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尊重富人
尊重个人,从企业员工和社会角度说,也要尊重企业家,尊重财富。
中国有句古话叫“为富不仁”
,说实在的,在我们社会中存在着对企业家阶层的集体不信任。
这与欧美国家大不相同,欧美国家是整个社会对职业政治家的集体不信任。
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两重思维,既怕政治家是伟人,更怕政治家是小人。
这种双重性格和思维,在他们的国家选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他们对以企业家为主体的财富英雄,则表现了少有的崇敬。
企业家(企业所有者、企业领导、企业主管)与企业员工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二者的对立,从有企业开始就存在了。
从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出,调和二者的关系,是一项从未间断过的工作。
我在这里并不是说“老板是值得信任的”
,而是说企业家、企业主与政治家一样,不是道德楷模,我们不能用一种纯粹的道德标准衡量企业家。
1997年,由于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的对冲量子基金,加速、加重了亚洲金融危机。
当一些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对他指责时,他说:我只是按游戏规则游戏而已,没有什么不对的,你们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金融体系。
但同样是这个索罗斯,截止到2002年底,却将数亿财富捐献给了社会。
中国企业家在社会上的集体不被信任,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在我们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企业家是“剥削者”
,是员工的“敌人”
;员工与企业主、企业家阶层是两个对立的“阶级。
这就造成了中国企业家与员工之间天然的不信任。
在国有企业中,对企业家的集体不信任,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
有一家数百亿资产的企业老总对我说:“我就是不贪占,别人也不相信,所以,我真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尊重个人,我们不应该忽视社会、企业员工对企业家的尊重。
中国现代企业发展时间不长,但同样是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本书的前面我们专门讲过,如果没有长虹公司,我们今天不可能有这样多的中国家庭能够这样快享受到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带来的文明和快乐,中国人为看电视还得向日本企业付高额的钞票。
如果没有被业内人士称为“价格屠夫”
的格兰仕,我们要用现在五六倍的价格购买微波炉,而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与这样高昂的奢侈品无缘。
如果没有联想集团,中国的PC机不会这样快地普及。
如果没有海尔,中国的百姓不会这样快享受到“真诚到永远”
的服务。
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同类企业很多,但为什么是这些企业在这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毫无疑问,是主导这些企业的企业家的功劳。
企业家不仅是物质产品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和社会文化的创造者。
所以,我们说是企业家和企业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其实,从政治上说更是如此。
没有中国的企业和他们的“中国制造”
,中国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无论是在中国社会还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尊重企业家的文化氛围,是要求企业家尊重员工的一个重要前提。
历史不光是英雄创造的,但在企业,没有企业家的个人智慧,是不可能有企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