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风口浪尖

第338章 风口浪尖

正月初八的清晨,京城还沉浸在春节的余韵中。

叶卫东站在先锋商贸经营所的仓库门口,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凝结。

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看着工人们将一箱箱物资装上卡车。

“最后一车了。”张俊从仓库里走出来,手里拿着清单,“总共一万一千三百元的货物,全都清点完毕。”

叶卫东点点头,接过清单仔细核对。

的确良布料、尼龙袜、电子表、手电筒……这些曾经让他们赚得第一桶金的商品,现在正被整齐地码放在军用卡车上,准备运往南方前线。

“天翔去民政局办手续了,应该快回来了。”

张俊靠在门框上,从兜里掏出一包“大前门”,递给叶卫东一支,“你说,咱们这么做,会不会太高调了?”

叶卫东摆了摆手,没有接烟:

“前线将士需要这些物资。再说,咱们赚了钱,回报社会也是应该的。”

张俊笑了笑,眼角挤出几道细纹:“我就是担心,树大招风啊。”

叶卫东没有立即回答。

他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想起年夜饭时外公说的话。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那种欣慰的神情,让他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卫东!张俊!”邓天翔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他骑着叶卫东的那辆摩托车,车把上挂着的公文包随着颠簸左右摇晃,“手续都办妥了!民政局给开了证明,说咱们这是京城私营企业里最大的一笔捐赠!”

叶卫东和张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复杂的情绪。

“记者也来了。”邓天翔停好车,压低声音说,“《京城日报》的,说是要采访咱们。”

叶卫东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不太好吧?”

“可……”邓天翔有些为难,“我拒绝过了,可他们还是要来……”

叶卫东见事已至此,只好点头道:“算了,来就来吧。”

当天下午,《京城日报》的记者在仓库前采访了三人。

叶卫东谨慎地回答着问题,强调这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决定”,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前线将士。”

当记者问到他们能捐赠这么多的东西,经营所去年赚了多少钱之时。

叶卫东就说除了经营所后面的运营需要的成本,去年赚到的钱全都捐了。

记者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一边记录一边频频点头,临走时还特意要了三人站在捐赠物资前的合影。

谁也没想到,这张照片会在京城掀起怎样的风波。

两天后,《京城日报》二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先锋商贸捐赠万元物资支援前线》的报道,并配发了那张合影。

报纸一出,立刻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张俊是第一个发现事态发展超出预期的。

那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去经营所,路过街口的报亭时,发现几个老人正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看看,这就是那个先锋商贸!”一个戴棉帽的老人指着报纸说,“一万多块啊,我几十年工资都没这么多!”

“可不是嘛,"另一个拄拐杖的老人接话,"听说这几个年轻人倒腾电子表、尼龙袜,赚了大钱。”

“这不就是投机倒把吗?”第三个老人突然提高了声音,“赚了老百姓的钱,现在捐点出来买名声!”

经营所门口已经聚集了几个街坊邻居。

见到张俊,一个大婶立刻迎上来:"小张啊,报纸上说的是真的吗?你们真捐了一万多块钱的东西?“

张俊勉强笑了笑,“前线将士需要这些物资,我们三伙计不仅把赚到的钱全都捐了,还各自从家里凑了一些积蓄……”

“好样的!”王大婶竖起大拇指,“我就说这几个年轻人有出息!”

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友善。

叶卫东刚进办公室,电话就响了起来。

是工商局的一个熟人,语气急促地告诉他:“小叶,你们这下可出名了。我们局里有人提出要查查你们的账目,说你们'暴利经营',但林局长没有批准。”

叶卫东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抖:“我们所有经营都是合法的,都有缴税...”

“我知道,我知道。”对方压低声音,"但你们这次太高调了。有人把你们说成是'新生的资本家',说你们的行为是'用金钱腐蚀社会主义'。”

挂断电话,叶卫东站在窗前,望着外面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感到一阵眩晕。

他们原本只是想为前线做点贡献,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资本家”?

张俊和邓天翔陆续到来,三人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严重。”邓天翔脸色凝重,"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说我们捐赠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是赵刚背后的人。”张俊一拳砸在桌上。

叶卫东深吸一口气:”不管是谁,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局面。张俊,你去工商局找一趟你姑父,多打听打听消息。天翔,你去联系一下报社,看能不能再做一篇正面报道。我去找外公,他在老干部中有些人脉。”

三人分头行动。

叶卫东来到徐家四合院时,外公正在院子里打太极拳。

见到外孙匆匆忙忙的样子,老人收势站定,用毛巾擦了擦额头的细汗。

“出事了?”老人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一切。

叶卫东简单说明了情况。

徐老爷子听完,沉默地走进屋里,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本红皮笔记本,翻到某一页,指着一个电话号码:"打这个电话,找李部长。他是我在朝鲜时的老部下,现在在计委工作。"

叶卫东记下号码,外公却突然按住他的手:"卫东,你老实告诉我,你们经营所到底赚了多少钱?"

叶卫东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去年净利润大概十多万元。”

外公的眉毛猛地挑了一下,显然这个数字超出了他的预期。

老人慢慢坐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难怪有人眼红,比一个中型国营厂的利润还高。”

“但我们加上下面在我们这里进货的商场,解决了上百知青的就业问题,缴了几万元的税。”叶卫东急切地解释,"而且三中全会不是允许个体经济...”

外公抬手示意他停下:“我没说你们做错了。改革开放,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老人叹了口气,“有些人思想还没转过弯来。”

叶卫东拨通了李部长的电话。

对方听完情况后,沉默了片刻,然后说:“现在上面主要精力都在南方战事上,不会在这个时候处理这种争议。但你们要小心,有人正想拿你们做文章,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

挂断电话,叶卫东稍微松了口气。但外公的表情却更加严肃了:“这只是暂时的。等南方战事平息,这个问题肯定会被重新提起。”

回到经营所,叶卫东将情况告诉了张俊和邓天翔。三人决定趁这段时间,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里,先锋商贸的捐赠行为在京城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在国营百货商店门口,在机关单位的食堂里,在胡同巷尾的棋牌室中,人们都在议论这件事。

“要我说,这几个年轻人有担当!”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人在公交车上大声说,“人家赚了钱知道回报社会,比那些只会眼红的人强多了!”

“哼,倒买倒卖,哄抬物价,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却反驳这个观点。

类似的争论在京城各处上演。

令叶卫东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捐赠竟然引发了一场关于私营经济地位的大讨论。

直到二月十七日,南方战争正式打响,市民们讨论的焦点立即都转向了战争的话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76,偏心父母后悔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76,偏心父母后悔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8章 风口浪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