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推荐序

(顺序不分先后)

上周,我去成都参加国际书店论坛,大家聊起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怎样经营一家理想书店。听下来,无论是连锁书店,还是独立书店,运营都是书店的重中之重。这让我想起陈辉的新书,有关互联网产品运营,其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上个月,在一个小饭局上,陈辉和朋友们说自己写书了,让我们给书写序。说起这事,他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其实大家一点都不意外,凭他的工作经验和积累,早就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了。

说起陈辉,真算是个互联网老人了,这些年,他一直在做互联网新业务,是能跟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断往前走的人。在互联网门户时代,他是网站编辑;在移动时代,他是最早一批做移动内容运营的人。后来,在不同的地方,他做过运营总监,也做过产品总监。

这人,爱学习、爱总结、爱钻研。这本书是他对这些年互联网运营工作的梳理,其中包含一些对成功案例的分析。仔细读下来,很有他的风格,思路清晰,善于运用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非常细致。这书值得新人学习借鉴,也值得同行一起探讨。

总之,他的书写得足够真诚和用心,也足够实用。

陈辉让我给本书写一篇,前些日子匆匆写完又作废了。想了想,于书本身,说得太多不如请大家自己读;于陈辉本人,太熟悉了,好像可以说的很多,又不知该从哪里说起。再下笔,我还是愿意说些题外话。

我和陈辉认识,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到门户网站工作,他刚上大二,是我的第一个实习生,我们在新浪做一档有关音乐和读书的节目。后来,我们又在新浪读书、中版数字传媒等公司共事多年。

这些年,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无法和陈辉一起唱歌,他太专业了;也无法想象,斯斯文文的他,会是排球高手;更不会意外,他是网络游戏高手,在现实工作中也很会带团队,打胜仗。

有趣的是,听说陈辉自从上了大学,就没花过家里的一分钱,全靠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交学费,养活自己。白天他是大公司里的实习生,晚上他是淘宝小店主。他很会管理工作时间,也很会经营小店。我曾经偷偷跑到他的淘宝小店里买过东西,客服态度极好,用户体验可以打五颗星。

2017年年初,豆瓣开始做新业务,做了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还有豆瓣视频。新内容需要强运营,同行竞争激烈,这事挺有挑战的。上个月,我找到陈辉,他正在负责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和运营,职位已经很高,我本着试试看的想法,给他打了电话,说了许多理想和现实,其实他一直知道我在做什么。聊到最后,我说:“陈辉,这事挺难的,你来吧!”没想到他直接回了一句:“好,先给我一个月时间处理好现在的工作。”这情景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当时我们的那档《阳春白雪》的读书节目做得很艰难,许多人陆续离开了。某个午后,我和那个刚来实习的大二学生坐在楼梯上聊天,他说:“坛姐,只要你觉得这事可以做下去,我会和你一起坚持到底。”很多年过去了,那一幕我一直没有忘记。

如今,陈辉已经加入豆瓣。接下来,他和运营团队将接受新的挑战,需要借鉴以往经验,也需要新的尝试。我想,他的这本新书来的正是时候。如果你是同行,如果你也在读此书,希望你和陈辉一样,在运营之路上走得坚实且愉快。

——豆瓣VP姚文坛

许久与陈辉不联系了,再次见面时他略显羞涩地说起他前段时间“不务正业”做了一件事,是以前从未想过要做的事。他口中的“不务正业”就是指手中拿到的这本运营攻略(电子稿)。我与陈辉的共事始于新浪读书,之后“纠缠”在一起有许多年。翻看阅读书中的很多案例很熟悉,听起来就如同昨天发生的一般。

我所认识的陈同学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人生不设限”,他会从最初在喧嚣热闹的门户时代中“退”到幕后,安安静静地做他的“WAP”,从0到1完美跨越到移动时代;而后他从商业公司到了国企后,工作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刚开始并非是可以最理想地开始他的业务构想,但他仍然第一时间选择的是行动,在行动中突破原有单一的线上运营,商务、版权、产品等多项能力提升使得他的运营得到了补充。更别提他十几年的电商运营经验、金山转行产品、内容型产品运营转工具型产品运营等,他从来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定定义和边框。他把这种认知和理念也加入到他的运营中,突破再突破,于是今天我看到这本书的文稿也就一点不奇怪,这本该就是他会去做的事。而我相信他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你要是翻看各种招聘网站上运营岗的职位描述,也许你会云里雾里,越看越晕,似乎每个公司想要的运营都不一样。那么到底什么是运营?运营和产品、技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运营终极目标是什么?运营人员该如何定位自己?从以终为始的态度去看运营这一角色,在商业公司里面为股东和公司创造最大化价值,这应该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其手段则是借助于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完善。服务过程中则会采取很多不同形式的手段,至于最终采取何种手段,则是基于不同的场景来做的。不变的核心还是寻求在创造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在这个平衡度的把握上,陈同学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和方法论。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不断的融合,关于互联网相关运营实战的图书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如何基于原有的经验和教训来寻求相对的确定性,我想这也是所有这类图书和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的启示。在最开篇陈同学很形象地解释“产品狗”“运营猫”的特点,比较通俗地介绍了一般公司内产品、研发和运营之间的关系,我松了口气,“不错,值得往下读”。一口气读完后,发现陈同学的“话痨病”一点没改,真的事无巨细地把亲身经历过的实战案例“剥洋葱”般剖析给大家,满满的干货。而且,我本以为这本书只是写给“从0到1”接触运营的新人,读完之后非常想推荐给所有从事互联网的同学,相信所有从事互联网的同学读完都会有所启发。

——华晨美创联合创始人、前百度阅读市场总监张珊珊

没错,那个“骗”陈辉去做移动产品的人就是我。

那时候门户网站读书频道正风光,网站编辑们被各出版社捧着哄着,每天有各种书看,还经常有各种外出或公差旅游机会,而“WAP”是个需要不断打磨、优化的新产品,不需要跟外边打交道,没什么额外福利,老编辑都不愿意干,智能手机也没那么好用,大多数编辑对新技术也有心理障碍。

把所有人过了一遍,只有新人陈辉能“欺负”了,一个大学期间就能靠淘宝养活自己的人,必然善于思考琢磨,开店选品、厂家谈判、营销推广这些复杂的电商技能都能搞定,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内心也足够独立、强大。

跟他聊的大意就是,如果门户网站的生命周期还有5年,那么移动产品的周期要长远得多,现在寂寞1—2年,提前学习了解,以后必然比别人走得更远。果然才一年时间,他负责的“WAP”读书就从一个小频道变成了前3的大频道,然后有了更多不断发展的后来,而之前的门户网站被移动浪潮、新技术、新趋势冲击的举步维艰。

现在陈辉修炼成了一个杰出的互联网运营专家,此书是他多年经验总结和思考的成果。通过本书,不仅可以学习互联网运营的方法和实操,还能从他身上学到互联网人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新趋势中,让自己的职业不断发展的。

要及时离开舒适区。大多数人喜欢安稳、安全,这是人性。但舒适区会让人不思进取,所有工作已经流程化,变成不断重复的日常,个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有突破性,而是温水煮青蛙,等危机来临就会很被动。有不少老同事不愿离开门户,不主动学习移动新趋势,结果公司宣布全面移动化,“傻眼”了。

要不断调整能力结构。世界在一块块屏幕面前,变得更为扁平,对个人能力结构有更高的要求,每个人拿起手机就是超级个体,因此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新知识,把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能力迁移到新趋势、新平台中,并通过不断学习,增加新能力,才能让经验和新知作用于新产品,有所创新,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人的创造力是没有边界的。

要善于阶段性总结梳理,提炼出有规律和章法的理论,得出自己的方法论,并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在总结中,还会获得新知,因为需要补充大量的资料和数据。陈辉向同事和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方法论,通过讲座和写作的表达,把经验、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怀有好奇心,让自己保持一点不舒适,不断调整能力结构,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论,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最终,陈辉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今日头条高级运营总监陈诗莹

如果要评互联网行业最复杂的岗位,运营绝对算是实力派候选人之一,互联网公司几乎所有岗位的人都要和运营打交道。运营人员每天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换不完的推荐,做不完的活动策划,分析不完的数据,永远没有尽头的运营KPI(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即关键绩效指标)……,看似每个人对运营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到底什么是运营?每天忙这忙那到底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哪怕是做过多年的老运营,说起来也经常支离破碎。

陈辉的这本书和他的为人一样实在,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而玄乎的理论,从前言到后记满满全是干货。整本书从产品、运营、技术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浅出阐述了什么是运营,从纷繁复杂的日常琐事中抽丝剥茧,直击运营工作最核心的3个部分。通过多年来经历的运营实例,剖析了内容、用户、活动、市场、新媒体、品牌等多个方面的运营工作特性,让读者对运营工作既有高屋建瓴般的整体认识,又能落地到日常每一个运营细节工作之上;既能帮职场新人快速上手,也能为普通运营指明进阶之道,还能帮运营老手掌控全局,适合从事运营工作和对运营有兴趣的互联网从业者细细品味。

——掌阅文学总编辑谢思鹏

ChenHuihasadeepunderstandofChina'sInternetbusiness&operating.Especiallyinareaswheredigitalreadinganddigitalcontents.WPS'straditionalfocusisinproductivity,sohisrolehasadditionalchallengestomakethecontent,fun,engaging,butalsodonotdistractfromtheproductivityaspecttoomuch.Huiwasabletobesupercreativebutunderstandingthekeyneedsanddesireofourtargetcustomers.

ThebookhasaverygoodexpositionforthemobileInternetoperatingmodules,especiallyincontentoperatinganduseroperatingmodules.Thisbookrevolvesaroundhowtoenhancetheoperating,averysuitableforInternetoperatorsandproducts.

——SunShaw

陈辉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运营有着很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在数字阅读与内容相关的方面。WPS的传统优势在于产品端,他的加入让WPS的产品更加具有内容性和互动性,使产品变得更有意思;在做这些运营工作的同时,也让产品保持着很好的专注力。陈辉有很强的创新力,同时,对于目标用户画像和用户需求能够很好地掌握和消化。

整本书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各个运营模块有很好的阐述,特别是擅长的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模块。本书的中心围绕着如何结合运营目的提升运营来讲解,是一本很适合运营人员和产品人员阅读的书籍。

——谷歌工程总监、前金山办公CTO、原微软合伙人萧圣璇

运营人在推广自己产品的时候,都希望拿着有限的预算做到高曝光、高转化、高留存。要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不仅要对产品的定位、用户群体足够熟悉,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运营套路和方法。

本书凝聚了作者从业十几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的运营知识和方法论,结合大量的实战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运营的本质,一步步带你提高作为运营人的核心竞争力。

——博士、腾讯产品总监、天天P图负责人高雨

各位坐好咯,运营大巴要开车了!书中自有黄金屋,拜读完的我早已大汗淋漓直呼过瘾。

此书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运营人最关注的“大爷常来玩儿”(用户黏性)的感性需求,还有“给你打一个天下”(用户留存)的理性承诺。“尸解”般地对内容、用户、社区、数据、新媒体等进行了“放大镜式”解读,运营小伙伴要看要看要看!

——咕咚CEO助理李影

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运营的概念,并结合多品牌产品,细致地阐述了“人”“内容”“活动”等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与运营方法。入互联网圈十年有余,一直从事产品经理的工作,从用户研究到策划再到运营,经历过失败,也收获过喜悦,对于文中的见地我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运营是分析师,是观察者、记者,尤其在企业的初创期,运营的角色融合了编辑、市场、商务、数据分析、运营策划等,分身无数,但同时运营又是培养用户认知的一个长期过程,他们手中运营的项目短时间内不一定立竿见影,日常工作便会像“打杂”一样没有可量化的产出,所以现实决定了从事运营领域工作的人,更应该重视理清方向,抬头看路,减少走进“苦劳无功”的死胡同。作者在本书中,结合大量的案例,为在互联网圈子里刚出道的运营人指明了一条路。阅读本书后,运营之路走的便可能不再那么孤独与坎坷了。

——美的电商运营总监、前腾讯高级产品运营经理潘至鹏(Marc)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运营攻略: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提升笔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运营攻略: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提升笔记
上一章下一章

推荐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