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江山与美人本可成为王爷您的(17)
赵光义本是想讨好赵匡胤一回的,不料想遭到了否定。
虽然赵匡胤所言不无道理,但赵光义的心中却油然生起了这么一个疑云:我存心讨好,他却不领情,莫非他真的不再信任我了吗?实际上,如果没有赵普回汴梁之事,那赵光义是不大可能产生这种怀疑的,但正是因为经过了赵普的“点拨”
,赵光义才会对赵匡胤的言行举止疑神疑鬼起来。
赵匡胤没料想高兴得太早了:宋军不仅未能攻下太原、捉住刘继元,还在太原城外吃了一次大败仗!
那是一个下午,赵匡胤正在宫内悠闭的散步。
他自然不是一个人散步,偎在他左边的,是花蕊夫人,傍在他右边的,是那个小周后。
小周后虽然极不情愿侍陪赵匡胤,但她却也知道,如果忤逆了赵匡胤,李煜恐有性命之忧,所以,尽管她回到李煜身边之后就大哭不止,而在赵匡胤身边的时候,她也是强颜欢笑的。
事实是,她这么做很聪明。
想当初,花蕊夫人入宋宫时对赵匡胤不苟言笑,结果那孟昶一命归天。
而正是因为小周后对赵匡胤假意奉承,那李煜才得以苟活了一段时日。
赵匡胤可不管这些。
两个美人面带微笑地依偎在他的身旁,这就够了。
更何况,沐浴在初冬的阳光下,想像着宋军攻破太原的情景,岂不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赵匡胤正尽情地享受着呢,忽见一个太监引着赵光义急急地走来。
这种季节,赵光义的鼻尖居然挂着两粒豆大的汗珠。
赵匡胤见状,忙着撇下两个美人,只一步就跨到了赵光义的眼前,且迫不及待地问道:“光义,是不是宋军已经攻下了太原?”
然而赵光义的脸上连一点笑意都没有。
他告诉赵匡胤的是:宋军眼看就要攻进太原的当口,辽军忽然兵至。
辽国宰相耶律沙亲率五万骑兵及五万步兵赶到太原城外攻打宋军。
北汉大将刘继业又倾城出动与辽军里应外合。
宋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只得南撤,现在撤至汾州一带。
党进、潘美等请示:是继续留在北汉境内与辽人作战还是速速撤回宋朝?赵匡胤闻言大为震惊,脸色一下子变得刷白:“这……光义,辽人为何不守信义?”
赵光义无以应答,只是低低地言道:“皇兄,党进他们还在汾州一带候旨呢”
赵匡胤沉思半晌,终于从牙缝迸出一个痛苦的字来:“撤”
赵匡胤作出撤军的决定是正确的,不然,北伐的宋军将会遭到更为惨重的损失。
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么一撤,以后就再也不能攻灭北汉了,更不能从辽人的手里收回幽云十六州土地。
不是他没有能力去攻灭北汉和收复幽云十六州,而是他没有时间这么做了。
对一心想完成统一大业、尤其想北伐成功的赵匡胤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即便用“千秋之憾”
来形容,也不为过。
赵匡胤说完“撤”
字后,又迈着踉踉跄跄的步伐去往别处了。
那赵光义并没有跟随,而是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
因为,就在距赵光义不远的地方,袅袅婷婷地站立着那花蕊夫人和小周后。
在冬日和暖的阳光映照下,花蕊夫人和小周后显得是那样的迷人、那样的富于诱惑力!
赵光义的耳边又不禁回响起赵普所说过的话来:“如果王爷也是大宋皇上,岂不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吗?不仅是小周后了,就是那花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