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拖出去,斩了
耶律大石重新回到御座之上,神色疲惫地扫视众臣,缓缓说道:“即刻拟旨,派快马将旨意送往各处关隘,务必让将士们知晓。”
“同时,再给萧翰里刺传信,告知他已答应宋帝全部要求,让他在汴京务必小心周旋,切不可因一时冲动坏了大事。”
“另外,着令户部清点国库,准备好今年的贡赋。”
“挑选最好的良马、最纯的金银、最上等的貂皮,按时送往大宋,不可有丝毫差错。”
“还有,传朕旨意,在西京城外十里处修建一座迎宾馆,用于接待大宋前来接管关隘的军队和官员,要建得宏伟气派,不可失了我西辽的礼仪。”
群臣虽满心不愿,但见耶律大石心意已决,也只能纷纷领命。
数日后,西辽各地关隘的驻军开始陆续撤离。
将士们看着驻守多年的关隘,心中满是不舍与愤懑。
有的士兵甚至对着东方的大宋方向挥舞着拳头,嘴里咒骂着。
但军令如山,他们也只能无奈地踏上归途。
……
靖康二年十月初八,汴京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
“官家。”
李福全踩着新雪进殿,“倭国使团到丽正门了。”
李世民冷笑道:“让他们在雪地里跪足一个时辰。”
“倭人最会审时度势,得先碾碎他们的膝盖。”
丽正门外,倭国使团三十余人跪在雪地中,已经半个时辰。
雪花落在他们单薄的衣衫上,很快融化成水,浸透了布料。
为首的藤原忠通年近五旬,膝盖早已失去知觉,却不敢稍动。
他身后两名副使面色铁青,嘴唇冻得发紫。
“正使大人...”
年轻的侍从小声唤道,声音打着颤,“宋人这是故意羞辱我们...”
藤原忠通目光阴沉地盯着紧闭的城门:“噤声!平清盛大人交代的任务要紧。"
一阵寒风卷着雪粒刮过,使团众人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寒战。
远处城墙上,宋军士兵披着厚实的棉甲,对他们指指点点,不时发出哄笑。
垂拱殿内,李世民正与群臣议事。
炭盆烧得正旺,殿内温暖如春。
“官家,”李福全悄声禀报,“倭使已在雪中跪候半个时辰了。”
李世民嘴角微扬:“再等等。这些倭人最是欺软怕硬,不先挫其锐气,待会儿朝堂上必会出言不逊。”
种师道捋须笑道:“陛下圣明。老臣当年在西北时,就听说倭寇常袭扰沿海,掳我百姓为奴。此番正该给他们个下马威。”
又过了半个时辰,李世民才摆手道:“宣倭使觐见吧。”
丽正门缓缓开启。
一名禁军都头冷着脸喝道:“倭使入朝!”
藤原忠通艰难地想要站起,却发现双腿早已冻僵。
两名侍从连忙搀扶,却被他一把推开:“我自己来!”
藤原忠通咬牙撑地,额头渗出冷汗,终于踉跄着站直了身子。
使团众人互相搀扶着走向城门,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城门口,礼部官员面无表情地核对着名单,故意放慢速度,让这些倭人在寒风中多站了片刻。
“倭国使臣藤原忠通,率团觐见大宋皇帝陛下!”
唱名声从殿外一路传来,由远及近。
李世民整了整衣冠,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望向殿门。
藤原忠通一瘸一拐地走入大殿,身后两名副使也好不到哪去。
使团众人衣衫湿透,发梢还滴着雪水,在光可鉴人的金砖上留下一串水渍。
“外臣藤原忠通,拜见大宋皇帝陛下!”
藤原忠通行了一个标准的倭国礼,声音却因寒冷而发抖。
李世民冷冷注视着他,故意没有立即叫起。
殿内落针可闻,只有炭火偶尔爆出的噼啪声。
良久,李世民才缓缓开口:“藤原卿远道而来,辛苦了。”
藤原忠通额头渗出冷汗。
这宋帝明知他们跪在雪中一个时辰,却故作关心,分明是存心羞辱。
但他不敢表露丝毫不满,反而挤出笑容:“能觐见天朝皇帝,是外臣的荣幸。”
李世民微微颔首:“听闻倭国近来水军强盛,常有船只往来我大宋沿海?”
藤原忠通心头一紧,连忙解释:“陛下明鉴,那些都是不法浪人所为,绝非我国朝廷之意。平清盛大人特意派外臣前来,正是为了表达友好之意。”
“哦?”
李世民挑眉,“那平清盛想要如何表达友好?”
藤原忠通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双手呈上:“我国愿每年进贡珍珠百斛,珊瑚十树,白银万两。只求陛下允许两国通商,互通有无。”
李福全接过礼单,转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扫了一眼,突然冷笑:“就这些?”
藤原忠通背后一凉,硬着头皮道:“若陛下不嫌微薄...”
“朕听说,”
李世民打断他,“倭国最近在筑前、肥前等地大肆建造战船,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平清盛这是准备与谁开战?”
藤原忠通脸色大变,慌忙解释:“陛下误会了!那些船只都是为了防备海盗...”
“放肆!”
种师道突然厉喝,“当着陛下的面也敢信口雌黄?皇城司早有密报,倭国水军已扩至千艘,常在我沿海劫掠!”
藤原忠通身后的副使安倍信义年轻气盛,忍不住反驳:“大宋虽强,也不能血口喷人!我国水军确实有千艘不假,但都是为了保护商路...”
话未说完,藤原忠通急忙扯他衣袖,却已来不及了。
李世民眼中寒光一闪,缓缓站起身:“好一个'大宋虽强'。看来倭国是不把我大宋放在眼里了?”
安倍信义还想争辩,另一名副使平重衡已经吓得跪伏在地:“陛下恕罪!安倍年轻不懂事,口不择言...”
李世民冷笑一声,正要说话,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报——!西辽使臣萧翰里刺紧急求见!”
李世民眉头微挑:“宣。”
萧翰里刺大步走入殿中,看都没看跪在地上的倭国使团一眼,径直向李世民行礼:“外臣奉我主之命,特来回复大宋皇帝陛下。”
“讲。”李世民淡淡道。
萧翰里刺深吸一口气,朗声道:“我主耶律大石愿去帝号,称'西辽王',永为大宋臣属!边关驻军已开始撤回,恭候大宋天兵接管!岁贡将按约定如期送至!”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藤原忠通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萧翰里刺。
西辽竟向大宋称臣了?
那个曾经与金国平分秋色的强大国家?
李世民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耶律大石果然识时务。萧卿辛苦了。”
萧翰里刺恭敬道:“我主还特意准备了一份厚礼,已随外臣运抵汴京,请陛下笑纳。”
说着,萧翰里刺从怀中取出一份礼单,比倭国的厚了不止一倍。
李世民接过扫了一眼,满意地点头:“西辽既已称臣,朕自当以礼相待。传旨,封耶律大石为'归义西辽王',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藤原忠通听到这里,额头冷汗涔涔。
西辽如此强大的国家都臣服了,倭国还有什么底气与大宋对抗?
安倍信义却仍不服气,小声嘀咕:“陆上强国又如何?茫茫大海...”
“大胆!”
赵楷厉声喝道,“倭使屡次出言不逊,当斩!”
李世民冷冷看向安倍信义:“朕连灭三国,西辽称臣,还震慑不了你一个小小的倭国副使?”
安倍信义被这目光所慑,双腿一软跪了下来,却仍嘴硬:“陛下恕罪...但我国水军确实..."
“拖出去,斩了。“李世民轻描淡写地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