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重生也干不了大事,李龙认了:就是

第849章 重生也干不了大事,李龙认了:就是

梁月梅带着陆大嫂在那里看洗衣机,李龙李建国帮着李青侠拾网,边拾网李建国边问:

“你这贝母收完了,后面准备咋样?”

“就现在这样就行。”李龙笑笑,“也不能天天都忙,忙一忙歇一歇才对。再过段时间不就割麦了嘛,那时候家里该忙了,我那边就刚好相反,闲了。”

“今年你割不割了?”李建国问道,“你那拖拉机还能带收割机的。”

“不割了,让别人割吧。”李龙摇了摇头,本质上他算是小富既安的那种,算因缘巧合之下,才能一步步按小商贩的步子走到现在,但是并不代表他真的打算从商做大做强。

其实说起来吧,他也是被时代的大潮推着走的。因为重生知道时代的发展进步脉络,才会大胆的去干“二道贩子”的活。而重生前几十年,生活磨练出来的圆滑和世故,几乎算是降维打击,成就了他目前的事业。

并不是说他自己有多利害,是那些积累的经验和见识,让李龙有了现在的发展。

把网拾完绑好,每一条拿下来,一手拿头一手拿尾,拧上几圈然后收拢起来,放进化肥袋子里,下网的时候好用。

“小龙,那你后面要不要把户口放到县里去?队长过来问过我一次,问你是啥打算。”

“肯定不要啊。要挪户口的话早就挪过去了,我以后肯定一直是队里的户口,我还打算今年年秋里看看这甜菜收成,要好的话,在队里开上几百亩地,承包个几十年,就当地主了。”

“种地有啥前途?”李青侠有些不解,“你这干收购站的,那一年到头,不比种地赚的钱多?种地多累啊?”

李龙心说要是给你说,再过几十年,有地的人都不用下地干活,合作社一搞,净等收钱,你信吗?

李青侠肯定不信,李龙也没给他解释,这玩意儿解释不清。

毕竟眼下四小队还没一个种棉花的,要说放三十年后,队里九成的土地都种了棉花,谁敢信呢?

所以他就换了个思路,对李青侠说道:

“老爹,你觉得队里除了我,还有谁最能挣钱?”

“那还能是谁,王财迷呗!”

队里能赚钱的不少,跟着李龙干的陶大强、谢运东、梁大成等人都赚了不少钱。

但要论起来谁最赚钱,那必然是王财迷。

眼下队里的地又多了一些,有两千多亩了。王财迷似乎每天主要的活,不是犁地,就是在犁地的路上——又或者是在修拖拉机。

反正队里折价卖给他的那辆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三五天一小修,十天半个月一大修,感觉王财迷的衣服裤子就没干净过,从来都是布满油污。

但人家赚钱。全队两千多亩地,几乎八成以上,都是由他的拖拉机来完成犁、切、耙、平的程序的。

剩下的两成由队里另外一台拖拉机完成——今年年初,许成军本家的大哥,隔着三辈远的许灵山从兵团那边买了一台别人淘汰下来的东方红804拖拉机。

许灵山算许家的另类,并没有按军字起名,这是他老爹干的事情,有点像李龙没安国字辈起名一样。这也是个能折腾的人,不过他是自己折腾,省钱方面和王财迷有一拼,能干,节约,不然也买不起这台拖拉机。

从数字上看,东方红804比东方红七十五要强,要先进。但实际上,这也是一台病入膏肓的农机,它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兵团的发展贡献了九成以上的力量。

眼下卖给地方,算是尽最后的贡献了。

如果说王财迷在修拖拉机方面算半把刀,那许灵山就是一层油了。懂一点,也就一点。所以那台东方红八零四最多只能竞争到四小队两成不到的土地任务。

现在拖拉机犁地一亩要八块,切、耙、平都比较便宜,加上播种的话,一套下来得十来块钱不到二十块的样子。

也就是说,一年下来,王财迷毛利能有个三四万。除去维修拖拉机的成本,一年赚两个万元户不成问题。

所以别看王财迷天天喊着穷,修拖拉机要钱之类的,队里人对于他的富裕程度还是有所猜测的。

李龙指了指大哥对李青侠说道:

“老爹,要是过两年,我买上一台全新的拖拉机,让我大哥开,你想想一年赚多少钱?”

“咋也能赚个两三万吧?”李青侠的眼光是不错的,“要是全新的,不经常坏,犁了咱队里的地,还能犁其他队的。现在干活,大家最怕的就是拖拉机坏地里,浪费时间不说,错过了播种时节,麻烦就大了。”

王财迷和许灵山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这个拖拉机老坏,耽误时间。当然,犁地速度慢、马力不足也是另外一个毛病。只是和前一个毛病相比,这个毛病几乎可以忽略。

其实这个时候,咱们国内已经从老美的迪尔公司进口了当时算最先进的约翰迪尔4450大马力轮式拖拉机。

这台拖拉机的功率是164马力,是东方红七十五的两倍多。算是李龙心目中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原型。马力足、有空调,想想开着都带劲。

李龙记得下个世纪初,队里购买的那些大马力拖拉机也就是这样,电子启动,驾驶室带空调,操作方便。

这么一台机子,进口价是四万八千美元,按现在的人民币汇率也就是十万元左右——当然,十万块钱,真买不来。

当然,真要能买来,三年差不多就能回本,剩下的就是净赚。一台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用个二三十年没问题。这轮式拖拉机打个折,用个十五年可以吧?

想想能赚多少钱?

迪尔公司还是很厉害的,毕竟哪怕到机械化采棉时代,迪尔公司的采棉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是比国产采棉机质量要好的多。

当然,贵也是真贵。

但用着也是真好。想想后面队里买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国产的那些,1054,1204,以及1504等各型号,其马力数还没这个约翰迪尔4450大呢。

但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犁地嘛,拖拉机的马力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意义就不是很大。接下来主要看的就是好不好修,保障行不行了。

这个话题也不好讨论,李龙觉得要是现在搞一台,弄不好自己今年赚的钱全搭进去也不够。

其实要是能买到也行,就怕买不到。

再等两年吧。

“那可不便宜啊。”李建国眼睛亮了亮,随即摇了摇头,“咱队里地就那么多,搞一台拖拉机,我又不会修。”

“那你不能学?”李青侠瞪了他一眼,“别人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李龙倒是知道大哥的顾虑,笑着说道:

“我大哥想着王财迷关系不错,这要弄一台新的,那不是抢人家生意嘛。不过大哥你也别急,这事后面肯定能干。

咱们队里地越来越多,今年秋里如果我这个甜菜收成不错的话,明年咱们就在东面开一片盐碱地,用化肥把地给催出来,到时弄个百八十亩的,那不得有台拖拉机?他那台拖拉机弄一两千亩地还行,再多了,他也弄不过来。

那台破机子用了三四十年了,早该退休了,现在修修补补,总归不是事。”

李建国眼睛一亮,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行,到时你要能买,那我就能开。别人能修,咱也能。到时赚的钱,我拿两成就行。”

“嘿,说远了,再说哪两成哪行?老爹还不把我腿敲断?真要买了,咋说咱也是对半分。”李龙说的很认真,“我想着要买的话,更好的机子目前咱们买不着,但东方红七十五,咱们是能买到的,一台不到三万块钱。买回来咱们自己干的话,可能两年回本。要是犁别人的地,那一年就能回本。”

为啥王财迷不买台新拖拉机?不就是因为财迷嘛。既然有一台了,修修补补也能用,为什么还要买新的?三万块啊,那一下子掏出来,不心疼吗?

但李龙就能掏出来不心疼。他以前没想过,现在想想,一台全新的东方红七十五链轨拖拉机不到三万块钱,再加播种机、平地、耙地切地机,一整套下来不到五万块钱就能配齐。

甚至不到一吨贝母的价格,还要啥小四轮?

想想二十年后,四小队地块面积最大的时候,达到了一万多亩地,最多的时候队里拥有五台以上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竞争多激烈?

现在呢?面对两台破旧不堪的已经过了退休年龄还在负重前进的拖拉机,李龙觉得,还真能打一打的!

看吧,虽然李龙自己不承认,但他自己其实也是没多少商业头脑,就是被一步步推动着往前走的。

加上为人比较懒,都是把东西买出来,活让别人干,他净等着分钱。

原来一直想着要等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出来再搞,那时候还有农机补贴,买着也便宜。

但算一算,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虽然慢,但价格也便宜啊。二十年后,队里买的第一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加上配套的农机得三十多万,就算有国家的百分之三十农业补贴,也得二十多万。

但现在呢,五万块就能解决,便宜的很啊。

现在犁地八块,二十年后犁地二十八块。差不多嘛。

搞了!

这种事情就不能说让别人搞了,自家大哥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陶大强也行,但李龙第一时间没考虑他。陶大强的性格和李龙有点像,生活变好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了,进取心似乎就少了不少。

李建国没说话,作为大哥,他出不了钱,就只能出力。要说心动不心动,那自然是心动的。他本身就是农民,也没想着和老安李安国那样走出去,呆在四小队挺好的。

那么,如果能在本队有更好的发展,怎么可能不想着做呢?

“那就买!小龙你钱要不够,我这里还有。”李青侠竟然比李建国还有魄力,他说道,“买来,咱们先犁自家的地。老大,你也别想着和别人的交情。

交情归交情,那干活归干活。人家和你交情好,也不可能在犁地的时候给你一亩地减两块钱是吧?国家县里队里没有禁,那咱就能干。

看小龙那边弄的多好,你这边总不能落后了。这拖拉机一买,看看多气派!”

行吧,老爷子觉得气派,也没啥问题。

“我钱够着哩。”李龙想了想说道,“大哥,我觉得就现在买最好。过一个多月该割麦了,割完麦就得犁地。

现在咱们买了,你刚好可以在家里试一试,学一学咋开。这玩意儿可不比小四轮,技术性有点强。但要说强也不是太难……”

“嘿,那有啥难的?你以为我没开过啊?”李建国笑笑说,“以前建队的时候,那拖拉机我们这些人谁都开过,好开着哩!修我是不咋会修,但开,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他这么一说,李龙就放心了。坏了就修嘛,大不了找王财迷请教,实在不行找厂子里的技术人员也行。新机子,总比旧机子出毛病的概率要小。就王财迷自己也是开着开着才慢慢会修的。

“那你那里钱方便不方便?”李建国还有些不好意思。

“方便,方便的很。”李龙笑了,“要急的话,明天就能去买。”

石城拖拉机厂就有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出售,不是自己生产的,但质量肯定没问题。

配套的农机也有,一起都能买上。这是最近的拖拉机厂,要去乌城的话,光开回来就是个大问题,毕竟这玩意儿,速度和马车差不了多少。

五万块钱的事情,就这么轻松的决定下来。李建国都有种梦幻的感觉了——曾经一直被自己照顾的弟弟,现在已经变得这么富有了吗?

虽然知道李龙有钱,但没想到他这么轻易的就能拿出五万块钱来。

成套的拖拉机农机啊,这玩意儿,现在队里谁敢想?

他也暗暗告诫自己,真把拖拉机买回来了,可要努力,一定要尽快学会,尽快赚钱。

至于分账,肯定是不能五五的,他李建国丢不起那个人,就算二八不成,最多三七,他拿三成,已经很知足了。

作为队里的建村元老,李建国的好胜心并不低,也很要面子。

既然要干那就干出个名堂来。

又有两个女人过来看洗衣机,她们的声音挺大,李龙看过去,看到好几个女人眼睛里都是露出羡慕的光彩来。

谁不想自家有个能让自己解脱出来的机器呢?

平时洗衣服不算大活,但年节的时候,要洗被套床单啥的,那就是大活了。

现在买缝纫机的就是大件了,这个是帮着干活的,也是给自己增加活的。

但洗衣机不一样,这个完全就是帮着女人干活的,多好。

然后李龙就看到院门口又过来了两个男人。

陶大强和许海军一个人推着辆自行车出现在了门口。

李龙猜测两个应该是在路上碰到的,就一起过来了。

两个人越过那些女人,看到李龙和李建国、李青侠在这边,便都撑好自行车,和那些女人打过招呼,然后走了过来。

两个人走过来的时候,李龙才发现,许海军的手里提着一只公鸡,陶大强手里是一篓子鸡蛋。

“你们两个咋来了?”李龙笑着问,“咋还带着东西?”

“路上碰到的。”陶大强解释了一句,“我过来找龙哥你有些事情。”

“我也是,听说你回队里来了,过来看看。”许海军笑着说。

“那就说吧,有啥事?”李龙问道。

陶大强倒也没不好意思,说道:

“我想再买台收割机。我小舅子在三小队,他们那边队里有人买拖拉机,目前还没人买收割机。我想着带带他,借他钱给他买台拖拉机,然后弄个收割机,今年赚些钱。”

“行啊。”李龙笑了笑说,“有空去县收购站那里,顾叔在那里负责。收购站的院子里有七八台收割机,你给顾叔说,我说的,给你打八折。”

“好。”陶大强应了一声,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我也差不多。”许海军显然是做过心理建设,在场的除了陶大强,剩下的都是李家的人。陶大强也不是外人,和李龙的关系不错,这事也瞒不了别人,便大方的说道:

“小龙,我想和你借些钱,买台拖拉机和收割机,我也想赚个割麦子的钱,当然,你们放心,我肯定不会在咱们乡里割。我大爹在平原林场那边,我去那边割麦。”

许海军说的“大爹”,其实也就是寻常人所说的大伯。许家是大家族,开枝散叶分到县里各地,亲戚是不少。

“你缺多少钱?要借多少?”李龙问道。

“我借两千块,你放心,我给你利息,两千块钱,这个割麦季完就能还上,再给你一百块钱的利息,咋样?”

“行。”李龙点点头。

许海军挺上道,反正自己现在有余钱,借就借吧,还留个人情。

他原想问一问许海军和那个大学生何丽娟的情况的,不过周围人多,也就没开口。(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上一章下一章

第849章 重生也干不了大事,李龙认了: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