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千万销量达成,世界乐坛封后

第815章 千万销量达成,世界乐坛封后

第815章千万销量达成,世界乐坛封后

中午的时候,海外专辑销量突破70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单曲购买销售额超过了专辑销售额,就很离谱。

单曲购买总量高也就算了,繁星工作人员经过统计,意外发现了一个更奇葩的现象。

这些购买单曲的用户里,超过60%的人购买了全部十首歌。

也就是说有二十万的冤大头用单曲价格买了整张专辑,就很难绷。

专辑的热度越来越高,有老外就开始反思了。

反思怪这玩意,国内有,国外也有,他们的主张就是国外的月亮更圆。

林晚晴,就是国外那个又亮又圆的月亮。

“听来听去,还是中文歌更有意境,英文还是太过简陋了。”

“我们的乐坛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写不出这么优美的歌。”

事实证明,反思党在哪里都不讨喜。

“反思你妈啊反思,狗美奸!”

“呵,不过是运气罢了,要不是那几场音乐会的造势,林晚晴能有这么高的热度?”

“她在输出华夏的文化,难道这世界真的要变了吗?”

“必须全力抵制!”

硬的输出好抵制,比如商品,比如侵略,这些都好抵制,然而文化不行。

你就是把这张专辑给禁了,大家也会找各种门路去听。

因为好听,所以大家会想着法子去听。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一直想搞文化输出的原因,没法防。

以前他们沾沾自喜自己的文化输出遥遥领先,甚至还催生了远程养殖技术,现在该他们自己尝尝这种滋味。

反思怪、大度哥、觉醒哥开始大发神威,对《wake》大肆吹捧,同时还吹捧起了华夏文化。

自来水的吹捧,粉丝们的好评,让《wake》销量一路攀升。

24小时,海外销量130万,国内销量280万。

第一天海外的销量依然国内高,但是第二天开始,海外销量迎头赶上。

穿着旗袍的林晚晴,完美符合人类的审美。

当她的照片在外网广为流传的时候,大家终于理解了什么叫做颜之有理。

很多人连歌都没听,就是冲着她的颜值才买的专辑。

林晚晴一直想要摆脱靠脸吃饭的标签,最终还是靠着这张脸帮她更进一步。

48小时,海外销量260万,白头鹰170,棒子和八嘎贡献了70万,欧洲贡献了20万。

此时国内销量这才330万。

72小时,海外销量再一次迎来爆发,后知后觉的东亚和欧洲开始发力。

海外销量380万,国内销量400万。

这个销量让国内媒体欣喜若狂。

《世界级天后的诞生!》

《华语乐坛也可以走向世界!》

《自娱自乐?不这是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3天时间,780万销量,这个成绩放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就算是分开来算,《wake》在各国的销量也能够冲进排行榜。

这是一张通杀全世界的专辑,华语乐坛振奋不已。

要知道在林晚晴之前,华语乐坛在海外专辑最高销量,也才十几万张。

林晚晴凭借一己之力,把这个记录提高了几十倍。

第五天,《wake》势如破竹,海外和国内销量双双突破520万,总销量1040万,新神降临。

《林晚晴证道海外!》

《华语乐坛不弱于人!》

《wake有希望冲击世界第一专辑吗?》

蓝星的世界第一专辑,首周销量不如《wake》,但是凭借着强大的生命力,发布十几年,到现在每天还有新增销量,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两个亿。

以《wake》如今的增长势头,成为历史第一并非没有机会。

一场属于华语乐坛的狂欢开始蔓延。

有人算了一笔账,短短五天时间,《wake》海外进账十几亿人民币,国内进账一个多亿,总收入15亿人民币。

这种吸金能力,比电影大片还要夸张。

当然,最主要还是海外收入,挣美元,花人民币,这踏马比抢钱来的还要快。

“我也去试试海外市场。”

“这尼玛,白头鹰卖一万张,相当于国内卖七万张,可以赌一把。”

“是啊,华夏虽然有14亿人,但是世界上还有六十多亿人呢。”

“突然觉得天天内斗没啥意思,海外市场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如果之前有人劝他们往海外发展,肯定会被他们喷的狗血淋头。

我踏马国内都玩不转,你让我去海外,你疯了还是我疯了?事实上林晚晴发海外专辑的时候,也没有人看好她。

“不自量力,必扑!”

“笑死了,真以为在国内称王称霸,在国外也行?”

“坐等她金身被破。”

很多人暗戳戳地等着林晚晴遭遇滑铁卢,只要有一次失败,他们就可以抓住这个点无限扩大。

“天后又怎么样,还不是在海外吃瘪。”

有些人的逻辑非常清奇,林晚晴海外失败,他们海外没有失败,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去,所以他们>林晚晴。只要我不出手,我就不会失败。

逻辑感人。

而大部分虽然没这么恶毒,但是冷嘲热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把毕生所学的成语都用了出来。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不自量力”“夜郎自大”

这些成语都被用来形容林晚晴这次专辑出海。

这条路他们自己不敢走,但嘲讽别人走这条路,是自古以来的常事。

《林晚晴昏招频出》

《林晚晴开局不利》

《林晚晴垂死挣扎》

《林晚晴败局已定》

《林晚晴发表获胜感言》

短短几天,华语乐坛风向急转。

海外五百多万销量,让很多人不敢相信。

“这么容易的吗?我也去试试。”

“试试就逝世吧。”

“容易?扯犊子了,你知道这几首质量有多高吗?”

“你知道那几场音乐会有多牛逼吗?”

“你知道斯坦因等人的评价有多大作用吗?”

“你什么都不知道,只看到了别人赚钱。”

很多人开始冷嘲热讽起来,毕竟不是谁都有实力走出去。

不过这种勇于进取的精神,值得鼓励。

于是在林晚晴新专辑全球销量破千万这一天,文宣部出台了一个新政策。

宣布将对音乐出海进行扶持,只要在海外发专辑,开演唱会,就能获得国内扶持。

真金白银的支持,还包括让明星们欣喜若狂的免税政策。

多少人因为要交那么多税而肉疼,甚至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然了,这个免税,不是指的全免,这是不可能的,扶持政策里,根据海外收入阶梯,有不同的免税优惠。

赚的越多,优惠越大。

一句话,你只要往海外走,我就给你资源,给你钱。

有人就问了,这样免税国家不是亏了吗?实际上不是这么算的,要知道以前这帮人就在国内混,再怎么赚钱,也是赚的国内的钱,现在让他们往海外发展,属于是开源,赚的是老外的钱,用海外税给国内税收优惠填坑,稳赚不赔。

扶持政策一发布,娱乐圈就开始研究起来了。

别的政策他们一点不关注,但这种送钱的政策,所有人都十分热衷。

“我研究了一下,假如我在海外赚1000万,差不多能省下来一百万的税。”

“我心动了啊。”

“这就去海外发展。”

有人思索良久,感慨道:“都说林晚晴和诺言是官方亲女儿亲儿子,假如你有这样的女儿儿子,你也疼他,太能办事了。”

“国家这是想以他们为榜样,开辟一条新的路啊。”

“华语乐坛,是时候走向全世界了。”

“只在自己圈子里玩,迟早会脱离主流。”

有心人把上面这段时间的政策梳理了一遍,赫然发现这是一盘大棋。

全球音乐榜调动华语乐坛,海外开始入侵华夏,华夏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渗透海外,这是双方的博弈。

电影,前端时间开启了电影交流计划,让双方电影各凭本事抢占市场。

然后是音乐会,先走向海外,再把关注度带回国内,走的还是那一套。

京剧,据说陈家班在征服国内观众之后,已经在筹备海外巡演。

小说界,《诡秘之主》全网乱杀,追读人数全球超过百万。

《三国杀》,全球玩家超过一个亿,海外就占了几千万。

国家一直喊的文化输出,本来只是个空洞的口号,结果突然就变成了现实。

前任开路,后人跟风,很多人都因此而受益。

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许诺和林晚晴这两个人。

直到这时,很多人才意识到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碾压娱乐圈?是,也不是。

他们是要碾压娱乐圈,但不只是国内娱乐圈。

一张专辑,形成了鲶鱼效应,大半个娱乐圈都活跃起来。

华语乐坛,开始有人琢磨着怎么赚老外的钱。

跟他们说什么文化输出那是在扯淡,但你要告诉他们国外能赚钱,一个个抢着去。

世界乐坛,起风了。

不只是乐坛,五一档电影拉开序幕。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湄公河行动》,不仅有官方协助宣传,同时这部电影还被引进到了国外。

欧美是交换引进,作为交换,华夏五一档有两部大片。

此外,金三角等国也引进了《湄公河行动》,据说是“自愿”引进。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帮天后救场,她馋我身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帮天后救场,她馋我身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815章 千万销量达成,世界乐坛封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