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米店 今日台塑(1)

昔日米店 今日台塑(1)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当时,小小的嘉义共有米店26家,竞争非常激烈。

王永庆不知深浅,贸然投身此行,景很不乐观。

他的全部资金只有父亲为他东挪西借来的200元钱,他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小小的铺面。

由于米店规模小,地处偏僻,又缺乏知名度,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他和来米店帮工的两个弟弟一齐动手,将夹杂在大米里的糠谷、沙粒统统清理干净。

这一来,他店里的米质比其他米店要高一个档次。

在服务方面,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王永庆却增加了这一服务项目。

无论天晴下雨,无论路程远近,只要顾客叫一声,他立马送到,而且免收服务费。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

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

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

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

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分钱。

从心情上来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大的雨赚这一分钱,但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条麻袋当雨具,将米送到客栈。

回来时,全身都湿透了。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并非送到就算,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

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

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

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

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商道精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商道精英
上一章下一章

昔日米店 今日台塑(1)

%