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化学!化肥!

第287章 化学!化肥!

朱棣问出了心中的担忧:“南美洲上面的国家拥有这种农之神器,国力岂不是会比大明还要强盛。”

陈羽顿了顿,猜到老朱这位经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不乐的家伙,担忧什么了,解释道:

“两个国家的国力对比,这点我需要纠正你一下,对比的因素有许多:粮食、制度、兵马,但最为重要的当属科技。”

“就比如一个使用木棍的国家,跟一个使用铁器的国家,根本没有可比性。”

朱棣缓缓点了点头,陈羽举的例子简单粗暴。

自从听了陈羽之前讲述的马太效应后,朱棣对海外国家在心态上不知不觉间,夏原吉已经发生了改变。

但也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可眼下海外出现了土豆,使得朱棣这位帝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海外国家的评估。

居安思危是每一位优秀帝王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从前朱棣只看到漠北的威胁,可眼下他能将威胁看得更远。

科技才是决定一个国家的强盛基石……

那么将来某一天的时间,海外国家的科技,能否超越大明呢?

要是之前,朱棣绝对不相信海外一帮蛮夷会,但土豆的出现改变了他的想法。

朱棣眼神坚定,郑和归航后,有了土豆的加持,看来要加大下西洋的投入力度了。

殖民全球的计划必须要尽快实施。

他绝对不允许海外国家通过马太效应崛起,成长为威胁大明的存在。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朱棣简单的调整了一下状态,开口问道:

“既然土豆目前还在培育阶段,那不知增加粮食生产效率的办法?”

陈羽喝了一口茶,淡淡的说道:

“这个好办,我手中有个方子,作用在土地上,可以使得土地内的作物亩产直接翻个一两倍。”

话落,

夏原吉眨了眨眼,随后又掏了掏耳朵,怀疑的问道:

“陈兄弟我没有听错吧,用了你的方子,哪怕是如今大明的主粮小麦、水稻的产量,也都可以翻一两倍?”

陈羽点了点头:“老夏,你年纪虽然有些大,但我可以保证你耳朵听力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土豆的作用单一,只能作用自身。可我这方子,却可以作用在任何农作物上。”

夏原吉得到了确认的话语,呼吸一顿。

他本想着前来寻找陈羽改进创新一番曲原犁,陈兄弟无能为力不假,但好像这比改进了曲原犁还要牛逼!

亩产翻一两倍,直原犁到曲原犁演变的过程中,也做不到这一步吧!

陈兄弟这一波的反向操作,着实让他佩服,佩服!

夏原吉略微有些紧张的问道:“陈兄弟,这方子应该……很贵吧?”

他感觉这么厉害的方子,价格一定会非常昂贵,就像抓药的方子一样,效果好并且能治病的,价格那就低不了!

如果给田地土壤增加肥力的价格,大于成本,那就得不偿失了。

陈羽摆了摆手道:“没几个钱,如果量产,我可以保证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

朱棣错愕,他望着陈羽,认真的问道:

“陈兄弟,此物还是与蜂窝煤一样,贱卖给百姓?”

陈羽放下手中的茶杯,义正言辞的纠正道:

“平民价,但不是贱卖,而是我念及天下苍生所舍弃的利益!”

朱棣与夏原吉一愣,望向陈羽。

只见陈羽昂首而坐,周身似有凛然正气萦绕。

一瞬间,

他们顿感陈羽还是那个人,但就是不知不觉间高大了许多。

陈羽心中暗衬:

古代最大的地主毫无意义是皇帝,再加上土地还是一个王朝的根基!

自己有几条命,才敢拿金坷垃去卡皇帝的脖子?

到时候皇帝一个不高兴,反手一个诛九族,自己不就凉凉了。

这种东西不要说现在的自己了,哪怕朝中位极人臣的存在,也把握不住!

既然把握不住,干脆就送出去。

毕竟,古代升官拼的是什么?

声望!

就拿于谦来说,早早就在江浙地区打响了名声,可入朝之后依旧少不了需要下放到各个州县历练,从而积累声望,也就是回朝之后的政治资本。

可自己呢?

入朝为官之前就无权无势,什么都做不了,已经相当于落后哪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截。

但怎么说自己也是一个穿越者,落后了定然要想办法弯道超车!

任你如何积累声望。

在化肥、土豆的贡献者面前,都只有靠边站的份。

夏原吉重重的点了点头,心中暗道:

“这就是谪仙人吗的胸襟吗?!委实不是我等能比的存在!”

朱棣哂然一笑,他就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陈羽与姚广孝比较起来,同样不在乎凡俗的功名利禄,反而追求心中的那一份坚守。

但陈羽在才识上,却要更胜姚广孝一筹。

真不错!

姚广孝年迈,陈羽将来完全可以将大明帝师的职位接过,辅佐大明三代君王!

朱棣笑着问道:“不知这方子……”

陈羽想了想,说道:“首先需要一个精通炼制丹药的道士。”

“最好是一位老道士,毕竟炼制这方子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老道士经验丰富,哪怕一个不小心炸膛了,咽气了,也不会太亏。”陈羽补充道。

朱棣一愣,一脸怪异。

“炼制丹药……还有生命之忧?”

陈羽摇了摇头:“不是炼丹,而是使其在丹炉内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提炼出……绿矾!”

“绿矾……绿矾……”朱棣低声念叨了两声,总感觉有些熟悉,旋即,他双眸一亮,笑着说道:

“这玩意我知道,绿矾生于矿脉深处,初采剔透如琉璃,采后便会染上翡翠般的色泽。以炭火炙烤,矾石便如沸泉涌动,流淌出赤金般的汁液。待沸势渐歇,汁液耗尽,最终凝结成黄丹之色。”

陈羽诧异的看了朱棣一眼,

“老朱,可以啊,这你都知道?”

朱棣道:“陈兄弟,你忘记了先前我为你引荐了一位老道士,有段时间,他经常在我耳边唠叨绿矾。”

“说此物是丹药炼制中不可或缺的药引子,自汉末起,便已是炼丹师案头的常客。”

袁珙虽然在靖难之时的功劳不大,只是为朱棣在靖难之前相过一面,但足以让其成为大明道士一脉中,地位最高的人之一。

朱棣靖难成功登临帝位之时,袁珙也曾数次向朱棣献上他所炼制的丹药,并讲述成分。

次数多了,朱棣也就有了一些印象。

至于吃没吃……还是那句话,朱棣相较于所谓虚无缥缈的仙丹,他更相信手中的剑。毕竟古今以来,从未有百岁的帝王,但却有许多用剑坐上皇位的帝王!

朱棣一说,陈羽也是想起来哪个老道士,拍了拍巴掌高兴的说道:

“那老道士看来还是有些本领,炼制的过程中应该能将威胁最小化。”

“只是不知那老道现在何处,他提炼好明矾后,我在给他接下来方子,最终能为增加肥力的化肥,就能顺利诞生了!”

……………………

征集一下意见。

对于海外剧情,如郑和交易、殖民;宁王征伐日本,是否写一下?

还是只是从来信中一笔带过?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7章 化学!化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