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难办的差事
其实梁久功也不是真的想要训斥小安子,毕竟是钟粹宫的奴才,他再如何也得顾忌着荣妃的面子,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来,更多的还是提醒。
小安子苦笑着道:“梁哥哥的意思,奴才明白,只是,那话奴才是真的不敢说啊,会掉脑袋的。”
梁久功的神色严肃了起来,这是真的出事了?可是他也没有收到消息啊,莫非又是魏珠那老小子在使坏?
梁久功怀疑地看向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魏珠。
魏珠实在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今日慈宁宫的人来了钟粹宫一趟,具体干了什么不清楚,当时只以为是普通地探望。”所以不曾上报。
毕竟胤福阿哥身体不好,太皇太后十分上心,经常派人前来看看。
(主要是心虚,老太太以为这个孩子身体不好,是自己孙子造的孽。)
但是现在来看,好像没有那么简单。
梁九功和魏珠都看向了小安子,小安子长长叹了一口气,一脸凝重地点了点头。
好吧,破案了,确实是和慈宁宫有关,而且看小安子这表情,估计还不是什么好事。
梁九功和魏珠刚生出的好奇心,瞬间被掐灭了。
有些事,他们还是不知道的好。
看着梁九功和魏珠开始装鹌鹑了,小安子不住地在心底冷哼,李嬷嬷说的果然没错,这两个就是靠不上的老滑头,一有事,比谁缩的都快。
不过,两人这样的态度,小安子也不好继续上赶着吐露实情,那样就太明显了,还是得想个别的法子。
殿内
康熙一进来就看到吉鼐愁眉苦脸的,并非他预想的:抱着胤福,非要他和自己互动的场景。
“这是怎么了?”
吉鼐像是看到了救星,欢快地扑到康熙怀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对方,而后又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眼神开始躲闪。
康熙单手用力将吉鼐抱起,等自己坐好之后,才把人放到自己地腿上,“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不是太皇太后,她交给臣妾一件很难办的差事。
臣妾不想接,而且也觉得您肯定自己有数,不想多嘴惹您心烦,但是,那毕竟是太皇太后,臣妾不敢推辞。”
“嗯,为了中宫?”康熙一边把玩着吉鼐的头发,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吉鼐震惊地看向康熙,声音里满是不可置信,“万岁爷,您是怎么知道的?”
康熙轻哼一声,然后解释道:
“能让太皇太后这么关心的,也就只有中宫和东宫了。
但是上回胤礽搬去乾清宫的事,太皇太后不是已经闹过了吗?朕还未正式下旨立胤礽为太子,自然就只能是为了皇后之位。”
“可不,太皇太后想让我劝您早日立后呢。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怎么想地,那可是皇后之位,万岁爷自有主张,我凭什么插手啊?”
康熙好笑地看向吉鼐,“怎么不一口一个‘臣妾’了?”
吉鼐讨好地笑了笑,“那我不是心虚嘛,怕您生气。”
“你要是不告诉朕,真的帮着太皇太后劝谏,朕才要生气。”
“那不能,我在万岁爷跟前根本藏不住话。
再说了,比起太皇太后,我肯定是万岁爷您这一头的,有什么事肯定要原原本本的告诉您。”
康熙揉了揉吉鼐的脑袋,满心愉悦。
他没有告诉吉鼐的是,自己确实不愿意吉鼐提起册立皇后之事,不是因为疑心,就是有些不痛快。
像是小孩子渴望的玩具没有弄到手,初始很不甘心,随着时间就渐渐淡忘了,也逐渐明白那不是自己该要的,然而再被提起的时候,依然会不高兴。
至于太皇太后那里,显然不安好心,若是换了旁人,即便康熙明白这是太皇太后的意思,也会觉得对方提起皇后之位是僭越。
“太皇太后那里怎么说的?只让你劝朕早日立后?”
“不是哦,说了可多了。可能太皇太后是怕我消极怠工?又或许是觉得我不聪明,无法有理有据地劝说您?”
康熙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吉鼐特意清了清嗓子,才开口道:“太皇太后的意思是:
赫舍里皇后崩逝,宫中虽未再折进去皇嗣,但是依旧争斗不休,风波不止。
今年出生的两个孩子,胤福和小阿哥都是体弱,这还是在没有人祸的情况下,但凡有人怀着恶意,只怕这两个孩子都受不住。
若是真的发生了那样的事,皇上又该怎么办?
难不成要将宫里的主子和奴才都杀光吗?
且不说皇家接连出事,难免叫外臣和百姓看笑话,次数多了,皇家威严何在?
更何况宫中的奴才大多都是包衣,势力盘根错节,一个奴才就能牵扯出一大批和他有牵连的。
妃嫔管理后宫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即便品级相差得再大,她们也不会服气。
但是皇后有管理妃嫔之责,任谁也不敢说什么。”
康熙点了点头,“嗯,太皇太后说的确实有道理。”
吉鼐无语,方才康熙的眼神飘忽,她敢打赌,这些长篇大论,康熙绝对连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
“太皇太后有说她属意的皇后人选是谁吗?”
“那倒没说,我到底只是妃嫔,就算太皇太后让我来劝您,只怕也不会真的将我放在眼里,中宫人选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让我知道。”
“行吧,朕知道了。”
“那太皇太后交给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吧?”
“嗯。”
吉鼐长舒一口气,神情也变得轻松起来,窝在康熙怀里说起了孩子们。
那模样,惬意得很。
康熙看着判若两人的吉鼐只觉得好笑,拍了拍她,道:“朕今日就不陪你了。”
“为什么?”吉鼐差点跳起来。她知道康熙对政事的看重,因为每回来了钟粹宫都会待上许久,所以一般都会将当天的事情处理完了才会过来。
这会儿,显然也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要处理。
康熙面上叹气,心里却乐开了花,“朕要是不生气,日后这种事情还要落在你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