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巨婴迟迟才出世 读来读去一年级(…
汤姆斯听到莉莉的话,不假思索地接口道:"
用不着送给别人,送给我就行,这样的孩子千金难买呢,有什么条件你尽管提。
跟我你尽可以放心"
汤姆斯抬眼一看,婴儿的母亲已是满脸泪水,方知此言无虚。
他立时也慌了神:"
噢,莉莉,这是大事,要慎重考虑,我说的是笑话,千万别当真"
成龙的妈妈却飞快地用手抹去了脸上的泪水,决然道:"
汤姆斯大夫,我说的句句是真,你想好就中"
此事若顺理成章地发展,陈港生便会成为汤姆斯的义子,他日后的道路也定然会截然不同,人们便无缘见到今日的影坛巨星了。
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成龙父亲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山东老乡,专程来看望陈家新添的大胖小子。
闻知此事,朋友大为光火,粗门大嗓地冲成龙父亲吼开了:"
老弟呀,你真是糊涂!
儿子是什么?儿子是你的亲骨肉,是传你家香火的后代!
孔圣人怎么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
就是砸锅卖铁,你也不能不要儿子呀!
你钱不凑手是吧?你吱一声呀,我们穷哥们伸伸手不就得了,干嘛要搞到卖儿子呢"
一席话,说得成龙父亲差点掉下泪来!
这位热心肠的朋友当即东筹西措,凑齐了他们急需的1500港元,把成龙母子俩接回了家。
成龙幼年时,父亲常给他讲这段朋友热心救助的故事,这对于成龙成长为一个重义轻利、热心助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无疑是极具影响力的。
只有汤姆斯大夫怅然若失,他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耸耸肩说:"
你看,莉莉,你骗了我。
我们当时要是签了约就好了,我就可以告你毁约了。
记住,以后孩子要送人,一定要送给我"
成龙妈妈有些羞愧地笑了。
不想,汤姆斯大夫的这句玩笑话又险些改变了成龙的人生。
成龙的父亲虽因家贫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性格开朗,头脑机敏,爱好广泛。
年轻时受老家习武的风气影响,拜师学过武功。
他也喜爱文艺,对京剧尤有心得,多年耳濡目染,对"
国剧"
的爱好深入骨髓,是一位热心的京剧票友。
他虽操厨师为业,但对培养儿子自有一番心得。
他以自身的经验得出结论道:"
做人关键要有一副好胃口和一身好筋骨"
他按这个原则去调理他的宝贝儿子。
他从不在吃喝上吝惜钱财。
即使是血汗钱,也让孩子吃饱喝足。
成龙自幼便胃口颇佳,在父亲的正确鼓励下,从不挑食偏食,一直长得敦实健壮,很有山东大汉的遗风。
成龙父亲注重锻炼。
自成龙会走路后,父亲每天早上都把他叫醒,叫他跟着去跑步、练武术。
脑袋大大的成龙虽调皮亦很有灵性,4岁就能把父亲那套小洪拳打得像模像样。
他稍大时,父亲又在家中给他挂了个沙袋。
他一有空闲,便摹仿着电影上的效果配音,"
嗨!
嗨!
嗨"
地一阵猛击。
母亲见此,便爱怜地夸赞他:"
瞧,港生真像个小武术师呢"
母亲活计忙碌,虽疼爱他,却并不娇惯。
成龙6岁时,已经长得比7岁的孩子还高还壮实。
饱受无文化之苦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
他们早就许愿,再穷再苦,也要让孩子读完书。
只要他愿意读,便一直供他读下去。
注重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一直以智慧闻名于世,无疑是与这一优良传统分不开的。
事实上,外国教育专家也把华人子弟普遍的学业优良都归功于这一良好的"
家风。
成龙的父母一合计,决定让这个身体壮实、调皮聪明的孩子早些发蒙读书。
于是,成龙6岁便背起书包上学堂了。
当然,谁也没料到,一年级竟成了成龙平生的最高学历。
上了学的成龙,依旧顽皮、好动。
他有着使不完的精力。
跟一帮小伙伴上树、爬墙、做游戏、打斗,没有人比得过他,也没有人比他胆子大。
几尺高的台子,他眼都不眨就往下跳。
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饭,成龙从不落泪啼哭,这点很得伙伴们佩服,是他们当之无愧、无人不服的小头目。
所幸他心地善良,遇事识得分寸,虽好打斗,却不怎么好勇斗狠、恃强凌弱,也极少出那类打伤别人被告到家里的"
恶**件"
,不太给父母添麻烦。
要命的只是成龙坐不住。
他在学校上课时经常做鬼脸,扔纸弹,时常被老师批评。
回到家里,父母若让他看书,成龙不是装头痛,便是呵欠连天。
平时作业,耍点小聪明,抄抄填填,蒙混过关。
到了考试,监考严格,难免就原形毕露了。
终于,"
恶果昭彰"
:两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勒令他留级。
这张成绩单送到家里,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父亲气得咬牙切齿,母亲也伤心落泪。
气恨难消的父亲当晚便抡起扫帚痛揍了成龙一顿。
父亲边揍边骂:"
父母这么辛苦干活供你读书,你对得起我们吗?叫你贪玩,叫你调皮"
小成龙一脸委屈和无辜,却倔犟地不哭出声来。
父亲扔了扫帚,责问他:"
知错了没有?你说"
成龙一骨碌爬起来,用手抚着被打痛的屁股,赶紧乖巧地点头:"
我错了,对不起爸爸妈妈"
成龙父亲见此,再也狠不起心肠。
母亲也心软了,为他求情说:"
孩子还小,就让他再读一年一年级吧"
自由的时光过得格外地快。
转眼间,无拘无束、像不上笼头的小野马的暑假时光就过去了。
成龙背起书包,又去上学。
还是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