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公司运作
张俊按照叶卫东的要求,租了一个已经停工的国营罐头厂成为新的公司办公地点。
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将这里装饰一新之后,5月初,先锋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搬到了这里。
这一天,阳光斜切进办公室,在雪白的墙面上投下一道锐利的光痕。
叶卫东的钢笔尖悬停在组织结构图上方,墨迹未干的线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销售部、采购部、财务部......”
张俊的指尖划过图纸,在空荡荡的部门框线间游移,“叶哥,咱们三十号人塞进这个框架里,怕是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钢笔"咔嗒"一声扣上,叶卫东转身时,玻璃窗映出他眼底的锋芒。
“张俊,天翔,这个罐头厂为什么停工了,你们想过吗?”
张俊和邓天翔都摇了摇头。
叶卫东用钢头一头在办公桌上轻轻地敲了敲:“他们就是做事太古板,没有拓展思路,没有锐意进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要做,就要一开始便走上正轨,也就是分工明确,责任分明,一切按制度办事,遏制一些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必要的麻烦……”
他手指重重按在销售部的位置,“现在人员少,但是我们要做好扩充壮大的准备。比如,张俊现在带着三个业务员跑市场,明年这个时候,我要看到三十个。”
“三十个?销售业务员?……”
张俊和邓天翔都感到不可思议。
叶卫东点了点头:“你们觉得不可能?”
“叶哥,我现在三个人就能把京城的业务全跑下来,而且一个月能销那么多的货,三十个的话,那不是全国各地都可以跑了?”
叶卫东嘴角弯起一抹弧度:“你们想过没有,现在政策刚刚放开,京城还有多少待业青年正在观望?一旦他们发现这些先行步入私营商业的领头人赚了钱,发了财,将来还会有多少人需要我们的货物?
另一方面,我们是走在最前面,率先成立了商贸公司,要不了多久,像我们这样的商贸公司又会有多少。
一旦有了竞争对手,我们还能像之前一样,等着别人来找我们恰谈业务吗?”
张俊和邓天翔终于恍然大悟。
从去年先锋商贸经营所成立至现在,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总的说来是顺风顺水,最重要的就是没有竞争对手,他们才在短时间内赚得盆满钵满。
而叶卫东现在就考虑到了后面公司发展所需要面对的一切。
要是没有卫东,等到将来竞争对手出现,突然就没有人来进货之时,那会是什么状况呢?
“卫东,我们明白了,我还是那句话,一切都听你的......”邓天翔喉结滚动。
张俊也赶忙表态:“叶哥,我就是有些不明白,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些。”
叶卫东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之前,我们都是从南方进货,现在我们成立公司了,要尝试从一些国营工厂里直接拿货了。当然,作为私营企业,那些国营工厂的领导们一开始一定会看不起我们的。
不过,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知道,他们的产品也需要我们帮着销售他们的工厂才能提高效益。
因此,天翔的采购部与国营工厂联系之时,我们暂时的目的只是告诉他们,我们公司可以替他们销售产品,如果有意愿的,我们就签订采购合同,一切按合同办事。对于那些高高在上,不愿意搭理我们的,我们也不必卑躬屈膝地求他们……”
邓天翔点头表示明白。
然后,叶卫东再次将一份公司规章制度交到了张俊和邓天翔的手里。
“这是我整理的一份公司管理和运营的制度,你们仔细看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
这是叶卫东根据前世在集团公司的经验制定的,张俊和邓天翔当然找不出什么漏洞来。
“前台迟到扣分?超额业绩奖现金?”张俊的瞳孔剧烈收缩,“老天爷!这比劳改队的纪律还狠!”
看完之后,他们只是将自己一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叶卫东帮着解释了一下。
除了佩服之外,两人并不能提供任何意见和建议。
窗外突然传来"哐当"巨响。
三人同时转头,看见两个年轻员工正手忙脚乱地扶起倾倒的铁柜。叶卫东的目光越过他们,落在更远处——那里有无数个即将被时代点燃的青春。
“记住今天。”他声音很轻,却让所有人脊椎发麻,“十年后你们会知道,自己站在了什么样的历史节点上。”
…………
三天后的动员大会,三十把折叠椅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当叶卫东踏上讲台时,横幅上"先锋商贸"四个大字正滴血般鲜红。
“股份制不是过家家。”他一句话冻住了所有窃窃私语,“从今天起,你们的工资本上会多出一栏——股份认购权。”
后排"咚"地一声,有个小姑娘碰倒了椅子。
她顾不得扶,颤抖着举手:“叶总,什么是股份认购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叶卫东解释道:“这是一项奖励措放,我们公司目前就只有我、张总和邓总三位股东,将来,我们将会对于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会给予认购公司股份的权利,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
“那,那岂不是也能成为公司的老板?”
有人兴奋地又问了一句。
“是的!也可以成为老板之一!”
下面的人一个个激动不已,又问了一些如何认购的问题。
叶卫东再次解释,作为奖励措施,公司象征性地收取一些费用,但比实际股份所需要的股权价格更低。
…………
几天后。
叶卫东来到了财务室。
财务室的算珠声密如骤雨。
会计小王突然尖叫:“两万!今天一上午的流水!”
她没看见叶卫东眼中闪过的失望——这个数字,他并不太满意。
现在没有任何竞争,而且别人需要货物时都是上门来求着采购。
从财务室出来,叶卫东来到了张俊的销售部:
“张俊,这个月必须清空所有雨伞库存。还有,要加快电子表的销售进度。”
张俊翻了翻库存,发现还有两万把雨伞,顿时感到压力山大。
但他没有说多话:“行,我一定想办法也要完成任务!”
正在这时,走廊尽头突然爆发出争吵。
邓天翔被五个国营厂长围堵在墙角,汗珠顺着太阳穴滚进衬衫领口。
为首的胖子正用工作证拍打他脸颊:“年轻人,京城供销系统的水深着呢!”
“深不过市场经济的大海。”叶卫东的声音让所有人一颤。他缓步走来,皮鞋跟敲击地砖的声音像某种倒计时。
胖子厂长突然发现,这个年轻人的眼神竟和机械局领导如出一辙——那是掌握生产资料的人特有的压迫感。
“合同里写得很清楚。”叶卫东从内袋抽出一叠纸,“质量不达标,只能退货,你们还要承担违约责任。”
“放屁!”胖子把合同摔在地上,“老子在国营厂工作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这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