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万六的一顿饭
有人在北京颐和园听鹂馆饭庄西安分店一桌饭花掉了三十六万六千元,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吃惊,第一反应是“假新闻。
我一顿三百六十六的饭吃过不少,对三十六万六的饭实在没有概念,于是好奇。
读了这条新闻,又看了后来的跟踪报道,判断一下不像是假新闻。
新闻里说,一个梁姓商人要吃满汉全席,便和店主商量出这么一个价钱。
怎么做,当然店主说了算。
于是,店主把饭做出来了,梁先生吃了。
店主做得很细心。
在CCTV-12频道《新闻夜话》主持人的追问下,店主详细说了其中一些菜的做法,比如“有一道菜我们叫仙鹤指路,这道菜就是这个绿豆芽。
这个绿豆芽是咱们精选的豆芽,我们的师傅就是用咱们修手表的技术。
大家都知道,修手表的师傅不是经常戴个放大镜吗,卡在眼睛上,拿一个特制的金属丝把豆芽一点点贯穿掏通,往豆芽菜里面放什么,里头灌的是燕窝茸、鸡茸。
这才是个鹤的翅膀,我就说光这个鹤的翅膀就这么难做。
这道菜做出来您说是多少钱,一万二。
它的仙鹤翅膀就这么难做,它还有头呢,还有脚,还有身子,就是说还有旁边的整个造型……”
说得够详细了吧?但我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这一万二到底值在了什么地方。
我不喜欢这样的铺张,但说实话,和这铺张比起来,我更不喜欢的是CCTV那个主持人咄咄逼人的语气,比如这样的对话:“……主持人:你是说杀掉一百条鲤鱼,把它们的须子拿下来炒成一盘菜,然后只是动一筷子,只是欣赏一下这个菜就扔掉了。
嘉宾(店主):这是一种饮食文化,我觉得这是一种饮食文化。
主持人:这是哪个国家的饮食文化?”
如果遇到事情一定要有个态度的话,在这件事情上,我只能说,我不喜欢,但实在看不出有谁受到了伤害。
我不喜欢是我的事,吃的人喜欢——而且买单的时候明确知道自己没有受到欺诈——饭店有了利润,国家收到了税款(当然前提是店主没有偷税),真的不明白CCTV的主持人为什么在对话的时候像是在审问犯罪嫌疑人。
看了网上的评论,发现有很多人大骂梁姓商人,难道仅仅因为他吃了一顿昂贵的饭?花自己的钱吃饭犯法吗?我不愿相信会有人这么想。
莫非有钱人把钱都装到瓦罐里,埋在地下才算正常?至于说到浪费,说到奢侈,只要人消费得起,好像也没踩着谁的脚。
话说回来,不多消费怎么拉动内需呢?我最后的态度是,没谁做错什么。
如果梁先生的钱真的如许多人说的那样可能来路不正,或者店主进行价格欺骗,也和这顿饭本身没关系。
在新闻节目的最后,CCTV的主持人说:“我们认真地做了一次换算,很多观众说,就是吃金子也吃不了三十六万六千元人民币。
根据今天上午上海黄金市场开盘的交易价钱,那一天的一桌饭菜,大概等于吃了四公斤的黄金”
我实在搞不懂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假如我有很多很多钱,只要我愿意,一顿吃上四十公斤黄金,好像也没谁管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