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贝斯贫民习艺所(1)

兰贝斯贫民习艺所(1)

我们虽然明知道,进贫民习艺所是一件丢脸的事,但是,当母亲把这件事告诉我和雪尼时,我们俩又都觉得很兴奋,很想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不再住在那一间令人窒息的屋子里。

可是,在那个伤心的日子里,我还不知道实际上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一切要等到我们亲自进了贫民习艺所的大门才知道。

那时候我才突然感到悲哀和慌乱,原来,一到了那里,我们就被分开了,母亲往那一面妇女收容部去,而我们弟兄俩则往另一面儿童收容部去了。

我是多么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探望日里那辛酸凄凉的情景啊:看见母亲穿着一身贫民习艺所里的衣服走进了探望室,我不觉为之震惊。

瞧她显得多么悲伤而又狼狈啊!

刚刚一个星期,她已经衰老消瘦了许多,但是一看见了我们,她脸上就有了光彩。

我和雪尼都哭了,这一来母亲也哭了,大滴的泪珠开始从她颊上滚了下来。

最后,她的情绪平静了,于是我们三个人一块儿坐在一张粗木头长凳上,我们俩把手放在她膝上,让她亲切地抚摩着。

她笑着看我们剪短了的头发,爱怜地拍着我们的脑袋,说再过不久我们又要团聚了。

她从围裙里边拿出了一袋椰子糖,那是她给一个保姆编结了袖口花边,然后用挣来的钱在习艺所小卖部里买来的。

我们分别后,雪尼老是伤心地说,她人老得多了。

雪尼和我很快就适应了贫民习艺所里的生活,但总是被一种阴暗的愁云笼罩着。

在习艺所里做了些什么事情,现在我已经不大记得,只记得跟其他的孩子围着一张长桌子吃饭,那是一件使人感到温暖和老是盼望着的事情。

吃饭的时候,由一个贫民习艺所里留所的人照管着,他是一位年纪大约七十五岁的老先生,留着稀疏的白胡子,有着一双忧郁的眼睛,露出了一副庄严的神气。

他挑选我坐在他身边,因为我年龄最小,并且,在不曾剪短的头发之前,我的头发是最鬈曲的。

他管我叫他的“老虎”

,还说,等我长大了,要让我戴一顶有帽章的高帽子,叉着手坐在他的马车后座上。

他这样抬举我,我就非常喜欢他。

但是,过了一两天,又来了一个年龄比我更小的孩子,他的头发比我的更鬈曲,于是就占去了我在老先生身边的位子,因为,按照老先生的奇怪解释,一个年龄更小和头发更鬈的孩子照例是应当坐首席的。

过了三个星期,我和雪尼从兰贝斯贫民习艺所转到了汉威尔贫民孤儿学校,那儿离伦敦市区大约有十二英里。

乘着一辆送面包的马车到那儿去是令人兴奋的,并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相当快乐的,因为当时汉威尔附近一带景色很美,沿着小路都是七叶树,麦田里的麦子正在成熟,果园里的树上果实累累。

打那时起,每当雨后在乡间闻到那种浓馥的香气,我就会想起了汉威尔。

我们一到那儿,就被送进试读部,先要经过体格和智力检查,然后才可以进入学校本部,这是因为在每三四百个儿童当中,就有一个不正常的或有病的儿童,这种儿童对一般学生的影响不好,同时本人住在那儿也不会快乐。

头几天里,我茫然若失,只觉得愁闷,因为以前在贫民习艺所里,我想到了有母亲在身边感到安慰,可是一到了汉威尔,我就好像和她远离开了。

后来我和雪尼从试读部升入校本部,被分在两个地方,雪尼加入了大班,而我则和年龄小的孩子在一起。

我们睡在不同的区里,因此平时难得彼此见面。

那时我刚六岁多一点儿,孤苦伶仃,瘦弱可怜,尤其是每当夏日黄昏,临睡前做祷告,同着其他二十个小孩,一起穿着睡衣,跑在宿舍中央,我从长方形的窗子里望出去,看那逐渐低沉的落日和连绵起伏的小山,感到一切对我都是陌生的,这时我总是跟着大伙沙哑着嗓子,音调不谐地唱着:夕阳西沉,求主与我同居;黑暗渐深,求主与我同居;求助无门,安慰也无求处,常助孤苦之神,与我同居。

每逢这个时候,我就感到十分苦闷。

虽然我不明白赞美歌的意思,但歌声和斜阳增添了我的愁思。

可是,过了不到两个月,母亲就作了安排,为我们请假离校,我们又被送往伦敦,到了兰贝斯贫民习艺所,这可是我们喜出望外的事情。

母亲穿着自己的衣服,在大门口等候着我们。

原来她这次申请让她的孩子离校,只是为了要和他们度一天假,一起在外面消磨几小时,当天就回去。

那时母亲在贫民习艺所里,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和我们聚会一次。

我们自己原来穿的衣服,在进贫民习艺所前,都被收去用蒸气消毒,这一天发还给我们时,并不曾熨平。

母亲同雪尼和我,缓步走出习艺所大门时,一身都是皱皱巴巴的。

那时正是清晨,我们没地方可走,就往离那儿大约有一英里路的肯宁顿公园去。

雪尼有九便士,包在一块手绢里,于是我们买了半磅黑樱桃,坐在肯宁顿公园里一张长条凳上吃着,度过了那一个上午。

雪尼还把一张报纸揉成了一个团儿,用一根绳绕在上面,我们三个人玩了一会儿接球游戏。

中午,我们到一家咖啡馆去,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块二便士的蛋糕、一条一便士的鲱鱼和两杯半便士的茶,三个人匀着吃。

后来,我们回到了公园,雪尼和我又一块儿玩耍,母亲坐在那儿编结活计。

下午,我们走回贫民习艺所去。

母亲玩笑地说:“咱们到了那儿,正赶上吃茶点”

管事的非常气愤,因为他们又得重新蒸我们的衣服,但是这一来我和雪尼就必须在贫民习艺所多待上一些时候再回汉威尔,当然,我们就又有机会可以和母亲在一起多聚一会儿。

但是,经过这一次聚会以后,我们在汉威尔差不多待了一年——这是对我的性格成长最有影响的一年,我在这一年里开始上学,老师教我怎样写自己“卓别林”

的姓。

这几个字吸引了我,我觉得它们的形状和我很相像。

汉威尔学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男生校舍,另一部分是女生校舍。

每逢星期六下午,浴室特为年龄小的儿童开放,由年龄较大的女孩给他们洗澡。

当然,那时我还不满七岁,洗澡时虽然羞手羞脚,但也只好不顾体面,让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用一块毛巾在我浑身上下擦着,自己第一次意识到了难为情。

年满七岁后,我由小班升入大班,大班里的儿童是从七岁到十四岁。

此后我就有资格参加所有成年人的活动,包括军训和体操,以及每星期按时两次的校外散步。

我们在汉威尔虽然被照顾得很好,但过的却是凄凉的生活。

那气氛是愁郁的。

我们在那些乡间小路上散步,百来个人,两个人一排。

我多么恨那些散步,那些我们经过的村子,还有那些紧张瞅着我们的本地居民啊!

他们都管我们住的地方叫“牢房”

,那是一句黑话,指的就是贫民习艺所。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生想过浪漫生活――卓别林自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生想过浪漫生活――卓别林自传
上一章下一章

兰贝斯贫民习艺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