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于把我恶心死了
张艺谋的《英雄》首映式安排在了人民大会堂,场面很是气派,进门的时候要安检,要储存身上一切铁器,包括手机啦什么的。
这都可以理解,拍一个电影不容易,听说现在有的手机有摄像功能,还是防着点儿好。
万一被不法之徒偷拍了去,制成盗版影碟出售,可不是闹着玩的。
听广州的朋友说,他们看的时候还要检查身份证呢,不知道谁给的这个权力。
看了片子,忽然想起了张俊以那首差劲的、歌颂康熙的歌词——“向天再借五百年。
《英雄》里倒没有这样的话,但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相同的。
不过借的可不是五百年了,算计一下,应该让秦始皇向天借上两千二百二十三年才够。
中国人真是当奴才当习惯了,看着封建帝王作威作福的姿态怎么看怎么爱,只恨晚生了,没赶上这个“盛世”
,那个“之治”
的,恨不得把这些皇帝老儿请回来,好像挨几下板子,被砍了脑袋也绝对不后悔似的。
在影片的末尾,秦王从“剑”
字里悟出了古龙已经嚼了一百遍的那些道理,什么第一境界剑我合一,第二境界无剑无我等等,有所创新的是最高境界为“不杀”
,是“和平。
但刺客无名放过了秦王,“不杀”
后,还是被秦王杀掉了。
让别人有机会一边高喊着“和平”
一边杀人,这是所谓的舍生取义么?为了“天下”
的“道”
,就可以剥夺一个无辜的性命么?如果说刺客和秦王一起悟出的“道”
就是这个的话,那和张艺谋现在的作为及做派相似了。
张艺谋为了达到防盗版的目的,不惜采取涉嫌违法的检查身份证的手段,这和秦王为了统一天下而滥杀无辜的做法如出一辙。
所以被秦王铁骑踏破的六国百姓的脑袋便成了为实行王道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而刺客们的“悟”
却恰如其分地替秦王阻挡了“暴君”
的指责。
这是怎样的一种贱人心态啊。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只要目的是正确的,手段是否合理合法就置之不顾了。
张艺谋是聪明人,知道怎么古为今用;张艺谋是个艺术家,为了艺术可以牺牲很多东西。
所以对白里既有最为“现代”
的“一夜情”
,也有“九泉之下,看了红旗,我也会心安”
,在向主流话语权发起冲击的同时,遮遮掩掩地维护着他的一小块阵地。
可惜有些事情是无法兼顾的,于是《英雄》就成了一个糅合古龙、李安、王家卫、黑泽明、司马迁、莎士比亚、古希腊戏剧(合唱队)以及封建意识、招安情绪、奴才心理等等的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大杂烩。
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张艺谋挂上了大大的“为中国电影加油,为进军奥斯卡助威”
条幅,我非常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但总算明白,用这样的东西“进军奥斯卡”
,太过儿戏了点儿——除非美国人认为这是一部反恐片,秦王是在以杀止杀,倒有点儿希望。
片子里种种不合逻辑之处也很多,但跟其内涵上的致命弱点相比,不值一提。
要说优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纯技术上的东西,比如张艺谋在接受《新文化报》采访时念念不忘的两点。
一,摄影和美术。
的确,《英雄》的摄影和美工算是美轮美奂了,张艺谋像是一个大孩子,把各种颜色的积木搬来倒去地组合,也有一些特效镜头(比如李连杰扮演的剑客无名剑刺甄子丹的慢镜)的水平快赶上好莱坞了。
二,音效。
该振奋的时候振奋,该低沉的时候低沉,准确到位,在国产片里很不多见。
看着这两个优点,想起《水浒传》里“鲁提辖三打镇关西”
一段,却说鲁提辖见了镇关西郑屠,三拳头打下去。
一拳打在眼眶上,却似开了彩帛铺子,红的黑的黄的都绽了出来;又一拳打在太阳穴上,却似开了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钵儿铙儿罄儿一起响。
如果只有这两拳的话,镇关西的确“享受”
了摄影美术和音效的“美妙”
组合,就当无意中打开电视,看了个MTV吧。
但作为观众的郑屠不小心又挨了作为鲁提辖的《英雄》的一拳,打在了鼻子上,酸的咸的辣的一发滚出来——可能拳头打得也未必很重,但里面透露出的内容实在太差,太腐烂,结果镇关西不是被打死的,倒成了被这些不良味道恶心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