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第183章 流水(两章合一)
第183章流水(两章合一)
次日,萧真来甜井胡同,把三万两的银票递给甄五多:“余下的,慢慢还。”
甄五多看着他,眼睛瞪得溜圆:“儿子花老子的,不用还!”
萧真:……
看着萧真吃瘪的样子,小老头心里暗爽:小样儿,你想啥我还不知道?把钱还给我,就不欠我的了,然后再和我解除父子关系,连真脸都不敢露出来,就想来拱我家白菜,想得美,梦里啥都有。
“还了,就收下。”萧真瓮声瓮气。
小老头翻个白眼,把银票揣进怀里,有人送钱给他花,美滋滋。
“就当是你这个儿子孝敬老子的,趁着我大孙女还没回来,滚吧!”
萧真:……
萧真圆润的滚了。
望着那道挺拔中带着几分落寞的背影,甄五多摸着胡子笑了。
萧真给他做儿子,他很满意,甚至有些引以为豪。
可萧真给他做孙女婿,那还差的太远了,不求你有钱有势,有房有田,但是最起码真实身份要有的,真脸也要有吧,
当然,他老人家是不会告诉宝贝大孙女的。
萧真从甜井胡同出来,一个人在马车里枯坐许久,给小老头做了这么久的干儿子,小老头在想什么,他至少也能猜到六七分,他知道他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而此时的赵时晴,正和燕八、燕九、燕十二一起,浩浩荡荡去看胸口碎大石。
却没有看到赵廷珞。
燕九:“他说最近他不出门,他说不仅是他,宗室里但凡有脑子的,这阵子全都闭门不出。”
朝堂眼看就要有大变动了,宗室们可不想这个时候出来碍眼。
赵时晴有同感,今天出门之前,她让泥鳅去梁王府,给赵廷暄送信,让他请假,这阵子不要去国子监上课了。
眼看就要回梁地了,赵时晴可不想让他再惹是非。
几个人走在街上,虽然这是他们不知逛过多少次的街道,可却还是看什么都觉新鲜。
走着走着,就到了上次遇到那对小哥俩的地方。
别说,那小哥俩胸口碎大石的摊子,远比他们的烤鱼更受欢迎,至少现在还摆着。
赵时晴一脸兴奋:“就是这里,他们是不是很年轻,也很厉害?”
然后,她便发现三小只怔怔地看着正在表演胸口碎大石的小兄弟,一脸便秘。
赵时晴伸手在他们面前晃了晃:“怎么了,你们这是?”
燕十二指着正抡着大铁锤准备开砸的小阿哥:“那是禄王府的赵廷钢。”
他又指着躺在下面的小阿弟:“那是赵廷钢的弟弟赵廷桅。”
赵时晴.
这两人竟然是禄王府的人?
她知道禄王,就是那位只会说“皇上圣明”的老王爷,与福王并列卧龙凤雏。
“他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赵时晴压低声音。
燕九:“我们也不知道,前两天我还在国子监见过他们,可能就是想出来赚点外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赵时晴:“他们经常赚这种外快吗?”
燕九:“他们去给人家盘过火炕,结果差点把那家人给熏死,就是字面的意思,那家的孩子从屋里爬出来求救,邻居看到了,那一家人这才幸免于难。
人家找不到他们就报官了,衙门根据苦主的描述绘出画像,恰好我大哥去京府办事,一眼就认出了他们,禄王府赔了二千五百两银子,五口人,每人五百两,那家人得了银子,千恩万谢,还说小少爷下次想盘炕了,一定还要去他家。”
赵时晴的嘴角抽了抽,来到京城才知道,她还真是个好孩子。
燕九继续说道:“你刚来京城,一定还不知道赵廷珞家里丢过一个小弟弟的事吧,就是因为这件事,这俩活宝得到了灵感,可是他俩年纪大了,拐子都不拐他们,他们就自卖自身,赵廷钢装死人,赵廷桅跪在地上卖身葬兄,哈哈哈。”
赵时晴:
“那啥,你说赵廷珞的弟弟丢了?赵廷珞只有十岁,他弟弟几岁丢的?”
燕九:“襁褓里丢的,他家有个姨娘.哎哟,哪个孙子打你爷爷?”
一回头,就见赵廷钢手里拿个收钱的破碗怒目而视:“老远我就听到有人编排我,一看原来是你这孙子,给钱!”
闻言,赵廷桅也跑了过来:“我草(草是一种植物),这是掉进燕子窝了吗,一下子来了一堆姓燕的孙子!”
燕家三只也不生气:“孙子,快点,再给爷爷们翻几个跟头,爷爷就给钱。”
赵廷钢:“好啊,孙子,你们今天不去上学,等爷爷去告诉你们的爹,抽你丫的。”
燕八:“你这孙子自己都不去上学,还管你爷爷我上不上学,滚你娘的。”
赵时晴退回几步,由着这几个继续讨论爷爷和孙子的问题。
终于,讨论完毕,几个人勾肩搭臂,赵廷钢端着那只破碗,对赵时晴说:“阿宝兄弟,走,哥哥赚钱了,走,哥哥请客,一起去!”
赵时晴看着那破碗里叮叮当当的几个铜板,这几个铜板连吃烧饼都不够。
不过,禄王府的这对兄弟,她还挺想结交的。
她从怀里摸出一张十两的银票,放到破碗里:“胸口碎大石,碎得好,厉害,不白看,拿着!”
赵廷桅一把拿起那张银票,展开一看,便挥舞着银票冲着大家喊道:“十两,十两啊,走,咱们去状元楼!”
于是赵时晴便跟着他们去了状元楼,钢桅兄弟走在前面,状元楼的小二见他们一身脏兮兮的粗布衣裳,伸手便拦,钢桅兄弟司空见惯,从腰里摸出块牌子在小二面前晃了晃,小二后退一步,忙道:“客官里面请。”
待他们进去,小二乙忙问:“那是啥牌子?”
小二甲:“哎哟,你这眼力比我还烂,那是禄王府的两个小祖宗。”
一顿饭下来,赵时晴就和他们称兄道弟了,不过暂时她还是没有告诉他们,自己是女扮男装,如果只有燕家三只也就罢了,钢桅兄弟还不熟,赵时晴想了想,还是暂时不想和他们肝胆相照。
不过,新认识的这几个小朋友,赵时晴都很喜欢,无论是行事无常的钢桅兄弟,还是古灵精怪的赵廷珞,以及燕家的几小只,全都很对她的胃口。
几人分别的时候,钢桅兄弟一脸遗憾:“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这里摆摊了,下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来,你们一定要记着哥哥,千万不要忘了哥。”
好吧,也就是一顿饭而已,这两位的自称就从爷爷降到了哥哥。
赵时晴反应快,忙问:“是宫里的那件事吗?”
钢桅兄弟满脸沉痛:“谁当太子关我们啥事啊,这不是祸殃池鱼吗?真倒霉啊,下次投胎一定要多长眼,免得稍不留神再投胎到宗室里。”
大家明白,这对不走寻常路的兄弟,和赵廷珞一样,也是得了家里的叮嘱,最近不要出门了。
几人依依惜别,赵时晴问燕家小只:“你们呢,是不是也不能出门了?”
“我们不会,我们家才不管谁当太子呢,又不是当皇帝。”
赵时晴回到家时,萧真已经走了,她搬个小板凳坐到甄五多身边:“外公,今天怎么没出去遛鸟?”
甄五多:“出了这么大的事,少出门,你也是。”
赵时晴忙道:“外公,你猜我今天是和谁一起吃饭.”
她说了遇到钢桅兄弟的事,甄五多也啧啧称奇,这么努力上进的皇室子弟,他老人家也是头回听说。
接下来的几天,赵时晴便真的很少出门,中间只是乔装改扮去过梁王府,和赵廷暄见了一面。
过完年,赵廷暄便要动身回梁地了,赵时晴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位在京城,她总是不放心,谁知道哪天又惹出什么麻烦呢。
“最近家里有信来吗?”赵时晴问道。
赵廷暄讷讷,他收到聂氏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志得意满,上次和赵时晴见面时,赵廷暄还是半信半疑,收到这封信后,他想不信也不行了。
姐姐来京城,哪里是嫁人,分明就是替他做人质,而在这当中,聂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赵时晴察言观色,便猜到他一定是收到聂氏的信了,没好气地说道:“没事偷着乐吧,回到梁地,你怕是就乐不出来了。”
要知道现在的梁王府,真正的女主人已经不是聂氏,而是孟晓棠。
孟晓棠有魄力有手段,还有大哥赵廷晗的宠爱,只会嘤嘤嘤的聂氏哪里是她的对手。
现在聂氏正等着赵廷暄回去给她撑腰,赵廷暄性格懦弱,面对手握实权的大哥和有勇有谋的大嫂,还有一个兴风作浪又会扯后腿的亲娘,怕是没有安生日子好过了。
这样一想,姐姐嫁到京城也不是坏事,至少,可以远离聂氏。
没办法,在别人身上可以用的手段,却不能用在聂氏身上。
那毕竟是亲娘。
不过,想到燕家那一大家子,赵时晴弯弯嘴角,姐姐以后的日子,怕是每天都会热热闹闹。
见过赵廷暄之后,赵时晴着实过了几天大家闺秀的日子,每天跟着万如意一起做手工,或者陪小老头吹牛,再或者蹲在厨房外面等着纪大娘做好吃的。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几天后的清晨,她一觉醒来,便看到小妖和大胖齐齐端坐在她的床头,如同哼哈二将,正用嫌弃的目光看着她。
赵时晴就奇怪了,初见大胖时,目光清澈而愚蠢,和小妖在一起混了一年,就学会了鄙视嫌弃,再混一阵子,怕是连小妖的死亡凝视也学会了。
“二位,早啊!”
【猫回来了,你还不起床迎接?】
赵时晴:“两位安,两位这是打哪儿回来啊?”
【猫去了你不带猫去的那个大院子。】
赵时晴立刻坐起身来,她知道小妖嘴里的大院子是哪里。
皇宫!
“两位主子吉祥,快点和小晴子说说,你们在大院子里听到啥事了。”
【太子喝汤,喝完就吐血!】
【太子吐完血就说他愿意写折子请辞。】
赵时晴:“太子死了吗?”
【没死,还活着,只是吐血。】
赵时晴瞬间明白了,果然如萧真所说,慧明公主的事是不能拿到朝堂上说的,所以必须让太子主动请辞,他不肯,那便吓一吓。
那碗汤,能让他吐血,当然也能要了他的性命。
这些事,根本不用永嘉帝自己去想,自会有人察言观色替他去做,永嘉帝要的,只是太子的请辞折子而已。
赵时晴想了想,对小妖和大胖说道:“冯府里可能也有猫,你们要不要去逛逛?”
小妖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赵时晴:【猫早就去过了。】
大胖:【那里的猫不是主子,只能睡厨房。】
赵时晴懂了,宫里的猫都是各宫各院主子们养的,过的也是主子的生活,而冯府的猫,是厨房里养来捉老鼠的,不能进主子的屋子。
看这两个一副懒得再去的样子,赵时晴心中唏嘘,猫也有阶层,自家这两个是什么时候变成嫌贫爱富的呢?
赵时晴反思。
好在这两只当天还是老大不情愿地去了冯府,晚饭前就回来了,告诉赵时晴:【他们家里要办喜事了,三姨娘赏了厨房里的下人,猫也有份。】
三姨娘,冯雅兰的生母。
冯雅兰是冯家的庶女,她能许配给杨胜秋这个新科状元,无疑是一门好亲,对于三姨娘而言,杨胜秋就是打着灯笼也难寻的好女婿,这是天大的喜事。
赵时晴想到那一世冯雅兰的下场,一阵无语,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那一世直到杨胜秋和冯雅兰成亲之后,五皇子还是三皇子的跟班。
可是这一世,从那天在宫门前就能看出,这对兄弟已经貌合神离了。
能让这对好兄弟提前离心,萧真功不可没。
这一世杨胜秋贵为状元,又让皇帝注意到他,他是不会再去工部了。
如果这一世童州还有水患,三皇子想往五皇子身边安插人手,也不会是杨胜秋了,而五皇子也会早有防备,不会再让三皇子的人陷害自己,这说不定反而救了当地百姓。
萧真说那一世,童州四地死伤百姓上万人,这一世应该不会了吧。
第二天,赵时晴坐在家里也听到了消息,太子当着满朝文武,向皇帝请辞,说自己体染重疾,无法履行太子的责任。
太医院也证明,太子连续多日咯血,急需静心调养。
永嘉帝准辞,太子赵钧改封静王。
群臣提议三皇子为太子,三皇子当场拒绝,说自己的贤能比不上众兄弟,当不起太子之位。
永嘉帝便道:“太子之事,改日再议。”
赵时晴问甄五多:“是真的再议吗?”
甄五多:“一般要请立三次,现在才第一次,还有两次,两次之后,就要下旨立新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