积累着力量。
工业化的种子,已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开始展现出其足以改变世界的可怕潜力。
萧鸿站在城主府的高处,俯瞰着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
远处工业园区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在他看来,不再是污染,而是文明进步的号角,是金沙城崛起的狼烟!
“黑曜石议会……”他低声自语。
“不管你们是什么牛鬼蛇神,等你们真的找上门来的时候,会发现金沙城这块骨头,比你们想象中,要硬得多,也硌牙得多!”
他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金沙城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但这新时代的基石,已经在这片黄沙之上,稳稳地奠下了。
金沙城工业化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就再也停不下来。
轰鸣的机器声,冲天的黑烟。
萧鸿听着,这才是乱世中最动听的交响。
议事厅内,萧鸿铺开了一张更大的沙盘。
上面不仅有金沙城,更有周围大片区域的模糊地形。
“基础的钢、水泥、玻璃,咱们算是能自个儿捣鼓出来了。”萧鸿手指在沙盘上轻轻一点,“但这只是第一步,是盖房子的砖瓦,还不是能御敌的坚城。”
柳如眉轻轻点头:“夫君的意思,咱们要往更精深的东西上使劲?”
她如今一身匠人打扮,袖子高高挽起,脸上还沾着些油渍,平添了几分英气。
“没错。”萧鸿看向她,“如眉,格物院接下来,要啃硬骨头了。光学,听过吗?就是研究光的玩意儿。还有声学,研究声音的。流体力学,研究水和气怎么动的。这些东西,听着玄乎,但用处大得很。”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还有那些从黑色堡垒弄回来的古书里,提到过一种叫‘能量传导’的玩意儿,虽然写得神神叨叨,但里头有些思路,或许能跟咱们的电力系统碰一碰,看看能不能搞出点新花样。”
柳如眉听得聚精会神。
许多名词她都是头一次听说,但那双灵动的眸子里,求知的光芒却越来越盛。
“夫君,这些……格物院怕是人手和家伙事儿都不太够。”她实话实说。
“人手,从新办的技术学堂里挑好苗子。家伙事儿,”萧鸿嘴角勾了勾,“系统商城里,有些好东西。”
他心念一动,消耗了不少支持点数。
很快,几张崭新的图纸出现在他手中,还有几个小巧精致的金属构件。
“这是显微镜,能把小到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放大几百倍。这是望远镜,能看清几里地外的东西。还有这些,是组装简易实验室要用到的玻璃器皿和基础的电路板。”萧鸿将东西递给柳如眉,“格物院,给我建一个专门的研发部,把这些东西先给老子仿制出来,越多越好!”
柳如眉接过图纸和构件,如同接过了稀世珍宝,激动得指尖都在微微颤抖:“夫君放心!如眉一定把这些宝贝吃透!”
金沙城的另一边,周惠敏的医馆,如今已经扩建成了颇具规模的“金沙城第一医院”。
她刚结束一台复杂的外科手术,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声音略带疲惫却透着欣慰:“伤口已经缝合好了,接下来只要注意别感染,应该就能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