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锦鲤福女关我什么事43
虽然说着捶人,但是等长安入了京以后,才发现真正的朝堂,远不是打打杀杀那么简单的。
能站在那里的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大才中的大才,知道长安任上的功劳,都不会再指责她没有考过科举,或者是女子之身。
因此长安在见了朱长春一面后,直接就去了苑马寺上任,毕竟还要抓紧时间完成武大年的宏愿,在三个月内修好全城的水泥路呢。
长安来的时候,还带着青州府的施工队,人不多,但是足够指导苑马寺的这些人了,不至于整个队伍的工人都是新手,那工期可就太紧张了。
在京城修水泥路,同在青州府修路可不一样,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既要照顾到京城百姓的出行需求,又要做好排水,防止雨水堆积或倒灌。
长安到任的第一日,就投入到了工作中,且还派人去工部告知了一声,希望工部可以派人来协同修路,工部尚书就直接把工部左侍郎派了来。
左侍郎面对着很有可能是自己同僚的长安,工作中很是配合,态度也很好,然后他就发现,长安说的协同,其实就是让他充当记录员,将修路的每一步骤都详细记录下来,以作惯例定下来,从而成为之后各地修路时的标准和参照。
长安带着人,将北平的路设计为鱼脊式的横坡,即中间略高,两侧稍低,但坡度却要严格控制在标准之内,也就是街道中心部分高为三寸,那两侧就要降低至一寸。
而这也都是有例可据的,筒瓦拼接是汉代长安城的排水沟,石板拱券可以参考福建土楼的排水系统。
而且北宋《营造法式》也有提到"街道制度":"中高三寸,旁杀至一寸",将其同北平城的实际起来再调整,就可以找好精准的坡度。
设计的尺寸和比例定好后,还要采用特殊的分层结构,即将水泥路分为三层浇灌,从下到上依次为基层,过滤层和硬化层。
基层为夯土,掺杂一些贝壳粉和糯米浆,而过滤层是两寸厚的碎瓦片或鹅卵石,主要是为了防止泥水上渗,最上层的硬化层则是由是厚达四至五寸的是水泥。
而在接缝处则是用桐油和石灰填缝,用的是造船工艺的方子,并在天坛地坛皇宫附近,这些重要的路段掺入猪血灰。
至于同样重要的排水沟,则是采用更为适合城郭的暗渠排水法,是筒瓦拼接和石板拱券相结合的排水系统,每隔五十丈还要设渗井,以及在入水口加铁箅子防堵。
最后则是日常的维护和管理,雨季前要疏通沟渠,做好清淤工作,冬季时做好清雪,及时撒草木灰防冻。
而一旦出现了积水问题,则在积水处临时开挖龙须沟,即窄深排水沟,将积水引至低处。
如果路面出现了破损,则用蒸土法修补,将湿热土覆盖在裂缝处使其自愈。
以当下的条件,完全复制现代水泥路是不现实的,但通过三合土硬化路面,外加科学排水设计,是能够可达到晴不扬尘,雨不泥泞效果的。
这种从严密的设计到严格的施工,再到严整的维护流程,不仅是让苑马寺的官员大为震惊,也让工部左侍郎如获珍宝,收获颇丰。
武大牛当初喊口号时,说的是三个月修满全城,但是真正能铺上水泥路的,只有大的主干道,像一些偏僻的胡同巷道,是没有条件修的,单说排水问题就很难解决。
可就算是这样,这些水泥路铺好后,也让京城的老百姓新鲜了大半年的时间,有事没事就出来逛逛。
而长安从青州府拉来的建筑队,在干活的时候,也不忘和其余工人以及凑热闹围观的京城老百姓们,讲一讲他们青州府的事情,重点突出表达了长安大人的厉害,短短几年就让他们青州府的人都过上了吃饱穿暖的日子。
现在的青州府有果酱,有渔获,有调味品,十六个县通力合作,各自依靠当地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然后由衙门负责销售。
有卖往京城和江南的,也有跟着郑大人的商队出海的,也有运向西北的,总之不愁卖不出去,可大家种地也种的更起劲了,因为哪个县的收成好,哪个县的农副产品先收,这样就不会出现粮食减收的现象了。
最后还要表达下对京城百姓们的羡慕,因为长安大人进京当官了啊,因此等工程结束后,这些人返回青州府时,一个个依依不舍的,看得京城的百姓们,无端就升起了对长安的期盼。
工部左侍郎找到尚书大人,激动不已:“大人啊,您赶紧上疏把人要到工部来吧,那样的大才之人要是被别人抢走了,您连哭都没地儿哭了。”
说着就把工作记录都摆了出来,一项一项细细解说,“不光是这些详实的步骤,以及每一道程序的验收标准,还有乡道和驰道的铺修规划。”
“长安大人言说,乡道主干路不比城里,可用夯土加石灰抹面,再搭配明沟排水之法,而驰道则可用夯土加礓石,并在路肩设排水槽的修法。”
“我们也在宛平县的乡道上铺了一段,的确不会伤到马蹄,而且跑起来还更省事省力了。”
左侍郎语气急切:“大人,听说内务府将造监的人已经去找过长安大人了,还是内监造的人给牵的线。”
工部尚书:“我这就进宫。”
于是在百官们走着水泥路进宫时,长安被工部尚书点名要了去,任工部右侍郎。
百官:合着我们白抵制了啊,还得罪了人......
将苑马寺的事务交代给少卿,长安这才做好了上朝的准备,宫外那一条条水泥路,就是她踩着上朝的底气。
长安穿上正三品官服,头戴五梁冠,绯袍绣孔雀,金带佩玉,持象牙笏板,一步一步走进了朝堂,站在了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