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京师大变样

第924章 京师大变样

第924章京师大变样

开元二年,冬十一月中,洛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战乱之时就更是如此。

终于,花了将近一个月的赶路时间后,成都的使者终于抵达了洛阳的城郊。

在洛阳城西的官道上,一队车马缓缓驶来。为首的青布马车中,一位身材高大、容貌甚伟的男子掀开车帘,眯眼打量着越来越近的洛阳城墙。

“张别驾,前面就是洛阳城了。”随从在车外恭敬禀报。

望着城门外排着长龙的人群和盔甲鲜明的守卫,张肃深吸了口气:“天下中枢,果然气象不凡。”

张肃,字君矫,蜀郡成都人,乃是后世“张松献图”事件中主角张松的兄长。

此时张肃作为益州别驾,被刘焉寄予众望,派来出使苏曜。

表面上,他是来向朝廷进贡,表示益州归顺,暗地里,则是要探查朝廷虚实,联系诸位公子,为刘焉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为益州的下一步谋划提供依据。

张肃喃喃自语说:“听说那苏曜已平定淮南归来,不知这位大将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马车缓缓驶向城门,排队等候。

随着距离的接近,张肃很快注意到城墙上新添了许多奇怪的装置——那是由木材和铁器构成的复杂机械,每隔十丈就有一座,在阳光下泛着森寒的冷光。

“那是什么.”张肃瞳孔微缩。

“回别驾,那是大将军发明的‘神臂弩’,据说能射三百步之远,便是身披重甲也能一击洞穿。“随行的当地向导骄傲地解释,“自大将军推行新政以来,京师洛阳早已今非昔比。”

张肃心中暗惊,脸上却不露声色:“有趣,有趣。”

在一段时间的等待后,终于车队行至城门前,守城士兵上前盘查,张肃的家仆当即递上益州牧刘焉的文书,言明来意。

“成都来使入贡?”

一位高大的军官验过文书后点了点头:

“之前确实收到了报告,不过最近朝中事情很多,你先去城西官驿候着吧,到了那边自有人接待,切莫惹是生非。”

张肃见此人态度倨傲,略有不爽,正准备出言呵斥,突然发现此人肩上有一特别的肩章,双剑交叉好像拱卫一颗星星,再见此人军服也与周围兵士明显不同,似非常人,连忙一边应声一边打听此人来头。

说话间还狠狠的夸了夸他的军服非常雄壮云云。

那军官本来面色不虞,听他这般夸赞,神色稍缓,抬手整了整肩章,语气也带了几分自豪:

“某乃骁骑卫右郎将文丑,眼下轮值洛阳城防。如今大将军治下,京师繁华,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南来北往的官宦士子络绎不绝,汝等外乡来使,最好安分守己,莫要惹出什么乱子。”

“?!”

张肃听闻眼前之人竟是文丑,顿时大吃一惊。

比起突然崛起的苏曜,显然袁本初的大名更为天下人熟知。

张肃也是早就听闻袁绍麾下颜良、文丑两人勇冠三军,却没想到如今文丑已在洛阳任职。

看来袁绍被苏曜收编传闻不假,其势力之前竟让袁绍的心腹旧部都来洛阳守门。

吞了一口口水,张肃连忙拱手,言辞愈发恭敬:“久仰文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文丑摆了摆手:“行了,赶紧进城吧,别挡着后面的人。”

张肃不敢怠慢,连忙命车队进城。待走出一段距离后,他才长舒一口气,对随从低声道:

“没想到刚入洛阳就遇上这等人物。这大将军麾下果然猛将如云,连袁本初的大将都为他所用。”

进入洛阳城后,张肃更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织,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如此一幕让他大为震惊。

张家乃蜀中名族,张肃可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杂鱼,他之所以这次出使洛阳,恰是因为他早年曾有过随父游学洛阳的经历。

在他的记忆与常识中,大汉两京皆是实行坊市制度,东市西市规整如棋盘,坊墙高耸将市井喧嚣死死框住,日暮击鼓便闭市宵禁,乃是一派肃穆庄严的景色。

可眼前所见,却是截然不同。

只见街道两侧商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甚至还有小贩推着独轮车沿街叫卖。

更令人惊讶的是,坊墙竟被拆除大半,沿街民居皆开门设店,各家店面上布匹生丝、成衣锦缎、瓷器漆器、珠宝玉石和茶叶药材等货物那是琳琅满目。

“这这成何体统?”张肃忍不住脱口而出。

随行向导却笑道:“别驾有所不知,自大将军主政以来,便废除了宵禁制度,允许百姓自由经商。如今洛阳城日夜喧嚣,比从前繁华十倍不止。”

正说话间,一队身着统一制服的差役列队而过,臂上绣着“市监”二字。

不待张肃询问,向导便主动解释道:“这是户部下新设市监司的人,他们专管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之事。若有纠纷,立时可找他们裁决。”

张肃暗自心惊,这般市井气象,哪里还有半点帝都威严肃穆的模样?倒像是.倒像是那战国临淄那般的商贸之都。

他们蜀人为之自满的繁华成都与如今的京师一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场面,让张肃都不敢相信之前洛阳城刚刚遭逢了数场战乱和浩劫。

正惊疑间,忽闻前方传来朗朗读书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处开阔院落中,数十名少年正齐声诵读。

院门上悬着“洛阳蒙学”的匾额,落款竟是当朝太傅卢植。

“这蒙学”

“是大将军新政之一。”向导如数家珍,“凡洛阳百姓子弟,年满六岁皆可入学,不但无需束脩拜师,书本教材皆是学堂免费提供。如今这样的蒙学,城中已有十余所,大将军谓之小学,学业优异者还可继续进修中学,甚至入太学读书。”

张肃只觉头晕目眩。

免费教化百姓?这苏曜是要效仿王莽收买人心不成?

车队继续前行,经过太学旧址时,更见一番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在那里,数百工匠正在扩建学舍,新起的藏书阁已可看见其雏形。

“太学也要扩建吗?”

“正是。”向导点头,“大将军开科举,说要将天下英才尽入彀中,现有的学舍显然是不够用的。您看那边——”

向导指向远处一排新建的院落:“那是新设的格物院,专研百工技艺,旁边还有个新的医学院,听说华佗先生都在此授课呢。”

嘶——

张肃深吸口气,手不自觉地抓紧了马车的扶手。

张肃忽然明白了为何这位大将军会如此快的扫荡天下,使社稷转危为安。

大将军苏曜,如今看来,他根本就不是外界盛传的那种边鄙蛮人、赳赳武夫,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治国之才!

刘使君要以一州之力,与这样的人作对,恐怕是非常困难的呀。

心头愈发沉重,张肃的马车转过街角,忽然间一处新建的三层楼阁映入眼帘。

张肃抬起头来,目光突然一顿,那门匾上书的四个鎏金大字让他一时感到了些错愕和恍惚。

“中国钱行?”

“好大的名头啊!”

“这又是什么地方?”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上一章下一章

第924章 京师大变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